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19
作者:人生江月      更新:2020-07-29 08:50      字数:4034
  是瞧见快到他了。”王大柱仔细的在一片焦黑中翻找着。

  王大柱帮小猫和李学俊简单的盖了几间房间后就离开了,村子里也是一片忙乱。

  九月末,老天爷终于开眼了,一场秋雨飘然而至,随后开始正常降雨,旱情得到了缓解。前朝士兵的几场屠杀与纵火其实有效的遏制了瘟疫的蔓延,新皇请了民间有经验的老游医找出了防治的办法,一场由北方的干旱引起的大灾难终于到了尾声。

  半年后,镇子上的一切都差不多恢复了正常,李学俊雇人帮忙建了新院子和店铺,店铺还是打算做以前的营生。

  赵二在情况稳定下来后就离开了,他说要回北边找自己的家人。

  “阿么,我想出去找一找货物,小猫一个哥儿在镇上怕是不安全,我送他回来住一阵子。”李学俊对等在门口的吴苏儿交代道。

  王二已经正式被选为村长了,每天除了自家的荒地要开垦,还要帮村民解救各种纠纷,忙得见不着人影。李学俊送小猫回村子,只有吴苏儿一个人在家。

  “先进来再说吧。”吴苏儿把李学俊和小猫迎进院子:“猫儿,那边那个房间是给你留的,先去收拾一下东西吧。”

  吴苏儿支开小猫后,对李学俊道:“学俊,这几年你要出去跑,阿么不拦你,只一条,在外边要时时记着,你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不要乱来,等猫儿再大些,就把心放回来,不要再闯了,阿么也不盼望你能让猫儿大富大贵,能过上安定的日子就成,你也不小了,过两年,小猫有十二岁了,就把房圆了,你们就开始打算孩子吧。”

  “阿么,我知道,等找到货物,稳定下来,就不会出远门了。”李学俊解释道。

  “呵呵,学俊已经是大人了,不用阿么啰嗦,你自己有分寸。”吴苏儿笑着说。

  官府免费分发土砖,村子里倒见不着茅草屋了,家家户户都是砖瓦屋。小猫看了一下,自家院子的布局跟以前差不多,只是多做了一间大房间,就是自己现在住的这间,家具什么的还没准备,单有一张大床。

  在李佳儿的提议下,大家都忙着盖自己屋子的时候,王大柱却拜了一个木匠为师去学手艺,那老木匠是从外地来的,跟亲人都走散了,若是平时想学木匠活儿,要花大量的拜师费不说,还学不到师傅的真功夫,绝大多数的木匠绝技都是代代相传的。有了一身木匠活儿技术,只要不碰到天灾人祸,平时种地,闲时打家具,日子要比一般的农家好过许多。那老木匠流浪到大河村,王二不像其他新建的村子,孤寡老儿收留了,也只是负担,但凡愿意留在大河村,王二都给予安排,因此大河村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后世孤儿院的地方,没有家人的老幼病残都安置在里面,靠院里的人做些小活和村里救济维持。老木匠腿脚已经不灵便了,李佳儿带着王大柱来拜师,老木匠见王大柱是个踏实肯干的,根本没有刁难就应下了。

  本来吴苏儿还担忧王大柱要学手艺,王二还要忙村子里的事儿,地里的活儿会够呛,结果李佳儿一个哥儿抵上了一个年轻力壮的爷儿,已经四岁的双胞胎在地里打下手,硬是没有落下秋播。

  吃过中饭李学俊就背着一个小包袱离开了,一家人在院子里歇息。

  “阿苏,村子里前几天来了个老贡生,学识看着不错,俺寻思着在村里建个学堂,咋样?”王二一边飞快的搓着麻绳,一边跟吴苏儿说。

  “好啊,好啊,阿爹这可是大好事。”小猫听了,不等吴苏儿反应,欢呼道。

  “还咋咋呼呼的,没个稳重像。”吴苏儿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敲了敲小猫的头:“你琢磨着办吧,做了这个村长,尽心尽力就是。”

  吴苏儿看了一眼在院子角落耍的双胞胎,这几个月,双胞胎因为吃不饱饭,瘦的脸颊都下去了,有了吃的,又每天懂事的下地帮忙干活儿,脸上已经没有了小孩子的粉嫩,心中一阵紧缩:“要建学堂就赶紧,王兴和王祖正是进学的年龄,若是学的进去,以后就让他俩去上学。”

  “阿么,阿么,俺晚上先教王兴、王祖认字吧,好不好?”小猫拉着吴苏儿的袖子摇晃着说,余光看到李佳儿停了手中的活,脸上露出些渴望的神色,又接着说:“佳哥儿也跟着学,行不?”

  李佳儿慌忙摆着手说:“俺学了作甚子,俺脑袋笨,学不来!”

  “怎么会,认字很简单的。”

  “好了,好了,晚上让王兴、王祖跟你学半个时辰,佳哥儿也一起吧,认几个字总好过睁眼瞎子。”吴苏儿拍拍小猫的手道。

  作者有话要说:首先 感谢大家的继续支持 鞠躬

  其次 要说抱歉了 这个月回家悲剧的发下不能连网 更新有些困难

  保证隔一天更一次 一般不止一章的 下次更新是20号下午 具体时间不定

  43

  43、第 43 章

  第四十一章

  “哈哈,俺去弄沙子和树枝,王兴、王祖,一起啦。”小猫丢下手中的针线跳起来喊道。

  “你这哥儿,就是不愿学绣花,是不是!”吴苏儿冲着小猫的背影喊道。

  找正跟着老木匠帮别人打家具的王大柱用废弃的木料边角钉了几个不大不小的浅木盘,小猫带着双胞胎兴致勃勃的从刚开始有水的河边沙滩上,装了半桶干沙子,小心的在浅木盘上铺一层,可重复利用的纸张就做好了,找几根木棍削尖一头就是笔。小猫还找了一块比较大的木板,在河边找了几块能画出白印子的石头,准备过一把当老师的瘾。

  晚饭很简单,就是一人一张饼并大半碗杂粮稀饭,没有青菜什么的,能种的也都才刚刚种下去,鸡蛋、猪肉等都是稀罕物什。

  “小猫,学俊在村子里的院子,土砖和瓦片,阿爹已经帮你们领回来了,等阿爹和你大柱哥有空再帮你们建房子。”王二边大口啃着饼边对小猫道。

  “没事儿,不急,学俊哥暂时会住在镇上。”小猫满不在乎的说:“这一段时间应该用不着村子里的院子。”

  “这一段时间没空回来,又以后都不回来,得空还是得先把屋子做起来。”吴苏儿一边把锅里剩下的杂粮稀饭给王二、王大柱和李佳儿各分了一点儿,一边说。

  “等大哥学艺学的差不多了再说,现在地里的活儿都干不完,哪还有时间去做不必要的屋子。”小猫将手中剩下的一小块饼一分为二放到双胞胎碗里。

  “猫儿,多吃一点儿,身上没几两肉的。”吴苏儿见状摇摇头,劝道。

  “哥儿,你自己的自己吃,俺们自己有。”双胞胎中早出生一小会儿的王兴道。

  “就是,就是。”王祖也跟着附和道。

  “快吃你们的吧,俺吃不下了才让你们帮忙分担的,现在可不能浪费粮食。”小猫给了双胞胎一人一下,不悦的说。

  “从小就是个挑食的,你不吃,看你半夜又被饿醒。”吴苏儿训斥道。

  “阿么,俺自己晓得,这饼和杂粮经饿,不要紧的。”小猫一大口喝光碗里的稀饭,边放下碗筷,边对吴苏儿说。

  灯油也是前一段时间官府按户发放的,现在镇子上也开始有灯油卖了,但贵的出奇,所以为了省灯油,小猫只能在院子里就着月光教双胞胎和李佳儿认字。

  “王兴,你又在睡觉!”小猫在木板上认真的写下几个常用的字,转身就发现双胞胎之一的王兴,脸都快埋到沙盘里去了。

  小猫每天教双胞胎和李佳儿十几个字,再教一些比较简单的算术,很快就发现,双胞胎平日看着什么都差不多,但王兴明显对读书识字不感兴趣,算术却一点就通,学过几天,平日做什么都会试着算一算;王祖就比较规矩了,不论小猫教什么都仔细记着,虽然算术没王兴厉害,显然更像一个读书的样子;李佳儿学了十来天就不再跟着学了,平日有空会问问小猫,他要忙的事儿太多了。

  李学俊一路往南,准备在京城或京城附近找货物,他料想京城周遭的物价受的影响应该最小,而且物资也会相对富余。北边遭灾,李学俊在刚开始出现流民是最担心的其实是回到北方去的赵箜,只能等这边安定下来,再去找人到北边看一看了。李学俊买了大量的种子和鸡蛋、小猪崽等,虽说官府会免费发放种子,但毕竟只有主要的几种,鸡蛋都是挑好的,大多可以用来孵化,猪崽也必定是抢手货。虽说鸡蛋、猪崽难运一点儿,但除去路上损耗的,到青石镇后一定可以大赚一笔的。李学俊雇了几辆马车,找比较平稳的官道走,一路倒也相安无事。

  “阿么,猫儿,在家吗?”到青石镇后,李学俊安置好货物就来了大河村。

  “学俊哥,你回来了。”小猫从房间里走出来,高兴的说。

  “呐,找个地方把两头小猪关起来。”李学俊从背上把背篓取下来。

  “啊,你从哪里弄到的?”小猫惊喜的叫道。

  “这次去找货,顺道带了一批回来,在家过得还好吗?”李学俊看着小猫脸上扬起的笑容,心里软乎乎的,柔声问道。

  “恩,还好,就是没多少菜吃。”小猫帮接过李学俊手中的大包袱呢:“你带了多少东西来,好重!”

  “小心些,里面是些种子和几个鸡蛋。”李学俊提着背篓跟小猫往里走。

  李学俊把进货的情况告诉小猫后,小猫不得不佩服,李学俊是真的有经商的头脑。

  “鸡蛋不用母鸡,你怎么孵化?”小猫知道上一世可以借助各种机器控制温度人工孵化,这里应该还没有这种技术吧。

  “我看到京城有养鸡的大户人家用热炕孵。”李学俊喝了一口凉茶答道。

  小猫听了皱起了眉头:那些养鸡的大户,必定是经过好多次才掌握了怎么烧炕才能孵出小鸡吧。只是看到李学俊略显疲惫的脸色,小猫咽下了口中的疑问。

  “阿二,到郑屠夫那看看还有没有肉,多少割些回来。”吴苏儿回家后从屋里拿出大半贯钱塞到王二手中,吩咐道。

  “阿么,不用了,跟你们平常一样就成。”李学俊听到吴苏儿的声音,拦下王二。

  “快去,你来了,俺们大家一起好好吃一顿。”吴苏儿推了王二一把。

  王二笑眯眯的拿着钱出去了。

  “阿么,几个鸡蛋你们先吃,等孵了小鸡,俺在送几只过来。”李学俊对吴苏儿道。

  “你自个儿做生意也不容易,别往俺们家里送什么。”吴苏儿交代道。

  吃过中饭,吴苏儿就催着小猫收拾东西,现在青石镇上雇不到马车,小猫和李学俊得走回镇上。

  “小猫,学俊在外面做生意辛苦着哩,你在家不要闹他,晓得啵!”吴苏儿一边帮小猫把衣服叠起来,一边说。

  “阿么,俺知道。”小猫把衣服都包在一起,答道。

  在外面,王二跟李学俊聊着天:“俺们小猫从小身体不好,是娇着养的,你多注意些,平日有什么事儿,也不要太跟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