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我真不是文曲星
作者:糖糖玩转地球      更新:2019-09-30 20:16      字数:9934
  马夫驾驶马车到了考核院门口,马夫扭头道:“公子,童生考核院到了。”

  杨志拿起包裹下了马车,给了马夫几个铜板,随即向考核园一眼望去,门口有两个面瘫士兵在哪里搜查考生包裹,周围送考生来临连绵不绝,周围互相认识之人在哪里议论纷纷。

  杨志心怀妙玉的期待向院门走去,刚到院门口一个士兵伸手拦住杨志,淡淡道:“出示文书。”

  杨志闻言背背后拿过包裹,从中拿出文书递给一个士兵,又把包裹递给另一个士兵。

  右侧士兵接过书包裹检查,包裹内有毛笔、砚台等简单之物,士兵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杨志,随后把包裹递给杨志。

  士兵又翻了翻他的衣裤,查看其内是否有小抄,士兵检查完毕满意点头,提醒道:“书生,我看到你穷的工具都不全,想必才学有限,见到你如此有礼貌,我就好心劝告你一句,每次考核都有三位考官视察,你最好不要作弊,否者后果你们也知道,就是三年不再有入考资格。”

  杨志闻言拱手一礼道:“谢谢这位大哥提醒,小生定铭记于心。”

  士兵见杨志依旧如此有礼貌,笑着把包裹和文书递还于他。

  杨志入考核院正门之后,入眼是院落中一座假山,前左右三个巨大房间,房间内布满考桌,房间正前方都有一考官桌椅。

  杨志稍稍抬头,就见近处的天空白云漂浮,晴天万里,随后根据文书找到自己的座位。

  等三百名考生全都进入考核院院后,三位考官一起走进院内,士兵衙役封闭书院大门,走在最前面是万年县县令、其后二位则是朝廷派来考核官,一共三位县试考官,长安城县城童生考核皆是如此,至于长安城以外县城童生考核并没有如此之多考核官。

  杨志面前就一张桌子,考桌上有个瓷碗盛着清水方便考生洗笔,除此之外也就杨志盘坐的坐垫了,桌面除一碗清水再无别物。

  考官缓缓出现在考房内,随后几个衙役抱着宣纸挨个发放,一个衙役来到杨志面前把宣纸递给了他。

  杨志连忙用双手接过试卷,礼貌说道:“谢谢。”

  那衙役点头示意,仔细打量了一眼杨志,继续给下一个考生发卷。

  杨志把试卷放在桌子坐下,深呼吸一口气,看着人生第一次面对的考核试卷,眼中自信之色尽显。

  杨志用了几分钟大致把考题看完,心中对考题有了大概,脸上喜色难以掩饰。

  试卷三张是考论语十则,其中注释必考,看似简单,但答案必须是引用经典中语录,不能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就是小白话,否则就不是尊先圣。

  杨志心中对答案有了腹稿,从包裹中把毛笔墨砚拿到桌子上,还有一块石条。

  别人使用上好玉石和雕刻花纹木条镇纸,唯独他是用来压纸的物品独一无二,他的镇纸是一块石条,这石条是丁妙玉从门前捡来的石头,然后精心打磨成两指宽、筷子长的石条。

  杨志也是有傲骨之人,每次用石条镇纸都有些不好意思,自认为这是丢面子之事,但杨志对这石条从未有嫌弃之意,这简陋的石条是丁妙玉白天刺绣,晚上才有时间熬夜精心打磨两天才完成的,这不仅是镇纸之物,更是她的心意。

  杨志摇头不在多想,拿过第一张试卷在桌面铺好,用石条镇在试卷上端,随即就把清水倒入砚台中,手中墨锭缓慢研磨,目光却盯着试卷第一题。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杨志引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杨志引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杨志引用: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不知多时,杨志答完三张试题放下毛笔,揉了揉酸疼的手腕,仔细检查了一遍,字迹工整,卷面没有一个污点和错别字,全部的试题根据脑中记忆全部答对。

  杨志刚看向前面监考官,铜锣之声连响了三次,几个衙役快速上前收取试卷,考场立刻传来喧闹声和抱怨声,显然许多考生都没有答完试卷,都觉得考试时间太短了。

  衙役收取走杨志桌面三张试卷,随后把诗词三张试卷放在杨志桌面上。

  杨志铺好试卷,仔细审题,诗词题目除了填写已有诗句后续诗句,还有对诗句的理解与出处。

  至于居题做诗没有太多要求,只要押韵扣题,五言、七言、绝句皆可。

  杨志快速抄写完诗句填写,这才看向书写诗句,主题也常见,是在民和边疆其中选其一做诗。

  杨志想了片刻,决定写一首边塞诗,因写民的诗句就算出众,也不一定能得到县令的关注,因为许多官员都是世家之人,心怀边疆战事,往往对民生不太了解,他们对于民之事只会从书中字意了解。

  杨志眼中闪过精芒,心想如果没有得到师祖的恩赐,这场童生考核我还真没希望,光是论语十则他都不一定答对几题。

  杨志在记忆中挑来选去,最终选了一首李白的《关山月》,是诗经大全中很出名的一首边疆诗,诗词之意:明月从天山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长风吹过几万里,一直吹过玉门关。汉武帝曾经出兵白登,胡人窥视着青海湖。自古以来征战的地方,看不到几个人能够生还。战士们看到这一片凄凉景象,思念家乡多是满脸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楼.上,一定是叹息声不断。

  杨志想起师尊的任务,于是定了定神,体内文气凝聚在笔尖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杨志刚写完两句诗句,卷面的字体似变得有了生机,他感觉试卷之上有着一股奇异力量。

  杨志继续提笔书写: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成,卷面那奇异力量喷涌而出,一股白芒力量冲天而起,犹如一道光柱,考房中的考生以及县令三人突然猛地从椅子上弹起,难以置信地看着杨志所在之处。

  天地异变,天空之上白色光芒照耀万里,一股灵气从天而降冲向杨志,立刻他感到一股温暖的气流从天而降,直入丹田深处。

  杨志感受到体内变化,猛地瞪大眼睛,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考试中得到天地恩赐。

  杨志只感觉温暖气进入丹田随即涌入他身体每一处,体内文气飞跃成长,他居然达到了筑基初期境界。

  杨志感觉全身舒坦无比,不由自主眨了眨眼睛,原本的世界早已不同,每一处细节他都可以清晰可见。

  杨志心中震惊无比,他的身体各方面都增强不少,师尊曾说过筑基初期寿命也会提高一百岁,现在他的身体素质已经强于大唐所有将军,这就是师尊所言改变世界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县令此刻惊呆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场景,考生也停下了毛笔傻傻看着天空,不知道是谁喊道:“天降文曲星。”

  众人跟随喊道:“天降文曲星……”

  县令闻言脸上震惊之色不加掩饰,喃喃道:“天降文曲星,我大唐前所未有,这是大喜事啊。”

  县令似反应过来,对着向他走来的考官笑道:“二位同僚,一同前往乎?”

  二人相视一望,异口同声回道:“自然愿意。”“愿往。”

  三人相视一笑向杨志所在的方向走去。

  杨志刚接受完天赐灵气,心中的喜悦还没消褪,就看到县令和巡察官三人向他走来,脸上带着灿烂无比的笑容紧紧盯着他。

  三位大人望向杨志的神色更为惊喜,在一众考生围观目光下,县令上前拿起杨志试卷。

  县令念叨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周围考生一众惊呼,“大才。”

  县令眼中精光闪动,整个人激动不已身躯竟有一丝颤抖,周围巡察官也是眼中震惊,心想如此意境怎会一个小子写出。

  县令激动念完诗句,众人已经被惊呆了,县令口中喃喃道:“妙啊,妙啊,不愧是天降文曲星。”

  县令似想起什么,大喊道:“来人,备文书,我要上达圣听。”

  县令和蔼问道:“天降文曲星,你今生肉身叫什么名字?”

  杨志没想到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文曲星,还是不卑不亢回道:“小子并非文曲星,小子杨志,是画圣名下大弟子。”

  县令激动道:“杨志,你肯定是文曲星下凡,只是还没有恢复天上记忆,不然你如此年纪,又没去过疆,又是如何做出如此意境诗句,还有天空异象也是因你而起。”

  杨志被问的哑口无言,还是回道:“大人,小子修炼文气,文气加持写出诗句才引动天地灵气。”

  县令还想力争,这时一个衙役跑来道:“大人,马车备好,师爷已将文书备好,随时可以出发。”

  县令直接拉起杨志向外走去,还说道:“二位同僚,考场就拜托你们了。”

  杨志急忙道:“大人,我还没考试完,还有我的东西……”

  县令笑着道:“文曲星自然不用考试,我们直接面圣,到时候圣上随便封你一个大官,你还会愁没有文笔纸墨?”

  杨志大喊道:“刘才同窗,请帮我把我那镇纸石条收好。”

  刘才闻言大声道:“天降文曲星,你就放心吧,你的东西我都给你送到嫂子手中。”

  正被县令拉着走出院门的杨志心中无语,怎么都认为我是文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