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23
作者:木金子      更新:2020-07-30 07:38      字数:4541
  过头来,高兴的时候咧着嘴笑笑,不高兴的时候就用他们那双又黑又亮的无辜的眼睛看着你,让你既心疼又无奈。

  正月十五闹花灯,又是一年花灯节,去年的花灯节,他一眼瞥见了她,从此钟情,今年的花灯节就多了俩个小的,人生果然是充满了惊奇,有谁会想到不过是楼上的一瞥而已,就从此多了一个幸福之家呢?

  “今日街上又有许多的花灯了吧?”淑馨瞧着逐渐落下的太阳,回想起去年的花灯节,真是热闹。

  “小姐,今年这不有小少爷和小小姐陪您吗?您看小小姐又蹬被子了!”

  “她呀,就是个闲不住的主儿,真不知道小小的人,怎么就这么能蹬呢。“

  “哟,醒啦?娘看看这是饿了还是尿了?”淑馨凑到点点的包被旁,她的两只小手已经挣脱了包被,伸展在外面,不停的挥舞着。

  “啊…啊…”点点看到淑馨过来,就跟她说话,可惜小人还没学会呢。

  “你怎么这么有活力呢?生下来的时候小猫似的,害得娘担心你好久。”

  “啊…”

  “啊是什么意思呀?嗯?你看你又尿湿了吧?又得麻烦庄嬷嬷了吧?”淑馨摸了摸点点屁股下面的被子果然是湿了,没想到这次竟然没哭,倒是和淑馨聊起来了。

  “小姐,小小姐还什么都不懂呢!”

  “呵呵,她啊,有人跟她聊天,或是有人帮她运动手脚她就高兴,别小看她这么小,心眼儿多着呢。”

  小胳膊小腿跟莲藕似的,刚刚解开包被,就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更是咯咯得笑出声来。怕她着凉,淑馨和庄嬷嬷赶紧换号干净的包被,有一次捆绑好。倒惹的小家伙不愿意,竟哇哇地哭了出来。又是一片忙乱,点点的哭声吵醒了熟睡的滴滴,哇哇的不满哭声顿时响满整个馨园。淑馨的头顿时大了,怀里的点点抽抽嗒嗒的正有好转的迹象呢,又被滴滴给引了出来。此起彼伏的哇哇声,又一次让淑馨有种想逃的冲动。

  “这是怎么了?又哭了!”商瑞进得屋里来,还没人注意到他呢,都聚焦在俩小的身上了。

  “没人惹他们俩,他们在飙高音呢。”淑馨也没好气,整天看着他们,虽然有时候挺可爱,挺招人喜欢,但是此时此刻,淑馨对他们很是无语。

  “来来,到这来。”商瑞将庄嬷嬷怀里的滴滴接过来,”哎,你看不哭了吧。”没想到,臭小子到了他爹的怀里立马就不哭了。

  “这个臭小子,还真是看不起人了。”

  “你呀,点点不哭了?”

  “她见她哥哥哭才哭的,滴滴不哭了,她还哭个什么劲呢。真是个小丫头!”淑馨狠狠地亲了下她的脸颊,小丫头竟然笑了出来,真是小孩心性!

  “花灯节要不要出去瞧瞧?”商瑞将滴滴放下,跟淑馨说道、

  “有这俩小的,哪能出得去?”

  “不是还有嬷嬷吗?再说也不久,吃饭就回来。”

  “真的?”

  “还骗你吗?今儿不是热闹嘛,咱也出去凑凑热闹去。”

  “你太好了!”淑馨凑过去亲了商瑞一下,点点还在她怀里呢,睁着明亮的大眼睛看着她的父母。

  “小心点儿!”

  “她不懂!呵呵!”

  苏州的主街兴安街上早已人满为患,街边挂起了大红的灯笼,灯笼旁凑了一堆一堆的人,正在猜灯谜呢。

  淑馨自来古代,出来的次数屈指可数,更遑论在街上到处逛逛了。此刻的她,跟随在商瑞的身旁,另有司琴与路北在旁边跟着,早没了人挤人的那种乐趣了。

  “哎,你看那!”淑馨拉起商瑞的手,指着那个大红的灯笼,精致而美丽,一路走来还没见过如此美丽的花灯呢,下面更是凑了一大堆的人,约莫着这个灯谜有点儿难度,应是不好猜出来吧。

  “好看吗?”

  “好看!不知是谁家的?做得这么漂亮!”

  “猜猜!”

  “我哪猜的出来,我知道的不过就那么几个人而已。不会是?”淑馨瞪大了眼睛,真的是自己想的那样吗?

  “呵呵,那个大的是我们海洋公司的,花灯节,苏州所有的商户都可以制作花灯,猜中者都有奖!这个也算是各大商户的宣传了,也是给苏州老百姓的一种奖励吧。”

  “谁想到的?这么好的点子!”

  “源头还是在你这里呀!”商瑞点了点她的头。

  “怎么可能?我又没说过,我还不知道花灯原来也可以这么挂呢。”

  “你不是写过海洋公司的计划吗?其中不就有许多的点子?你哥哥突然想到了花灯节,初二去白家的时候他跟我讲的,就告诉了周大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想参与的商户都可以参与啊,既节省了衙门的经费,又给各大商户露脸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你比奸商还奸商!”

  “哈哈!”

  淑馨拉着商瑞凑到人群里去,众人见他的衣着,不由退后一步,给他们留出空来。淑馨抬头到谜面,念了出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不是小学时候学的一首诗吗?是以“诗中有画”著称的唐代诗佛王维的一首诗,谜底是“画”,怎么就出现在这里了呢?三国之后此地已与现代的历史有所不同,难道此人又在京朝出现了不成?王维的一生作品无数,流传千古的佳作更是让人们口口相传,虽然后期不得志,亦官亦隐,但此人在诗词上的成就不可比拟。

  “这是谁写的?”

  “这个啊,还记得李敬吗?是他的妻侄写的,跟着李敬来苏州了,在海洋公司也谋得一职位,看他写的这个谜面,倒是有些造化的样子。”李敬是侯爷派给商瑞的幕僚,寡言少语,中规中矩的样子。

  “他在哪?叫什么?”

  “现在跟着李敬住在商府的东跨院里,叫什么不记得了。他写了这个谜面,海洋公司上上下下没一个猜出来的,就挂在这里了。你猜出来了?”

  “是啊!所以很想见识一下作者啊!”

  “没想到你这小脑袋还挺管用的。路北取花灯!”商瑞喊着路北取花灯,周围的人一片惊奇,他们凑在这里这么久,没人猜得出来,看这两个衣着华贵,没想到一来就猜出来了。

  花灯节,若是猜到了,即可到登记处核对,若是对了,花灯自然可以取走,还可以有其他的奖励,若是让人抢了先,那自然就没得花灯可取了。此时商瑞让路北先取下花灯,不过是看淑馨喜欢,若是没猜对,寻人问了李敬的妻侄就是。看来还是有权有钱的好呀!

  寻到登记处,淑馨说了谜底,自然是对的,另有海洋公司准备的小礼品,是串贝壳的手链,用小巧的花贝串起来的,挺有异域风情,淑馨喜欢的不得了。

  第三十八章 皇上敕封

  更新时间2014-4-10 17:33:57 字数:2411

  去了临江楼吃完饭,淑馨心满意足,直喊着不虚此行。商瑞看她高兴的样子,自然不可轻易放过她,只是可怜了俩小的,被父母抛弃了一个晚上,早上还红肿着眼睛,一脸委屈的样子。

  “娘的亲亲宝贝!”淑馨看着点点和滴滴不停的在她怀里寻找吃食的样子,顿时心疼不已,回身瞪了商瑞一眼。

  “不是有奶娘吗?”商瑞自然不可放弃自己应得的享受。

  “小少爷和小小姐,夜里从未离开过姨娘,不太适应吧。“楚嬷嬷、庄嬷嬷照顾俩小的一夜,又怕打扰到屋里休息的商瑞淑馨他们,又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两人一夜没睡。俩小的第一次夜里离开母亲这么远,听不到母亲的呼吸声,闻不到母亲的体香,自然是睡不安稳,一顿闹腾。

  “他们大了,该适应适应了。”

  淑馨白了他一眼,反驳道:“才多大,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奶娘再精心也没有亲娘懂他们啊。”

  多了俩小的,商瑞的福利骤减,淑馨对他的关注度也骤减,十分郁闷。可是那是自己的孩子,又不能吃醋,商瑞的心里苦恼的很呢。

  “对了,你说的那个李敬的侄子呢?”

  “你怎么想起他来了?”

  “我就是想知道谁出的谜面嘛!”

  “告诉你了啊,再说不过是一个穷小子,跟着李敬过来学东西的,有什么好打听的。”商瑞正因为自己在淑馨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而苦恼呢,淑馨这会子问别的男人,穷小子也不成。

  “哼!”

  后来淑馨在楚嬷嬷的那里打听到,李敬的妻侄姓王,名子哲,同王维一样也是山西人,略有点儿文采,十五岁就中了秀才,可惜后来一直不曾中举,李敬的内子可怜他小小年纪有此才华却不得志,就把他从娘家带了出来,跟着李敬学些东西,不曾想李敬竟然被侯爷派到苏州来,这小子也跟着来了苏州,就进了海洋公司,也当学些东西。

  淑馨后来又旁敲侧击了关于此人的文学造诣,不想,此人虽有些诗词,但多数不过是无病呻吟之作,不堪大用。

  淑馨还以为没有了唐代,有个王维也不错,谁知造化弄人,没有了王维的生活环境,没有了当时的时空,即使是同一个人又怎能写出历史上如此或闲逸萧散或波澜壮阔的诗词呢?人的成就不仅仅是天赋,也和环境息息相关。淑馨一阵叹息,若不是唐代的风起云涌,也造就不了一代诗匠吧?只可惜景朝,平静、安详,百姓安居乐业,没有了客观环境,主观臆想的诗词,不过是一个人的无病呻吟罢了。

  “可惜了!”

  “是挺可惜的,十五岁就中了秀才,现在这个样子,可不就糟蹋了吗?”

  虽然楚嬷嬷答非所问,淑馨看着楚嬷嬷一脸可惜的样子,真是想笑呢。

  过了正月十五,商瑞又开始了正常的衙门生活。不过周大人给海洋公司请功的事情,也有了着落。

  那天从管道一路敲锣打鼓,打着仪仗队就来到了海洋公司的门前,带头的是礼部侍郎杨瑾瑜,约莫二十五六岁,是景朝杨丞相的长子,也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子。虽说能当上礼部侍郎主要靠了家里的关系,但是此人,确实有几分本事。

  先行官早已告诉了苏州衙门,周大人和商瑞与此人互相寒暄,带领队伍来到海洋公司门前。

  白静宇早已等候在海洋公司。

  “海洋公司接旨!”下得马来,杨瑾瑜自然是一身正派,先将皇上吩咐的任务干完要紧。

  “草民接旨!”白静宇率领着海洋公司在此的所有员工,下跪接旨,附近的游人及百姓,看到杨侍郎拿出圣旨,竟也下跪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绩累之遗,载扬祖泽。尔海洋公司,乃苏州普通商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流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貤赠‘为善之司’,又闻海洋公司会长白靖宇性资醇笃,学识优长,孝友著于家庭,信义孚于乡曲,敕封为文林郎,特意嘉奖。钦此。”

  “谢皇上隆恩!”

  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级别为正七品。对于一个商籍人员,这样的敕封已是想当的隆重和荣耀,白父怕是又要开堂祭祖了。

  赠予的牌匾,木质上乘,制作精良,四个大字,均用金粉勾勒,在太阳光下金光闪闪,更是耀眼。中间有‘敕命之宝’皇帝盖玺一枚,清晰醒目。

  白靖宇从未想过能得到皇上的敕封,心里的紧张那是不用说了,能保持平静地接过圣旨,有条理的安排人员将匾牌挂上已是大不容易了。

  海洋公司的员工听闻此事,更是激动,没想到自己不过就是将打捞的海鱼分给了苏州的百姓而已,自己家里还能分得几斤呢,谁成想就得到皇上的青睐了呢?那可是坐在金銮殿里的皇上啊,真龙天子,天子都知道我们海洋公司的事儿啊?真是大造化了。

  街边的百姓看到海洋公司竟得了皇上的嘉奖,对海洋公司那是又多了一层崇拜!

  “杨大人,里面请!”周大人邀杨大人及随行人员进入海洋公司,白靖宇虽高兴,但还没乱了分寸,自然准备了好茶好水伺候着了。

  “客气!周大人少年有成,在苏州又有此番业绩,您高升的日子想来应是不远矣!”

  “呵呵,不敢当不敢当!能为皇上分忧是下官职责所在,也是下官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