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7 章
作者:贰蛋      更新:2021-09-20 20:27      字数:2404
  庭没瞒着他们,道:"太后娘娘曾说过,想要在死后替大宋守着祥龙县那个福祉。所以朕打算将太后娘娘的衣冠冢藏于永绍陵,陪伴先皇,太后娘娘的骨灰则是藏于翔龙县义士祠后,替我大宋永远守护那片福祉。保我大宋万世绵延。"

  陆秀夫等人闻言都是没有什么异议,只苏刘义忽的抬头,以颇为古怪的眼神看着赵洞庭。

  在陆秀夫等人离开时,他并没有跟着离开,而是仍旧跪在原地。

  赵洞庭看着他,道:"苏爱卿还有事?"

  苏刘义抬头瞧了瞧就站着不远处的乐舞等人。低声道:"还请皇上移步说话。"

  赵洞庭带着些许疑惑跟苏刘义向着院外走去。

  到院外墙边,苏刘义几度欲言又止。

  赵洞庭看他这样,微微皱起了眉头。"苏爱卿有事直言便是,怎的今日这般犹豫不决?"

  这并不像是苏刘义的性子。

  苏刘义的性格较之陆秀夫、陈文龙、王文富等人都更为果决些,要不然。当初赵洞庭也不会封他作为军机省的副军机令。

  "那老臣便直言了。"

  苏刘义直视着赵洞庭,"不知皇上欲将太后娘娘葬在义士祠,可是因为杨仪洞的缘故?"

  赵洞庭不禁动容。

  他没想到苏刘义竟然也知道这事。

  一时间没说话出来。

  而以苏刘义的眼力,自然能够从赵洞庭的神sè中看出许多东西。

  他猛地又跪倒在地上去,道:"若是皇上真是有这样的想法,老臣斗胆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赵洞庭轻轻叹息着,没打算装傻,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苏刘义道:"太后娘娘生前对杨仪洞极是青睐信重,杨仪洞又为保护太后娘娘而死,这世间,哪有纸能包得住火的。"

  虽然说杨仪洞和杨淑妃当初在随着朝廷流离时颇为隐秘,但很显然。还是被苏刘义发现了些许端倪。

  而赵洞庭如今要将杨淑妃的骨灰葬到硇洲岛,更是让他回想起那段往事。也就对两人的关系更是怀疑起来。

  赵洞庭低头扶起苏刘义,道:"苏爱卿既然知道杨仪洞是为太后娘娘而死,又为何还要让朕收回成命呢?"

  苏刘义斩钉截铁道:"太后娘娘身为先皇贵妃,死后理应和先皇同葬!这乃古法,若藏于硇洲岛,于礼不和。"

  "古法??"

  赵洞庭淡笑两声,"朕只知道,若是让太后娘娘选择。定然会选择藏于硇洲岛的。太后娘娘生前,朕没能够尽到许多孝道,难道如今太后娘娘薨逝,她的这点遗愿,你也不让朕帮她完成么?"

  苏刘义道:"老臣只知道,以太后娘娘之尊贵,若是藏于硇洲岛,会让皇室蒙羞!"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立场显然很坚定。

  赵洞庭又是些微沉默。

  他的确没想过苏刘义的态度会是这么坚决。

  在他们这些老臣的心中,有很多古法终究是不可荒废的。

  百度^闪^爵^小^说^手机用户输入地址:m.fszhusuji.com 他甚至可以想象得到,若是陆秀夫等人也知道这件事情,必然也不会支持他将杨淑妃的骨灰葬在硇洲岛。

  但他赵洞庭想要做的事情,又什么时候轻易改变过主意?

  他道:"朕素来都不讲究什么古法,大宋是因朕的新政才兴盛起来的,许多古法,朕早有意废之。法外尚且容情,朕在太后娘娘和杨仪洞都还在世的时候,尚且都不阻拦他们,如今又怎会还在乎这些古法。万千法制,以人为大。朕意已决,苏爱卿你不必多言了。"

  "可??"

  苏刘义还要再说什么。

  赵洞庭声音忽冷些,道:"若是什么都遵循古法,那朕是不是要将世袭罔替的古法也给重新搬出来啊?"

  这话可就有些吓人了。

  苏刘义终究不敢再多说些什么,轻轻叹息了声,拂袖向着宫外走去。

  他拂袖这个动作,自是表示自己对赵洞庭的不满。

  他们这些老臣在朝中辈分极高,不敢当面冲撞赵洞庭,但这点,还是有胆sè做的。

  赵洞庭当然也不会和苏刘义计较什么,只心里,也不禁是轻轻叹息。

  要完全改变苏刘义他们这些人的思想,实在是太难了。

  他早就没有这样的打算,只想着苏刘义他们这些人逐个的退休,那便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

  杨淑妃衣冠冢藏永绍陵、骨灰藏翔龙县的事情终究还是这么定下来。

  就在这夜,赵洞庭便下达正式圣旨到了宗正寺。

  整夜,他都没有再离开杨淑妃的寝宫。

  他并不知道的是,苏刘义在回到府邸以后却是喝得酩酊大醉,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断呼喊:"滑天下之大稽,滑天下之大稽啊??"

  显然,在他看来,将杨淑妃葬在那硇洲岛,等同于是和杨仪洞合葬,这是极为荒谬的。

  两人一人是太后,一人只是朝中将领。遍数前朝,又何时有过这样荒唐的事情?

  ↘↘请记得收藏本站^闪^爵^小^说^到浏览器收藏夹中哦!

  1578.拒绝觐见

  百度^闪^爵^小^说^fszhusuji.com^看全网最新人气排行小说

  翌日。

  长沙皇宫到处挂白。

  杨淑妃的遗体被移到它殿。

  许多百姓们知道杨淑妃薨逝的消息,自发在家门口也挂起了白帆。

  整个长沙城都笼罩在依稀的悲哀氛围中。

  衡州。

  南岳脚下。

  直到现在,这里都还搭着不少的茅草屋和帐篷。如星星点点般点缀在荒野之中。

  不过难找书 看书 分享书 尽 在 s h a n j u e · me 闪 爵小 说民较之之前已经要少许多了,不再是人山人海的景象。

  有许多的难民这时候都已经回到故乡去。

  老郎中和红裙小姑娘还在这里。

  那席红裙在荒野中显得是那么的鲜艳。

  她如同蝴蝶般在草地上翩翩跑动着,后面有数个稚童追着她嬉戏。

  老郎中坐在茅屋在,嘴里叼着长烟杆,带着微笑看着。

  随着难民越来越少,他们也逐渐清闲下来。

  "老先生。"

  而这个时候,有十余人忽然到老郎中的茅屋下驻足。

  为首几人穿着官袍。有绯袍,有绿袍。

  着绯袍者乃是这衡州的知州穆志兴。

  他年纪不过三十有余,乃是大宋头届科举中的进士。能够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就做到衡州知州。也算是出类拔萃的那种。

  或许学习治政出身的穆志兴在治理农业、水利、道路等方面都不如那些学这些专业出身的进士,但论协tiáo处理、任人唯贤等等能力上,自是有着他的长处。

  而作为一州主官。这样的能力无疑是颇为重要的。

  刚刚这声赵虎是穆志兴喊出来的,他面上带着浅笑,态度显得极是亲热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