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32
作者:听风诉晴      更新:2020-07-28 13:41      字数:4630
  。

  我吓了一大跳,抱着脑袋叫:“夫君我错了!”

  毫无动静,安锦根本就不在。我泪流满面,做人老婆做到这么怂的地步,我也算是朵奇葩。

  斜开的书架旁边,墙壁移到一侧,露出一条青石砖铺成的小道,小道倾斜向下,可容一人出入,看上去有些阴森。

  要不要进去?我犹豫了许久,实在不想一个人进去,遂决定把这书架复原。谁知我找了许久,愣是没找到让书架回到原来位置的机关。

  整件事隐隐有些不对劲。我站在暗道口朝里望了望,隐约能看见不远处的地面上放着一包黄澄澄的东西。好奇心战胜了恐惧感,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洞口,决定看了那东西就回来。

  那包东西离洞口不远,我只走了几步便看见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原以为放在这么隐蔽的地方,一定是机密或是宝物,没想到——

  居然是一包糖饼。

  还是一包热乎乎,冒着香气的糖饼。

  我咽了咽唾沫,忽然想到自己没吃早点,肚子正有些饿。正在疑惑间,背后的墙壁突然轰然一声重新合了起来。

  我蓦然想了个透彻。这不就是个诱敌深入的机关么?如此步步为营,最后居然还用糖饼来做诱饵,终于把我给引了进来,足可见其心机之深沉,用心之险恶,对我了解之深。

  想到此处,我反而放下了心,索性捧着糖饼往里走。一开始倾斜向下,走了许久才踏上平地。越往里头走,周围的光线反而越亮,没多久便豁然开朗。

  我从未想过,在我们每日生活的安宅下面,竟然有一个如此宏伟的暗室。这暗室约有近十丈高,比太和殿前的广场更加宽阔。数十根巨大的盘龙柱耸立在暗室中,每根盘龙柱上皆有一只龙头张牙舞爪含珠而出,那珠子散发着幽光,像是罕见的夜明珠。

  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雕成瑞鹤起舞的油灯,每隔几步就有一盏,像是传说中永远也不会熄灭的长明灯。若不是因为这暗室中整整齐齐列满了高耸入顶的深色木架,我还当自己一不小心闯进了皇陵。

  木架分为两排,两排木架中间有可容两人并排通过的空隙。我看不出这木架究竟是以何种木料做成,只闻到一股沉郁的木香。木架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抽屉。抽屉上有奇特的编号和图形。有一个抽屉开着,我探过头去瞅了瞅,里面装着数支用绢带束好的织锦卷轴,最右侧的卷轴上写了个“苏”字。

  我心下微动,取出那支卷轴横向展开。

  苏荃,原名苏况,西凉横州人氏,安明五年与其妻王氏及其子苏熙,女苏慧暗中搬迁至大杞丰城,贿丰城司责,伪造大杞户籍……

  安明五年,迄今已经将近十年。

  我的背脊一阵阵地发寒,手指冰凉。如果这上面的记载是真的——礼部尚书苏荃一家都是西凉人,处心积虑地潜伏到大杞国已经将近十年,现在苏荃和苏熙甚至已经身居高位……

  将卷轴束好放回抽屉里,我的心扑扑直跳。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两排木架的中间,这条可供两人行走的间隙,似乎是一个通往真相的捷径。

  他已经做到这份上,难道我还能转身走开么?我等了一会儿,估摸着自己看上去该淡定点儿了,这才沿着间隙一直往前。

  最前方,有一扇石门,看上去很厚重,却一推就开。

  石门内,是一间空荡荡的石屋。石屋两侧还有石门,不知通向何方。

  安锦背对着我站在石屋中央,淡青色的直裾深衣印出细腰长身,却不再是意态风流的模样,倒显得清净自持,多了几分冷峻。

  “我曾在祖宗牌位前发过誓,不能主动将安家的秘密透露给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的至亲至爱。”

  我静静地看着他的背影。

  “这一回既然是你自己发现的,自然算不得我违誓。”他转过身来,目露狡黠,唇角微勾,像只终于捉到老鼠的猫。

  果然之前的清净自持只是错觉……我无奈。为了引我上钩,他也算费尽心思,甚至还利用了我的那些春宫图册……

  “遥遥,这就是安家的秘密。在这里,储藏着大杞国自建国以来的所有机密,而安家人世代相传的身份,”他站在原地,从容不迫地注视着我。“是杞国的秘部之主,三国内所有暗探听命的最高掌管者。”

  三十九章 夫君心意

  “根据野史的记载,大杞国的开国皇帝高祖陛下也是个断袖,爱的是个男子,据说还特意封这男人做了个什么王,将大杞国的机密都交给他管理……”

  野史虽不足全信,然而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野史中总有三分真相。

  大杞国的开国皇帝究竟是不是断袖已不可考,然而这位掌管了大杞国机密的男子却真实存在,他就是安家的先祖。

  这位先祖名衡字鸿烈,是一位奇才。

  之所以能被称为奇才,自然有某些过人之处。安鸿烈天生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再加上博闻广记,心思慎密,极善谋略,自然而然成为了太祖皇帝的左膀右臂。太祖皇帝与他正如花王牡丹与花相芍药,相依相辅,那情谊深厚,甚至超越了亲情。

  若非如此,太祖皇帝也不会把杞国最重要的核心交给了安鸿烈来掌管,甚至将安鸿烈的子孙一脉作为核心机密的继承人,世代相传。

  杞国,西凉和南瑞原本是大周朝的诸侯国中较为强盛的三个,大周朝动乱之后,三个诸侯王纷纷宣布正式独立称帝,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历史。然而太祖皇帝深谋远虑,深知三国鼎立的形势绝不会永远地维持下去,因此与安鸿烈联手,提早做了布置。

  他授意安鸿烈,建立了只有现任帝王和储君才有资格知道其存在的秘部,训练起第一批暗探,奔赴西凉和南瑞。

  秘部里,同时储藏了大杞国本身和暗探们所搜集到的秘辛,暗探们的资料,分层管理。经过了数百年的沉淀,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在这个组织里的暗探,甚至不受皇权的影响,只听从于秘部之主。这是当初太祖皇帝给予安鸿烈的权利,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太祖皇帝深知,他与安鸿烈虽情谊深厚,却不代表今后的子子孙孙与安鸿烈的后人也能相安无事。安家掌握了机密,也就掌握了一根足以动摇皇权的软肋,但凡有些作为的皇帝,都一定想要除去这个潜在的威胁。所以他赋予安家完全掌控暗探而不必受皇权控制的权利,令得任何一代的统治者想要对安家不利时,都不得不顾及这可能带来的巨大牵连影响,只好放弃这个打算。

  至于太祖皇帝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为安家做了这么多,为何要将这权利交给安鸿烈而不是自己的子女,又为何要替自己的后代留下这么一个软肋,恐怕只有太祖皇帝自己才知道了。

  然而所有知情者都认同的一点是,太祖皇帝对安鸿烈,的确算得上仁至义尽。而安鸿烈亦没有愧对太祖皇帝的厚意。他与安家所有的亲眷断绝了关系,将他们送到了杞国的边城,独自背负着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骂名。

  在他的妻子生下长子后,安鸿烈服下了一种秘药。根据记载,这种秘药能让人不再生育,也就是那种绝子酒。

  安鸿烈做这一切,无非是为了极尽可能地限制自己的后代数量,人一多,心必异,很难将这些巨大的秘密保守下去。他列下祖训,安氏每代只能有一个后人,负责接任秘部。这一机密,就连自己的至亲至爱也绝不能透露。除非危及安氏存亡,决不可有任何对皇权不利的举动。

  他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为了防止后代中有人会背叛祖训,试图颠覆皇权,他甚至给自己的长子喂了一种毒。

  这种毒,世代遗传。如不服用解药,三十岁之前必定毒发而死。而这毒唯一的解药却是那种能让人无法生育的秘药,掌握在皇室的手里。当安氏后人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由这一代的天子赐下秘药解毒。安氏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孩子必定要接管秘部,不论男女。这也是为何若继承人是女子时必定招赘婿上门的原因。

  然而,虽然解了毒,这种毒对人体已经产生的影响却不会散去,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早逝。所以安家每一辈都活不过五十岁,甚至大半在四十五岁之前就过世了。

  对于安家的后人而言,知道自己注定早逝,而自己的后人也一定要背负这样的命运,必须要依靠皇室的解药方能生存,自然不会轻易做什么违背皇权的事。

  而对皇室后人而言,顾忌到安家掌握的不可知力量,亦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规规矩矩地送上解药。

  一种互相牵制又互相依存的关系,就这么形成了。

  太祖皇帝的深谋远虑和安家先祖的慎密心机,由此可见一斑。

  安家就这样扎根在了皇城里,世代相传的祖宅下,藏着大杞国的秘部。为了防止惹人注目,为了尽量避免让皇室不安,安家甚至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做大官,不做富商。安家的每一代,表面上做着微不足道的小官或是小买卖,暗地里却掌握了大杞国最大的秘密和最特别的一股力量。

  直到今时今日。安家上一代的掌权者,也就是我的婆婆在安锦十八岁那年,将秘部正式交给了他。婆婆退居二线,开始专注于训练培养新一辈的暗探。她那从不让别人进去的书房里,同样也有暗道。

  原本安锦也应该按照传统,在燕丰做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或是经营些小本生意。然而他却偏偏选择了参加考试,一做还做到了吏部侍郎的高位。

  安锦这么做的原因,不用说我心里也清楚,多半跟我当年那次拒婚脱不了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总是能知道我的动静,能准确无误地将那些桃花掐得干干净净,甚至能对付得了远在西凉的颜或。然而我还是不明白,杞皇要将薛妙音赐婚给安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安锦深深地望了我一眼。“其实皇室和安家之间的暗涌由来已久。陛下这么做,不过是想利用薛妙音对我进行进一步的牵制。”

  “那为何不用七公主?”这个问题我疑惑已久。“为何陛下不将七公主赐给你?”

  “陛下之所以不肯让公主下嫁,是因为他不想在对付安家的时候有所牵挂。”他冷笑了一声。“而牺牲一个薛妙音,则是无所谓的事。”

  “对付安家?”我心头微沉。

  “每一代的皇帝,都处心积虑地想对付安家。”他握着我的手,将我带离了石室。“至于做不做得到,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不明白。既然如此,那杯绝子酒……”

  “那杯绝子酒,原本是为你准备的。在他看来,你生不出子嗣,我早晚也会另娶他人,他总有办法牵制到我。”

  我猛然反应过来。杞皇陛下一定没有想到,安锦竟然会自己喝这杯酒。安锦尚无子嗣,喝了这杯酒之后,掌握秘部的安家岂不就绝了后?!绵延数百年的安家血脉终于断绝之时,又将是怎样的结局?

  我惶惶,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正在朝我们逼近,而安锦站在我身前,挡去了大半山雨欲来时的猎猎冷风。

  这一杯绝子酒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难怪当时婆婆的表情那样悲伤——安锦不该做官,不该想尽办法娶了我,不该对我这般情深意重。也许他根本就不该遇见我。果然是一步错,步步错。

  “陛下这么做,就不担心安家会反抗么?”我虽然心慌意乱,却依然警觉了其中隐藏的矛盾。“他就不怕激起安家的愤怒,动摇了皇室的地位?”

  安锦的神情忽然变得有些异样。他垂下眼,叹一口气。“还是瞒不过你。陛下这么做,不过是一种还击。因为我做的一些事,已经使皇室感到了威胁。”

  他并没有说具体是哪些事,但我可以猜到些眉目。也许是因为他坐上了吏部侍郎的位置,也许是因为他对东宫的屡次不尊,也许是别的什么……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也就是杞皇陛下对安锦产生了极大的疑心,并试图用绝子酒给他一个下马威。却没想到他自己喝下了绝子酒,主动绝了安家的血脉。

  杞皇陛下对于这一举动,怕也是喜多于忧。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契机,一个打破这数百年来安家与皇室之间的牵制的契机,一个重新将秘部收归皇室所有的机会。

  杞皇有两个选择。第一,尽量与安锦和谈,共建君臣和谐关系,让安锦主动在某个时候将秘部势力交归皇室所有;第二,一不做二不休,跟安家撕破脸,斩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