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都督立威
作者:寒雨潇风      更新:2020-05-23 17:25      字数:2307
  周泰面色已经有些挂不住,想他自孙权上位后,备受荣宠,何时受过这等羞辱?方要发作,朱然却勉强笑道:

  “都督,您在说笑吗?涿乡环山绕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我们大可以凭借天险与刘备周旋,何至于退到猇亭?”

  周泰也冷哼一声粗声道:

  “刘备兵马虽众,但自西蜀至此,山高路远,运送粮草困难重重,只要我等在涿乡守得个把月,量他刘备也不能奈我何。”

  一旁的朱桓见朱然、周泰语带不善,不由心中冷笑,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静看陆逊。

  陆逊自然也听的出他二人话中夹枪带棒,却也不以为忤,只是安静地听完他二人的话,这才示意宋谦将地图展开,长身而起指着涿乡道:

  “依二位将军看,涿乡能守多久?”

  众将围上前来,朱然与周泰对视一眼,后者颇为自信的道:

  “三五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朱然干咳了两声,对于周泰这个夸张的说法,他实在不敢苟同。

  蜀军数倍于已,又接连取胜,士气如虹,也就能守个一两个月,要守三个月,已是极限。但他二人同数一条战线,可以说是栓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也不好当面指出。何况,朱然也想看看陆逊的说辞。

  陆逊并没有否认周泰的说法,而是指了指地图上涿乡的沿岸:

  “涿乡位置险峻,的确可以说是易守难攻,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就是这里,它临江傍岸。”

  这也正是朱然所顾虑的,自然清楚陆逊的担心了,不由更觉尴尬。身为疆场宿将,岂能看不出这其中的症结所在?

  这时,陆逊指了指江北:

  “江北无法驻寨,一旦刘备自上游顺流而下,藉水势而发,我东吴水军虽精,只怕深处逆境也难以抵挡。到时,涿乡势必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危局。”

  周泰的脸已经更有些挂不住了,咽了口唾沫,陆逊却仍没有停口的意思:

  “自古,有其利,必有其敝。涿乡地势虽险,但一旦现入两线作战的情况,地势上的险峻,往往会成为退兵时的阻力。那个时候,士气已竭,只怕退无可退。那么,是否退兵才是明智的选择呢?”

  陆逊用那双清撤的眼睛望着朱然、周泰,但在他二人眼中却总觉得那眼神里透露着轻视。

  见二人不作声,陆逊才道:

  “二位将军请看。”

  说话间他移指指向猇亭:

  “猇亭的南岸不远便是夷道,南北隔江而对,刘备久经战阵,必不敢令其水军孤军深入,陷入两面夹击的危局。”

  说罢他又指向夷道上沿至涿乡这一段:

  “这条官道沿江数里,蜿蜒盘旋,极不利大兵团作战,无法发挥刘备兵力上的优势。除此之外,此处还有一个优点......”

  陆逊抬起头环顾众将,见他们眼中都透着迷茫,不由笑道:

  “就是进易退难,我们的目的,就是将蜀军全歼在陕道之内。”

  经陆逊一点,众人目光各异。

  周泰一脸不屑:吹吧!他们进易退难,怎么不说,我们打也难呢?

  朱然、孙桓却也深觉陆逊的此举颇险,胜算也只在五五之数。要吃掉兵力数倍于己的大军,本就极为不易,何况敌方主将还是久经杀场的刘备?

  陆逊对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也知道自己现在很难说服他们,恐怕在他们心里早已经认定了自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了。

  陆逊先打破了僵局,看向孙桓道:

  “孙将军。”

  孙桓虽然素来狂妄,对陆逊的战略方针也并不完全赞同,但经过方才陆逊的一番点评,对陆逊已然收起了轻视之心。

  如果单纯说陆逊是个书生,那真是太片面了,凭他方才的话,就能看出陆逊并非空谈误国的腐儒,虽不情愿,但陆逊毕竟是都督,且受了吴王的上方宝剑,只得应道:

  “末将在!”

  陆逊依旧带着春风般温暖的笑意,温文而雅道:

  “一旦我军退守猇亭,蜀军的兵锋将直指夷道。夷道与猇亭同为军事要地,将军重任在肩啊!”

  孙桓少年英雄,露出一丝自信的笑意道:

  “将军放心,猇亭不破,夷道必在。”

  陆逊点了点头:

  “尽力而为,你是国之栋梁,东吴的希望,夷道就仰仗将军了。”

  孙桓道了个诺,对于陆逊这个评价,他自然极为受用,心中对陆逊也平添了几分好感。

  陆逊又简单做了战略部署,这才遣散众人。

  朱然与周泰前方战事吃紧,不敢在猇亭久留,二人便辞别陆逊连夜赶回涿乡。对于这两个人,一个是东吴新贵,一个是倍受荣宠,陆逊自然不敢怠慢,亲自送出猇亭。

  陆逊甚至还拉着周泰的手道:

  “逊临行前,大王特意嘱逊,叫将军万要小心,切不可再去前线与士卒并肩厮杀。”

  周泰拱手江东方向道:

  “谢都督转告,泰在此谢吴王了!”

  陆逊又嘱托朱然,勿要恋战,早日退守猇亭。

  朱然、周泰这才跨上良驹,拜别陆逊,绝尘而去。

  望着二人的背影,陆逊感慨万千。对于周泰,陆逊心中担心莫名。此役有巫人卷入,必有仙神应劫,只能盼望周泰吉人天相了。

  而对于朱然,陆逊则另有打算。

  朱然此人虽未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华,依托长江水宫,外人只当他是依靠裙带关系方得孙权提点,但此人既是吕蒙力荐的接班人,当知此人大不寻常。

  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陆逊也只是凭一些细枝末节才揣测到的,吕蒙弥留之际能力荐朱然,想必与佛门有不小的瓜葛。而且,方才朱然看到自己腰间佩剑的眼色中闪出一丝讶色,这与孙权筑坛封将之时东吴佛门的表现极为相近。因此,陆逊更加断定朱然与佛门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甚至确信江东水宫已经与佛门达成了某种默契。

  如果朱然真与佛门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朱然应当便是顶替吕蒙的最佳人选。自己若再不崭露锋芒,只怕日后便再无机会了。

  一想到那个清丽、潇涩的背影,梨花纷飞的泪眼,陆逊不禁深深陷入了回忆之中,眼神也不禁黯淡下来,再无方才指点江山的激昂风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