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惜败石亭
作者:寒雨潇风      更新:2020-05-23 17:39      字数:2363
  石亭,身披银甲满脸书生气的陆逊正在组织力量继续向前追袭魏军]扩大战果。石亭的这一场攻心战不可谓不漂亮,直接瓦解了魏军决战的决心,自己趁势突袭,果然战果惊人。

  可惜的是,依然没有曹休的消息。

  从皖县曹休的斥侯发现皖县存在大量驻军的时候,曹休就应该发现了周鲂的诈降,但他没有立刻撤退,而是放出了一枝巡逻队迷惑自己,然后组织力量打伏击。幸好陆逊谨慎,曹休的奸计被陆逊的虫蛊识破,这才集中优势兵力,加上士气正盛,强行冲击曹休的巡逻队,紧接着进攻曹休大寨。但陆逊也不由暗叫好险,只要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曹休的伏击之中。

  曹休实在是太不按常理出牌了,明知中计,而不撤退,反而在通往皖县的路上扎营,实在有悖常理。但陆逊不由暗赞曹休确实有一定军事才能,难怪能与江东对峙多年而不落下风。因为他清楚,一旦曹休撤军,即使曹休亲自坐阵后军,无故退兵,士气已丧,也必遭惨败。

  夹石道口,朱灵得到贾逵军的接应,登时士气大振,因为他已经得到消息,陆逊主力顷刻便至,而曹休的主力部队士气低落,强行突破陆逊夹石道口的伏兵后,虽窥得一丝胜机,已无战心,很难再组织有效的反击。

  这个时候,只有贾逵的生力军才能守住夹口。毕竟,夹口并非险要之地,地理优势并不明显,一旦陆逊利用先进器械组织集团军攻坚,一支士气低落的队伍是很难守住夹口的。朱灵部开始向夹石方向退兵,由贾逵部全权接手断后工作。

  朱灵部撤退不久,夹石官道上便开始出现曹休的溃军。这支曹军的精锐部队此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队型混乱,像一群难民一样拥挤在官道上,士兵的脸上写满了疲倦、恐慌,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这枝斗志昂扬的队伍已经士气全无锐气尽丧。

  看得贾逵一阵心疼,这可是江东前线的主力部队啊,石亭之战,曹魏在江东的两代经营毁于一旦啊!

  至此之后,曹魏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东兴之战才缓过劲来组织了一次对吴的大规模进攻。

  孙权坐阵皖口大寨,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

  陆元帅破敌于皖县;

  陆元帅破敌于石亭,缴获大量军资;

  陆元帅追敌至夹石。……

  孙权的心已然落定,陆逊终究没有让自己失望,他还是胜了。

  “将军!大司马来了!”

  贾逵闻报抬眼朝夹石官道上望去,一众将校簇拥下出现了曹休落寞的身影。

  曹休铁黑着脸,神情极为倦怠,显然此番惨败对其打击不小。但曹休部的阵形并没有乱,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展现了淮南精锐应有的风采。

  朱灵、王凌一干魏军将领急忙迎了上去,贾逵也随着人群迎了上去。

  曹休抬眼看到贾逵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心中大恨,劈头盖脸喝道:

  “你怎么这么晚才赶来接应?由你策应我军,你是怎么办事的?”

  众将闻言都颇感同情地望着贾逵,都知曹休迁怒于他。贾逵手下将校更是皆有不忿之色,身后的偏将不忿道:

  “大司马,建威将军率领我们连夜奔袭二百里前来救援,已是尽了全力了!”

  曹休目上寒光骤现扫了一眼那将校:

  “你是什么东西?我与建威将军说话,有你说话的份吗?”

  那将校见曹休一副面色不善的样子,不敢顶嘴,只得忿忿退下。

  立在一旁的贾逵却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只是如看小丑一般看着曹休。

  他的目光显然激怒了曹休心中的怒火,曹休黑着脸道:

  “大军退的仓促,你们现在赶紧去捡拾弃仗减少国家的损失!”

  贾逵众将闻言无不激愤,紧紧盯着贾逵,贾逵没动,自然谁都不会动。见贾逵部诸将俱未动弹,面上皆有忿色,曹休扬声道:

  “豫州刺史贾逵!我以大司马的名义敕令你部立刻捡拾弃仗!”

  贾逵沉默片刻,抬起头用极为平静的表情看着曹休一字一顿道:

  “贾逵乃国家亲授豫州刺史,不是为大司马捡拾弃仗的!”

  说罢,朝背后众将道:

  “我们走!”

  说罢,率领一干众将转头便走。

  走出没几步,听到身后曹休气极败坏的声音:

  “贾逵!你敢不听将令!”

  贾逵身子顿了顿,却只是迟疑片刻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曹休见状大怒,气势汹汹地道:

  “贾逵!你敢违令!我现在就斩了你!”

  一干众将纷纷劝道:

  “大司马,东吴追兵未退,还是先撤出夹石再说!”

  见众将苦劝,曹休才算作罢,带着残兵败将急匆匆向淮南方向撤退。

  路上,曹休便开始拟本上奏弹劾贾逵,贾逵收到风声后,也开始上奏为自己辩护,两个人在退军的路上便闹得不可开胶。

  此时的明帝尚未收到前线败退的消息,他听说蜀国组建了一枝蛮人的部队,大为震惊,毕竟蛮人的凶悍他是清楚的。正巧曹真入京面圣,曹睿便将其召至宫中商讨对蜀策略。

  看到曹真扭动的肥躯艰难地步入御书房,曹睿不由笑道:

  “子丹,朕正要见你,你便来了!”

  说罢,吩咐道:

  “赐座!”

  早有人搬了一把椅子。

  曹真施了一礼便自落座道:

  “陛下可是为蜀国之事?”

  曹睿点了点头:

  “朕早闻诸葛亮之名,今番其以弱旅叩边,惹得朕差点丢了陇西,朕确实不能以等闲视之。”

  曹真微微一笑:

  “末将守御不利,让陛下忧心了。”

  曹睿忙道:

  “朕非是责备你之意。”

  “真明白。”

  曹真正色道:

  “以真之见,诸葛亮此番无功而返,损失不小,短时间内难复气力。其虽抽调蛮方兵力充军,但蛮方之人未经教化,不善攻城掠地,很难立即用于应对我军。故而,真以为诸葛亮再欲叩边,必效韩信暗渡陈仓,只要得一良将赶往陈仓道口,筑城守御,必可让诸葛亮无功而返。”

  “哦?何人可担此任?”

  “此人祖籍太原,姓郝名昭字伯道,现镇守河西。”

  曹睿点了点头:

  “好!就依卿意。”

  遂令郝昭为镇西将军,于陈仓道口驻城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