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纵横
作者:弓诚      更新:2019-09-30 14:28      字数:11584
  大唐皇宫的御花园中,李世民正和儒家宗师朱熹商谈好了对策,正是宾主尽欢,两全其美之时!

  这时,忽然就接到了传来的讯息!

  “启禀陛下,密探冒死传出讯息!”

  太监高力士急匆匆的递上了一封信报,李世民被打扰了有些不悦,他正臆想着和儒道释三家联手之后,奋勇再起,夺得天下江山之后的美事!

  到时候,天下美人皆是被他予取予求!那是何等快意,李世民自然是经历过那般美事的,所以如今他才这般渴求!

  要不然他何必不投降隋国,按照汉国的规矩,他定然能得封唐王,仍旧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隋皇兴兵两百万,李靖、戚继光、王翦三人为帅,率裴元庆、岳云、李广、马援、吕布、马超、李存孝、杨再兴、高宠、李定国等大将,兵分几路,灭唐……”

  剩下的不用看了,哪怕李世民的涵养,此时仍旧是被吓住了一般,手中的书信竟然拿捏不住,被此时吹过来的一阵清风给吹走,朱熹微微一扫,竟然看了个清楚,顿时也是微微色变!

  李世民的脸色变幻,思考着如今那位大隋女帝为何会突然大举兴兵……

  他扫视了一眼朱熹,朱熹应该不会透漏消息,他在大隋可没有位置,据说那位相当讨厌理学那一套!

  这次来商谈纪要,朱熹也是为了隐藏形迹,甚至一身道士打扮,他的气势,若是不熟悉的,定然认为这是一位道门高人!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

  按照所有的情报来推断,大隋如今正是要修养生息的时间,这时间最起码得有三五年,因此他才打造了六年计划,等到六年之后,方可和大隋有一战之力!

  “朱先生,可有良策?”

  李世民收敛了情绪,转头问着朱熹,凭着大唐,在这个时间段,根本扛不住大隋两百万将兵的围攻,也不能让他一个人扛!

  “唐皇陛下,此时还有胜机,为今之计,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内部安稳,方可统御大唐万万军民,然后上下一心,未必不能……”

  朱熹的话没有说完,这时,一阵紧急的脚步声传来!

  “陛下,大都督求见!”

  李世民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一厉,接着却收敛了,温声道:“快传!”

  “陛下,臣得到讯报……”

  “臣弟不必说了,朕已知晓,为今之计,朕当亲提兵马,征伐逆贼!”

  李世民忽然在此时说出了这番话来,只见他又对着李孝恭道:“臣弟当率军去往西边诸关,一定要在朕回师前挡住外贼!”

  对李孝恭虽然有些猜忌,但是李世民知道,这个大唐生死存亡的时间段,他还能信任的人已经不多了,郭子仪已经不值得信任了,若只是对峙,郭子仪还可一用,可是要抵抗十倍的敌军,大唐又太弱势,郭子仪已近不能用在西边了!

  只有宗室中人才能得用,李世民短时间考虑之后,也就只能用李孝恭了!

  幸好才短短一日,大军还没有开拔,不然这一反复,士气就要大跌!

  李世民立刻换了一身铠甲,当年他也是亲临阵前的大将军,此时却是回到熟悉的位置,一路上,不断传下军令来,命张仪立刻去往清国、元蒙,一定要带来援兵,又请求朱熹协助,朱熹在两国都有一些徒子徒孙,能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

  诸将再次受符,礼鼓敲响,无比庄严。

  号令之下,一军又一军的唐兵,自潮水一样的从城前而过,向南而去,从城门高处看去,一望无边的旗海,在微风中飘扬,壮观非常。

  各个兵阵,在平原上变成一块块的长方形,缓缓而去,旗帜飘扬,队形整齐,表现出精兵的力量。

  三十万大军开拔,前后规模可延绵十数里。

  上午出兵,等最后一支军队消失在平原上,已经是日落西山,夕阳的余晖照得江水霞光泛彩。

  沈落雁从城中高楼上收回视线,恰是大门关闭,华灯初上时分。

  这处所在之府邸,是唐国一家贵族的宅地,规模不小,尤其是地理高,可远观。

  沈落雁美目凄迷,轻轻叹着说:“唐皇这一去,恐怕就再难回来了。”

  她身边有人此时也叹的说:“的确如此,这座邺城,已是陛下囊中之物,若是我大隋定北都在此……”

  “这当圣心独裁,陛下可是属意燕京的!”沈落雁说到这里,最后一丝夕阳,从地平线上的天际消失,几和此时大唐的命运一样,惟见河流滔滔,滚流不休。

  “李渊当年起兵太原,渡龙门进关中,击溃宋老生和屈突通,得了关中,此后观天下英雄纷争,李唐坐守关中,最终收拾山河,此后灭突厥、高丽以及各异族,建西域都护,大唐享国数百载,但是,李唐得国,在于各世家支持,现在吾皇君临天下,李世民当看的清楚才对!

  如今,唐国各个世家也势不愿意让李世民再回邺城了,锦衣卫已经查知,各个世家都派人前往东都联络,甚至唐国宗室中也有人;如今面对着李建成,李世民虽然精兵甚多,有七成胜算,但是如果我朝骑兵参与,李世民最多只有三成。”

  “不过到了那时,恐怕战争都已经结束,各方都不会让李世民再有生机了,二相谋下,南北东西齐齐夹攻,因此他的命运已经决定,而你的使命,却是长驻邺城,拉拢兵将,如今邺城中多是新兵,正可拉拢,地方门派帮会,也自如此处理,一旦我朝大军兵临城下,就要起兵响应,开得城来,虽然说那时,可能李世民已经败北,但是邺都太重要,李世民也许会不惜风险和代价,企图一举克下,因此你还有着最后守得邺都的重任。”

  沈落雁此时一一说来,她身边此时听命的却是唐国的一位重要人物——李隆基!

  同甘共苦,李世民当了皇帝,其他李姓族人自然就没了机会,甚至在朝中也没人可能和李世民争夺皇位,大唐一朝,李世民就是开国帝王,位在高祖李渊之上!

  李隆基自然不甘心,他暗中虽然有动作,但是以李世民的心狠手辣,他也不敢有大动作,也就是这时,大唐风雨飘摇,他才终于敢动手了!

  这不是他一人,而是大唐宗室中的好些人,李世民对大唐宗室太苛刻了,更何况,大隋善待降国,封公封王不知凡几,和他们目前也差不多,那么为何还要为李世民一人的大唐国卖命呢!

  他已经被册封为唐王,自然是聪明人,已经知道在此时,该如何选择了,因此沈落雁亲自带着册封旨意一来,李隆基就立刻投降了。

  毕竟,他不想当这个唐王,大唐宗室中可是还有其他人呢,别的不说,就李渊恐怕就很想……

  “沈相放心,如今太宗虽然刚强,清洗城内诸多异心之人,但是殃及池鱼的人也绝对不少,再加上整顿军队,不断安插禁卫系统的人员把持军队,以前邺城中一班以血汗换得地位的官员,却一一遭受排斥,权力被削,调任无关重要或者新军的位置,现在已经人心离散;因此邺城中,小王已经有足够把握,拉拢得大批官员。”李隆基此时悠然自若的说着。

  “而且,自汉国灭后,大隋声势大增,李世民如是不出邺城,在其帝威之下,吾等就是有异心当然也不敢动弹,但是他既然已出邺城,城中的官员世家谁不考虑多条后路?可以说,李世民已经再难回到邺城了。”

  话中丝毫不见对其祖的尊敬了,毕竟李唐的宗室中,自武曌作乱之后,他们那还记得其祖!

  “这并非才能的问题,事实上,哪怕李世民威望再高,但是此时面对着族灭的危机,他不在城中镇压就是致命伤,威望和权威,不在身前,就有人敢无视!”

  “再说,李世民已经带走大批高手和精锐军兵,虽然留下的大将还是对皇室忠心耿耿,还有禁军一万也属精锐,但是也就只能守得内城,再难控制邺城和附近的郡县,而小王不才,也是大唐继承人之一,虽然李治在监国,但是他不见得有我有如此威望,有此条件,小王还不能事实上控制这城,就辜负了沈相和陛下的期待了。”

  大唐皇宫的御花园中,李世民正和儒家宗师朱熹商谈好了对策,正是宾主尽欢,两全其美之时!

  这时,忽然就接到了传来的讯息!

  “启禀陛下,密探冒死传出讯息!”

  太监高力士急匆匆的递上了一封信报,李世民被打扰了有些不悦,他正臆想着和儒道释三家联手之后,奋勇再起,夺得天下江山之后的美事!

  到时候,天下美人皆是被他予取予求!那是何等快意,李世民自然是经历过那般美事的,所以如今他才这般渴求!

  要不然他何必不投降隋国,按照汉国的规矩,他定然能得封唐王,仍旧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隋皇兴兵两百万,李靖、戚继光、王翦三人为帅,率裴元庆、岳云、李广、马援、吕布、马超、李存孝、杨再兴、高宠、李定国等大将,兵分几路,灭唐……”

  剩下的不用看了,哪怕李世民的涵养,此时仍旧是被吓住了一般,手中的书信竟然拿捏不住,被此时吹过来的一阵清风给吹走,朱熹微微一扫,竟然看了个清楚,顿时也是微微色变!

  李世民的脸色变幻,思考着如今那位大隋女帝为何会突然大举兴兵……

  他扫视了一眼朱熹,朱熹应该不会透漏消息,他在大隋可没有位置,据说那位相当讨厌理学那一套!

  这次来商谈纪要,朱熹也是为了隐藏形迹,甚至一身道士打扮,他的气势,若是不熟悉的,定然认为这是一位道门高人!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

  按照所有的情报来推断,大隋如今正是要修养生息的时间,这时间最起码得有三五年,因此他才打造了六年计划,等到六年之后,方可和大隋有一战之力!

  “朱先生,可有良策?”

  李世民收敛了情绪,转头问着朱熹,凭着大唐,在这个时间段,根本扛不住大隋两百万将兵的围攻,也不能让他一个人扛!

  “唐皇陛下,此时还有胜机,为今之计,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内部安稳,方可统御大唐万万军民,然后上下一心,未必不能……”

  朱熹的话没有说完,这时,一阵紧急的脚步声传来!

  “陛下,大都督求见!”

  李世民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一厉,接着却收敛了,温声道:“快传!”

  “陛下,臣得到讯报……”

  “臣弟不必说了,朕已知晓,为今之计,朕当亲提兵马,征伐逆贼!”

  李世民忽然在此时说出了这番话来,只见他又对着李孝恭道:“臣弟当率军去往西边诸关,一定要在朕回师前挡住外贼!”

  对李孝恭虽然有些猜忌,但是李世民知道,这个大唐生死存亡的时间段,他还能信任的人已经不多了,郭子仪已经不值得信任了,若只是对峙,郭子仪还可一用,可是要抵抗十倍的敌军,大唐又太弱势,郭子仪已近不能用在西边了!

  只有宗室中人才能得用,李世民短时间考虑之后,也就只能用李孝恭了!

  幸好才短短一日,大军还没有开拔,不然这一反复,士气就要大跌!

  李世民立刻换了一身铠甲,当年他也是亲临阵前的大将军,此时却是回到熟悉的位置,一路上,不断传下军令来,命张仪立刻去往清国、元蒙,一定要带来援兵,又请求朱熹协助,朱熹在两国都有一些徒子徒孙,能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

  诸将再次受符,礼鼓敲响,无比庄严。

  号令之下,一军又一军的唐兵,自潮水一样的从城前而过,向南而去,从城门高处看去,一望无边的旗海,在微风中飘扬,壮观非常。

  各个兵阵,在平原上变成一块块的长方形,缓缓而去,旗帜飘扬,队形整齐,表现出精兵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