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62
作者:木金子      更新:2020-07-30 07:42      字数:4599
  大师又招呼着游老品尝自己留存的竹叶青,两个无话不谈的老人,又是颇有见识学问的老者,自然又是一番酩酊大醉了。

  第一百零八章 后院走动

  更新时间2014-11-3 18:05:59 字数:2442

  言氏有孕,首先坐不住的就是大奶奶王氏了。这几年,院里的几个女人都没有孩子,也就都平安无事,若是单单就这言氏在大少爷回来就有了身子,不得不引人注目了。

  想她王氏艾琴,也是京城王氏的嫡女,当年云英未嫁之时,上门求亲的高门大户也曾络绎不绝,若不是姑母哀求,祖母心疼她无依无靠,再加上那时,安平侯府只得一子商瑞,她何须来这府里受这份苦?即使庶子当作嫡子养,可到底是庶子罢了。现下,姑母有了自己的儿子,这庶长子的身份越发尴尬了。而她,就成了京城的一笑话罢了。

  明事理的人,知道她不过是她们王氏看在姑母的面子上,若是不知事的,还以为他们王氏贪图他们安平侯府,姑侄掌控侯府呢。只是姑母到底有没有这层的意思,她小王氏就不得而知了。

  苏州白氏有两子,那是在苏州怀上的,她不管。可是,这在她的眼皮下就有妾怀孕了,她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明媒正娶的妻子,一个百年基业的氏族嫡女,她如何自处?

  紧紧地抓着手下的茶杯,多年来的教养,只是让她紧抓的手指发白,并没有扔出去。

  “小姐,您得放宽心。”身边的王嬷嬷看到自家的小姐,也心疼,可是,这女人啊,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即使你是嫡女,他是庶子,你既已嫁他,那又如何呢?

  “嬷嬷,我知道。只是,”小王氏说了一半,并没有说下去。当初,她出嫁,祖母虽心疼姑母,可是也是征得她的同意的。那时的她,心高气傲,一心想着进得府里,生下一男半女的,她们姑侄两个也有个依靠。可现在,姑母见天地守着儿子,她这个侄女,早就被她抛到脑后去了。

  “爷去看过了吗?”

  “听说去过了,说了会儿话就出来了。”

  “去年老祖宗给的那支百年人参呢?找出来,咱们去看看。”小王氏心想着,她这也没有什么小孩子的东西,即使有,那也是她早夭的儿子的。想起她的儿子,不免又是一番悲伤罢了。罢罢,且看她言氏能不能将这孩子养大吧。

  “嗳。”

  小王氏带着王嬷嬷一起来到若晴院。

  “大奶奶来了。”

  “嗯,你们姨娘呢?”

  “在屋里呢。”

  小王氏进得屋里,史嬷嬷正在言姨娘的身边,陪着说话,听到大奶奶过来了,赶紧立在旁边。

  “请大奶奶安。”史嬷嬷屈身行礼。

  言姨娘也挣扎着要起来。可是,此时的小王氏,可是不敢就这么放任她了,若是出了什么岔子,她可是负不起责任的。

  她赶忙让王嬷嬷过去扶着。

  “妹妹,在家里,可没有那么多的虚礼,况且,你这有了身子,怀里的可是咱们侯府的子孙,你呀,是咱们侯府最珍贵的人儿。”

  “大奶奶能来看看妹妹就是妹妹的福气了。”

  “我呀,让王嬷嬷找出去年老祖宗赏的人参来了,现在你是最需要这个的时候,好好补补,给爷添个大胖小子,也不亏老祖宗心疼你。”

  “大奶奶,那是老祖宗给您的,妾可使不得。”言氏还没有被怀孕冲昏了头脑,她自是看过后院的妻妾之争,她这孩子,若是想好好的生下来,好好的养大成人,怕是还得大奶奶支持。

  “老祖宗现在心里高兴这呢,你呀,好好养着,等孩子平安生下来了,你就是咱们侯府的头一号大功臣。”

  “多谢大奶奶。”

  “别累着了,快歇着吧。”

  大奶奶去了若晴院,后院里的宋姨娘自然也不能落下,小王氏前脚走,宋氏就过去了。

  淑馨不懂侯府里的规矩,只是觉得这隔壁的若晴院今天出奇地热闹,看来这侯府对子孙的期盼真真是看重了。

  “姨娘,大奶奶和宋姨娘都看过言姨娘了,您也得去看看。”楚嬷嬷对着侯府里的规矩还算熟悉,虽说前几年侯府里的小主子没有挺住的,但是,那会儿接连有喜的喜庆,还有迎来送往的礼节还熟悉。

  “我们得去看看?”

  “现下大奶奶去过了,宋姨娘也去了,您要是不去,怕是有闲言碎语了。”

  “嗯。那送些什么合适?”淑馨实在是不知道该送什么,送得好了,大奶奶她们不愿,差了,言姨娘不愿意。而且,吃的吧,估摸着言姨娘这会儿小心着呢,也不一定会吃,而且,吃出问题来,这责任谁担得起?用的吧,小孩子用的,新的还真没有,滴滴他们三个的东西还用不过来呢。

  “姨娘不若送双小孩子的鞋子过去,苏州的苏绣,虽说不算精贵,但是胜在精细、稀奇,两位少爷和小姐的鞋子也准备的挺多的,应该有富裕。孩子的鞋子,也不挨身,也不会进到嘴里,看着喜庆,想来言姨娘也是愿意的。”侯府里的女人走动,那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这位白姨娘若不是生了几个孩子,在这吃人的侯府后院,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过活呢。她楚嬷嬷,虽说也有个几日风光的日子,可到底是奴才,眼看着白姨娘的轩哥儿长起来了,不仅是白姨娘有了盼头,她这个做奴才的,也有了盼头,只希望这白姨娘能这么幸运下去吧。

  “我让司琴去找找。”

  淑馨吩咐司琴赶紧去找,她继续和楚嬷嬷拉着侯府的礼尚往来。

  她是个新人不错,但是人情世故,她还是略懂的。侯府的礼节虽说不熟悉,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学习点儿新东西还是容易的。

  司琴找来鞋子,淑馨带着楚嬷嬷就去了隔壁。

  ”妹妹来了。”虽说言姨娘看不惯白姨娘在侯府里的受宠,但是,在她的心目中,还是她白姨娘住在隔壁,给她带来的好运,她虽然嫉妒白姨娘有子有女,可是,在她的心目中,白氏却是她的幸运神。

  “姐姐,瞧着脸色不错,想来哥儿念着姐姐的好,怕姐姐辛苦呢。”

  “妹妹倒是个会说笑的,我呀,也不希望他念我什么好,只希望他呀,平平安安的。”

  “姐姐定能平安的。妹妹初来乍到,许多的规矩还不懂,不过小孩子的东西倒是富裕。姐姐若是不嫌弃,妹妹寻了双小孩子的鞋子来,瞧着挺好看的,盼着姐姐肚子里的哥儿喜欢,也能平平安安地穿上,也算是妹妹的一点儿心意了。”

  淑馨让楚嬷嬷把鞋子递过去。

  “哎呀,真漂亮,真是正经的苏绣了吧?”言氏将鞋子拿在手里,心里真真的喜欢。精细的苏绣将鞋头上的小老虎描绘的惟妙惟肖,让人爱不释手。

  “正是,姐姐若是喜欢,我再让人送过来就是。”

  “妹妹屋里还有三个小主子需要伺候,我也不添麻烦了,若是实在喜欢了,再跟妹妹讨去。”

  淑馨跟言氏也没什么好聊的,聊家常吧,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也没有什么相似的生活环境,聊孩子吧,现在她正怀着呢,淑馨可是不敢乱说。

  不一会儿,淑馨就回去了。

  第一百零九章 喜事连连

  更新时间2014-12-3 20:25:43 字数:2141

  可能真的是送子娘宁眷顾了安平侯府,继言姨娘被诊断怀孕后,大概七八天的功夫,一日早晨,大奶奶觉得自己胃口不好,正好是老祖宗请平安脉的日子,顺便让大夫给瞧了瞧,谁承想就有喜了,可是高兴了老祖宗了。

  这才多久的功夫,这就接二连三的有喜事了,老祖宗又要准备去京华寺上香了。这次她准备带着淑馨、安姐儿、轩哥儿去,毕竟这也是应了京华寺方丈大师所说。因晨晨还小,老祖宗也是担心孩子小,不能何况,这府里的喜事,自淑馨住进来就接二连三的,怎能不让老祖宗觉得淑馨是个有福气之人呢?这下,淑馨在老祖宗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楚嬷嬷,您说,我陪着老祖宗去上香,穿什么比较好?”淑馨不了解京里的习俗,若是太过花哨,对佛祖那是极大的不敬,若是庄重了,可她毕竟是个妾。

  “姨娘,您不妨穿您那身翠绿的苏绣衣服,一来,您是来自苏州,有那么精致的几身苏绣也好看,府里也有光彩;二来,咱这次是喜事,估摸着老祖宗也是喜欢您这样的。虽说去寺里,可咱们是为了喜事,没必要为了那什么忌讳不忌讳的,把咱们府里的喜庆给吓没了。”

  淑馨让司琴去找压在箱底的苏绣去了。虽然带过来了,到底没敢在侯府里面穿。她一个外来陌生的女子,还带着让人记恨的孩子,她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一切准备妥当,她带着点点和滴滴,等在侯府的马车旁。

  “老祖宗来了。”

  “安姐儿,轩哥儿,来到曾祖母这儿来。”拉着两个孩子的手,继续对着淑馨说,“你呀,孩子还小,不比大人,莫要让我们的安姐儿、轩哥儿累着,再说,这府里不过就是那么几个小主子,都给我看好了。”在老祖宗的心里,安姐儿、轩哥儿,是府里的商家的孩子,是商家的血脉,怎么能跟她们这些妾相比呢?她们这些妾,不过都是外家的女子,那身份和地位和这些小主子比起来,怎能相提并论?

  淑馨听了老祖宗的话,虽然心里极力部舒服,可是既然能让点点和滴滴能舒服一点儿,她何乐而不为?不过,这老祖宗的观念,可不要传给两个孩子就好。若是像《红楼梦》里的探春,空有一身的本领,可惜是个看不起自家老娘的,这样的孩子,养来何用?

  看来这些世俗的观念,她就得从小教育,可是不能养大了,认别人娘,把她这个正经的亲娘忘到爪哇国里去了。

  “姨娘,莫看了。我们也上车吧。”上车自然是老祖宗先上,只是淑馨专心瞧着两个孩子,要不是楚嬷嬷在旁边提醒,她真是有些走神了呢。

  “嗯。”淑馨跟着楚嬷嬷上了第三辆马车。

  因大奶奶有孕,王夫人又有子需要照顾,据说这几日,二少爷越发不好了。这去京华寺,就只带了淑馨还有宋姨娘,那第二辆马车上,是侯爷的几位年长的姨娘,她们跟着侯爷的年头多,陪着老祖宗的日子也多,府里没有个孩子,自然就把希望寄托在寺里的佛祖身上,也算是一种心灵寄托吧。

  老祖宗对于王夫人因其子不能去寺里上香的事情,据说是不高兴了。大奶奶有喜,这是府里的大事,何况,那个二少爷,瞧着就不是个康健的,这人老了,自然就喜欢壮实的孩子,她受不了孩子没了的事儿了。只是,这王夫人,全副心思都在那老二的身上,那是她的命根子,只是,这府里的女主人在这等大事上,这么糊涂,也真真让老祖宗失望了。她知道孩子对于母亲的意义,可是,在这京城里,尤其他们这异姓候,更要注重脸面。

  不管她高兴与否,这车队是顺顺当当地出发了。

  京华寺就在京城的郊区,淑馨自来了京城还没有出去过。这次出去,自然想要好好看看,可是看到旁边楚嬷嬷不赞成的眼神,她把将要掀帘的手放了下来。

  “姨娘,这不比苏州,这次回来,代表的是安平侯府的脸面,若是您这样了,那咱们侯府在京城可是要闹笑话的。将来或许不会说您怎么样,但是,会说我们侯府没有规矩。这京里的规矩啊,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想当年,先皇的瑞丰公主,还骑马疾驰呢,只是,这宫里的主子,可不是咱们议论的。”

  “嬷嬷,谢谢您提醒。这京华寺远吗?”

  “不远,就在京郊,约么这也就是半个时辰的功夫,若是快马,也就是一刻钟的功夫。京里许多人家都去这京华寺,原先,皇家想将它作为皇家的寺庙呢,可是,京华寺的方丈不同意。这方圆几里的老百姓,可都是指望着京华寺呢。”这楚嬷嬷说起京华寺,那可是有着滔滔不绝的故事。据说这京华寺还真是灵,前朝有个宰相,腿黑不知其缘由,寻过几家大夫都不得而治,就是宫里的御医也是看不出所以然。他的夫人着急,就去了京华寺,那方丈大师没说别的,就给了这夫人一瓶寺里的井水,这夫人拿回去之后,给那宰相喝了,居然第二天就好了。后来,这寺里的井水就成了方圆几里百姓的所求之物了。

  要不是这井水实在难求,而且方丈又有言在先,说他的子女缘在南而不在北,怕是当年,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