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科举考试之武举(二)
作者:参见大总管      更新:2019-09-30 08:33      字数:2800
  当然,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位武状元张三甲之所以如此厉害,也跟其家传有关,因为他出生于一个武林世家,很是奇特,就跟小说一样。

  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他的祖父名叫张增,当年外出打短工,曾经偶遇一武林高手,于是两人一见如故,便结为昆仲,怎么样,是不是很像某些武侠小说里的情节?

  于是张增就跟他学得几路拳术,回家后在农闲时练拳习武,逐渐名震四方,后来又办起了武术馆,张三甲的父亲张耀田等都是习武场上的佼佼者。

  张三甲也因此自幼酷爱武术,八岁时就已学会不少武术招数。

  张三甲十四五岁已长成彪形大汉,有一次见邻家门前有两个数百斤重的石狮子,大叫一声猛力将石狮子举过头:“皇上如此重视武人,就是希望我等效命疆场。我等不捐躯杀贼,何以报答皇上隆恩?!”

  孔有德涂炭登州之时,王来聘率先登城,不幸中箭,壮烈牺牲。

  可惜,明朝的武举制度虽然已走上了巅峰,但明朝的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

  像是崇祯十四年,崇祯皇帝下诏开“奇谋异勇科”。

  可诏虽下,却无应考者,崇祯十五年,又一次下诏,欲挑选“督师大将”,仍是无人应考。

  崇祯十七年,明亡;明朝的武举制度也就无疾而终了。

  到了清朝的话,武举才算是真正的发扬光大,首先,清代武举依文榜程序,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

  (1)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

  (2)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

  (3)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4)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

  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堤及第”资格。

  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

  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

  需要说明,清朝武举的殿试规格很高,一般由皇帝亲自主考。

  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并赐给武状元盔甲。

  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

  第二天,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进士银两等,相比宋明两朝,算是很风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