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重回课堂(2)
作者:文化天下      更新:2019-10-01 06:52      字数:6292
  第一卷第22章重回课堂(2)

  过去的几个月里,初二(1)班的黄老师发现,这个语文极差的学生,仿佛着了迷了似的,抱着语文教材不放,在化学课上也是如此。

  消息是教研室里吕老师不经意的抱怨声中听到的,这个化学成绩一流,经常在其他课上学化学的学生居然变了,居然开始在化学课上学语文。尽管他发现木锁的语文成绩有飞速的提高,却没想到他在之前狂热的化学课上还在学语文;

  这件事让一只保持沉默的黄老师找到了平衡,“看来你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提升啊!”他笑着冲身边的吕老师开着玩笑。不过他却心中升起了解一下木锁转变的原因的想法。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是语文课,黄老师快步走上讲台,眼神一扫,班长洪亮地声音响起“起立~老师好~”。黄老师示意同学们坐下。然后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今天讲的课文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的是宋代宰相范仲淹参观岳阳楼后感慨十分,兴致至于,描写岳阳楼景物之余,抒怀自己的志向。表达出有心救国不得朝廷重用的苦闷心情。

  《岳阳楼记》全文采用文言文记述,对初中的木锁而言自然是有很多生僻字。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连续的两节课上完,黄老师发现,之前一向心不在焉的木锁整整两节课都目不转睛地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时记下笔记。

  下课后,黄老师悄然走到木锁的桌前,询问对本节课文看法如何。

  木锁想了想说“这是一篇游览岳阳楼景色之后抒发的感想的文章。我们虽然之前也写过很多类似的作文,但是,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自然有他的道理。”

  “学完这篇文言文,你现在还会觉得文言文没用吗?”黄老师响起2年前,木锁在课上说不喜欢文言文的情景,就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现在觉得,学习文言文就是掌握一种工具,了解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作者的心情,学习他们的智慧,然后应用到我们自己生活中。”木锁没有对视黄老师的眼睛,低着头像似在思考。

  原来木锁这几周里,对纯一说的宋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续几天的恶补,他发现《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的内心想法并不一定像语文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只是表达爱国情怀。

  木锁的让黄老师和同学们感到意外,然而木锁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说道:

  “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作者范仲淹生活在北宋年间,曾身居宰相。可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被贬官到河南,他的同僚也同样被贬,可能是邀他写篇文章;这个时候,同样被贬的人,同样的心情,不管是看到什么样的景色,都会触景生情吧,于是想着通过文章写点东西,表达自己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的想法,所以,单纯说爱国,有点偏了。”木锁的声音不大,却实实在在地颠覆了黄老师的看法。

  他教书这么多年,课文中表达的意思,每一处的生字读音,易错点,易考点,他都滚瓜烂熟,但是这篇文章背后作者的想法,但是,维度作者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心情,他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许他觉得学生们的知识有限,讲了也不懂,或许他觉得这些东西讲了也不会考,事实上,他的确没有讲过范仲淹的更多背景。

  课堂结束,黄老师对这个长的像小孩的学生兴趣更浓了。他反思思考着徐木锁的话:学习文言文就是掌握一种工具,了解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作者的心情,学习他们的智慧,继承他们的志向。

  他觉得学习从来不应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真的感兴趣就会主动获取知识,就如他这个学生,他喜欢了解古人的生活场景就会主动去了解这方面的材料,自然就会得到更加深刻的结论。他不知道,真的在考卷上,需要徐木锁对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发表意见时,他的答案会不会被扣分,想到这,多年从事教育的他,背后出了一身冷汗。

  他记得,当他初入教育的门,他是抱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理想走进这个职业的,他热心工作,不懂的就积极学习,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他也乐于帮助。教学上,对知识的应用,写作技法的训练,他经验丰富,技能娴熟。

  但是他发现,自己唯独一个点没能让自己满意。那就是“是非观”,他曾经对教科书对应的教案中给的答案深信不疑。但自从他和木锁这番对话之后,他再也没有这个自信说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了。

  换句话说,时代在变,科技在发展,唯独人性不会变,所以同理心思考是正确的,同理心得到的答案也是最接近真实的。这个年纪小小的木锁,给了这位步入中年的特技教师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尽管木锁在化学课上也偷着学习语文教材,甚至有时候是一些历史材料,然而有过略微担心的吕老师惊奇地发现:木锁的化学成绩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及没能如他所想地获得年级第一,也没有逃脱过前三名。

  其实按照木锁的成绩,他所钟爱的化学,物理,生物都已经能轻松地遥遥领先,只是他和纯一有过一次长谈之后,才有了如此改变。

  那天还是在那棵老梨树下,木锁一直拉着纯一追问一个他无法理解的问题:

  “纯一,我能看得出,你懂的知识比我们的老师都多,可是,为什么你的考试成绩没有能取得年级第一呢,我知道你能的,你说是不?”木锁和纯一相处的时间里,纯一简直是一个无所不知的角色,可是他的成绩并没有突破年级的名次。这一点让木锁十分不解。

  “你有听说过奇门遁甲吗?”木锁明知顾问地反问;

  木锁摇头。

  “不管是古代人打仗,还是现代人打仗,都不会把指挥部摆在对手知道的位置上。这个你总知道吧?”

  木锁听到这里,他还真没想那么多,总以为指挥就是走在前面带队呢。但是为了让纯一讲更多,他忙不迭地点头。

  “中国古代文化渊源流长,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列在一起就向一支部队,而聪明的古人则会把代表指挥部的甲隐藏到其他天干里面”纯一继续讲道。

  “所以你故意隐藏你的实力,为的是不让大家发现你的秘密。”木锁疑惑地问。

  “聪明!我知道你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你的部分学科已经很优秀了,听我的,别考第一名,觉得不舒服,考个第三就行了。”纯一看到木锁并没有不懂,暗自高兴起来。

  转眼三年过去,木锁已经就读海城中学高二(3)班,相对于小学而言,中学生的时间过得是充实而飞快的。如不是教化学的吕老师在教研室不经意间提及木锁关于微观世界和天体世界的论述,谁也不会刻意想到这个看起来小小的木锁。然而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