22
作者:天外天下      更新:2019-09-29 08:24      字数:4978
  每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抉择似乎总是显得那么艰难。

  无奈之下的范怀军,只好选择了回高三复读,打算重整旗鼓再开张,摆出了一副考不上大学誓不回头的架势。

  于是,范怀军和许多同学一样,又经历了一年熬灯废蜡地苦读,没日没夜地死拼,风里来雨里去的题海战术的日子。

  这种艰辛苦涩而又令人无奈的场景,让许多人不得不心生感叹,中国数千年以来古老而又传统的应试教育,虽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学的莘莘学子,却也在无形之中阻碍和埋没了许多优秀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和民族创新的宝贵财富啊!

  当然,有付出就有收获。从学校组织的多次摸底考试和阶段性测验的情况来看,范怀军考上大学已是十拿九稳,应该大有希望呢。

  结果呢,生活再次拿这个命运多舛的青年开了个玩笑。当年,全校仅有十三个大学录取名额,而范怀军竟然考取了全校第十四名!

  这一下,所有的老师和同学,还有范家的亲戚及朋友们,都为范怀军感到无比的遗憾和惋惜。

  有一天,擅长打听各路消息的老四范怀英,气愤地从外边跑进来,如同倒豆子一般地说道:“哥,你知不知道,人家们都是咋说我们家的咧?有的说,就他们范家那样的穷怂家庭,咋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儿子来呢?有的说,看他们家老二那个又矬又笨的残废样儿,哪是个当大学生的材料啊?我们的儿子连续考了三年都没有考上个大学,他们家的儿子难道长了三头六臂?别再白日做梦啦!……”

  对于范怀军而言,内心的苦涩和郁闷,又有谁能理解?心理脆弱而情绪低落到冰点的时候,悲观失望之极的范怀军,甚至想到了以死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只是,在范忠诚的积极引导和全家人的一再鼓励之下,经过反复思索和斟酌后,重拾信心的范怀军,面对次年村里的征兵动员,毅然决然地再次报名参军,决心要圆自己一个绿色的从军梦。

  为了确保这次参军万无一失,范怀军彻底丢弃了往日的忧郁与苦闷,重整旗鼓,坚定信心,及早开始着手长跑锻炼,每天坚持定时定量吃饭,积极搜集阅读中外军事理论书籍,广泛涉猎世界各国的军事知识,以为实现自己的从军梦奠定良好的基础。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帮助儿子顺利实现从军梦,一直以来,作为父亲的范忠诚,心里所想和实际所做的,远远要比儿子多得多,仿佛是他自己要实现参军报国的梦想一样。特别是那种前所未有的精神负担,更是可想而知啊。

  是的,从老二范怀军再次决定参军的那一刻起,范忠诚的心里,就再也没有安稳过。可以说,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饭,没有睡过一个舒坦觉。从村上报名、乡上政审、县上体检,再到干部家访、送兵出发,这其中的每一道程序和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相关的细枝末节,范忠诚都做到小心谨慎,决不马虎。凡是该打招呼的打招呼,该请吃饭的请吃饭,该说好话的说好话;凡是需要焚香烧纸求神拜佛的,也都一一进行了虔诚拜谒;凡是能预先想到和需要做到的,也都想方设法地想到和做到了。最终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今年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的儿子范怀军参军上部队!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这年新年元旦来临前的半个月,走这个刚刚下过第一场雪的冬天,一张鲜红的入伍通知书,终于送到了这个期盼已久的范忠诚的家里。

  这一下,原本门可罗雀的老范家,如同喜从天降,顿然热闹沸腾起来了。全家人高兴得喜出望外,激动得满面春风,犹如高中了皇榜一般,显得无比风光和荣耀。家里的每个人,连大字不识一个的何桂花,都把这张总共只有巴掌大小的红色入伍通知书,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惊喜得如同一位待嫁情郎的青春少女。

  在参军的道路上屡遭打击的范怀军更是兴奋无比,喜极而泣,心情激动得坐立难安。他一会儿悄悄地躲在书房里,独自一人默默地流泪抽泣;一会儿激动地奔向后院的牛栏,对着全家心爱的老黄牛连声发问:“大黄,这次是真的吗?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接着,按捺不住心情的范怀军,猛然想到了村后的合黎山,以及那座富有神奇色彩的烽火台。他兴奋地蹬上自行车,完全不顾雪天的寒冷,一溜烟儿地冲向村子后面的合黎山,继而爬到山顶上这座屹立的明代长城遗迹——烽火台。在这座象征革命丰碑一般的历史巨人面前,范怀军向着辽阔的蓝天,向着连绵的群山,也向着生养自己的这片深情的故乡大地,高声宣布:“我要当兵啦!我要当兵啦!我要当兵啦!”

  就连村里公认的“活广播”,这个一向消息灵通的范怀英,也高兴地活蹦乱跳,还没等家里的大人们多说什么,早就一阵风儿似的跑到村里,一路地大呼小叫:“我哥当上兵啦!我哥当上兵啦!”这种欣喜若狂的神态,一惊一乍的样子,顿时惊起了村头社尾的鸡鸣狗跳、鸟兔惊飞,仿佛全村发生了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

  每当遇见喜气洋洋的范忠诚和何桂花两口子,全村的人们也都少不了要当面夸奖一番:“呔,你们的儿子参军报国,你们老范家全家跟着光荣哩!……行啊,儿子当兵上了部队,这下有出息啦……哎呀,了不得呀,了不得呀,穷人家的娃娃能当上兵,算是你们老范家的祖坟里冒青烟咧……”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的一天,在这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故乡大地上,在全村的父老乡亲们无比羡慕与鼓励的目光中,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盛大欢呼声中,在北方清晨阵阵凛冽的寒风中,胸戴大红花身穿戎装的范怀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北上参军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