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31
作者:爱爬树的鱼      更新:2020-07-30 08:01      字数:3967
  万翼不看任何人,接过宫女奉上琴后,他神态轻松盘膝坐在地上,右手漫不经心抚过琴弦,叮叮试音。

  视线在琴尾一处小小图腾前停驻,万翼讶然抬头看向主位。

  只见我们皇帝陛下朝他举了举杯,摆出一副悉听尊便姿态。

  万翼挑起眉,便毫不客气将这把古琴往膝上一搁,琴头靠膝,琴尾驻地,宛如诗经中惊才绝艳狂生,姿态不羁地猛然一拨——

  霎时如裂帛当空,声遏行云!

  万翼朗声道,“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王于出征,以匡王。”

  此歌一出,突厥王子不由色变。

  万翼唱得是诗经中《小雅?六月》,意为周宣王北伐夷狄战区,分明是唱给他赤裸裸警告。

  未等万翼唱完,突厥小王子已黑着脸,向祁见铖提出酒后失仪,先行告退。

  万翼只做未觉,他懒懒噙着笑,依然抚琴唱着,“……戎车既安,如轾如轩……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好一个万郎!

  至此,便是万翼少年时期最后一次当众献艺,若干年后,已成一段掩藏风霜旧日传奇。

  成治七年底,瓦刺部反。

  济王祁见钰再次领兵出征。

  同年,因先前内乱,睿帝祁见铖为确定生父代宗尊号,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礼议。

  意通过议礼之争,确立和巩固自己皇室正统地位,打击太后和王党,推行新政。

  成治八年,由于善于撰写焚化祭天“青词”,全力支持大礼议,万翼深受睿帝宠幸,进四品少詹太常。

  成治九年,进礼部侍郎。同年底,在万翼冠礼前夕,睿帝不顾群臣反对,将其擢为礼部尚书,位列六部。

  这位万家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第一佞臣——

  属于他的传说,正式拉开序幕。

  ——第二卷完

  第三卷 花开时节动京城

  -

  第一章

  成治十年 春 京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与大漠萧萧风光不同,仲春时节帝都已是一派歌舞升平,桃红柳绿。

  薛远奉济王之命千里迢迢赶到京城时,不忘了把碳敬钱准备好。他本是广威将军薛涛旁支族弟……哦,现在该叫薛涛定将军了。当年他与薛涛跟随济王在边关一呆便是三年,这三年来济王只回了两次京,左右仅仅停留了不到一日便立刻返塞。前两次他族兄薛涛陪着,还能顺带探一眼家人,此次终于将瓦剌部连根拔起,他们兄弟二人也得以跟着济王重回故里,与家人团聚。

  “薛大人——”

  随着下朝后四散人流往宫外行去时,从身后突然传来一道清越之声,语调徐徐,暖意暗藏,闻之颇有春风拂面之感。

  薛远转过身,待看见身后那一袭正红官袍,身披银狐皮裘新任礼部尚书时,忙不迭拱手垂目一拜,身旁小侍已极有眼色将碳敬双手奉上……

  “万大人有礼了。”薛远挤出笑容,心中暗叹,眼前这位堪堪将行冠礼尚书大人,着实发迹太快,不容人小觑。

  当年谁不知此人只是个不得圣眷空有艳名佞臣之子,闻其少时更是个整日走鸡斗狗吃喝玩乐纨绔草包,谁料待他一出仕,竟在这短短五年间,由庶吉士连登青云,直爬到正二品礼部尚书之职,备极宠荣,举世哗然。

  原礼部尚书崔大人本是反对皇帝兴师动众推行大礼议,这场浩浩荡荡蘑菇了两年还没完大礼议,其主要内容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便是围绕着先帝谥号及皇帝生父主祀及封号开始辩论。

  早已投奔太后怀抱原礼部尚书崔大人主张,既然现任皇帝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认先帝为皇考,生父代宗为皇叔,祭祀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并引经据典,伙同济王太后一系70余人上奏天子,声称朝臣中若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你说这下睿帝祁见铖还不炸毛,简直是欺人太甚!

  先不提认贼作父这个道德高层面问题……好端端,将自己生父代宗皇帝改称为皇叔,甚至自称“侄皇帝”,这分明是在影射自己并非皇子,为了保证自己皇室正统地位,睿帝是绝对不可能接受。

  好吧,皇帝不接受,你们能拿皇帝怎么办?

  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礼议之争就这么在权利角逐中一年年拖下去,双方开始了车轮战,大家比耐心,拼毅力,看谁能笑到最后!

  眼瞅着巴着祖制规矩这块金招牌不放礼部尚书是越挫越勇,可就这么巧,他在这胜利路口突然被贿赂撞了一下腰,举家因罪被抄,而接替之人,竟只是个未及弱冠没几年资历美丽少年?

  众人悟了,互相交换会心眼神,更不消说,那些从内廷漫来暧昧议论,早在这位新任尚书大人居翰林院时,便已频频被皇帝召入宫中,甚至影影绰绰,有宫人断言,曾在天亮时分,才见那万郎,从皇帝寝宫内悄然而出……似乎,脚步虚浮?

  事实上,以色事人,已成为这位尚书大人起家背后抹不去阴影。

  薛远不着痕迹悄悄打量他,果然无愧于传说中惊色艳臣之称,即便在离京千里边疆苦寒之地,亦流传着万郎艳名……当然,如今够资格称呼他“万郎”已没有几人。

  此刻这位尚书大人只是漫不经心接过那分量不轻信封,大大方方当着他面翻看面额,若是旁人做来原该俗鄙难耐动作,但看他,却是目色朗朗,含笑自若……

  薛远忍不住暗自嘀咕,天生是礼部尚书料啊,便是点收贿赂,也能做得这般道貌岸然,疏朗风流。

  “哦。千佛名经?”万翼收了碳敬,双手拢着一个巴掌大赤金暖炉,似笑非笑地睨了他一眼,道,“想不到在塞外苦寒之地,区区一个飞骑尉,也能送得了千佛名经?”

  薛远心中骤然一凛,肃容恭谨回答道,“万大人误会了,这份千佛名经,是济王殿下在上京前便嘱我特意送予大人见面礼,卑职此次献得是,是……毛诗一部。”和济王殿下千两银子一起送,他也不能给太寒碜呐。

  毛诗一部……是三百两啊三百两!

  薛远肉痛得捶心肝,原本他只打算送一百两……

  “薛大人真是多礼了,”这位尚书大人听罢,方才勾起嘴角,满意放过这个话题,自顾自地往前走,慰问道,“这数年边疆苦寒,薛大人也着实辛苦。”

  薛远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高大健硕身体被黑色盔甲牢牢包覆,这么个彪勇魁梧大汉,却是低头跟在矮了他大半头秀美文臣身后,画面远远看去,颇有几分违和感。

  “此次攻克瓦剌,薛大人功劳不小。”

  “是济王殿下神勇有谋,末将只是依命行事罢了。”薛远不敢大意,每句回话皆在脑中转了一圈才出口。

  万翼听罢,侧头看了他一眼,“想来边关三年,要彻底收服瓦拉,实不容易。”

  薛远点头,笑道,“那瓦剌厚颜狡诈,每每吃了败仗,便立刻遣人求和,可没过一年,等驻守大军一撤,便又重新作乱,烦不胜烦。”时大周为礼仪大邦,治下以德以礼,君子遇小人,委实难缠。

  “殿下被他们惹烦了,此次北征便装聋作哑,不论对方怎么打降书都仿若未见,直接杀入王帐虏了大汗和大小王子,各塞了美人,再强娶了瓦剌公主,又带小王子入营‘长住’,瓦剌部才彻底消停……”

  薛远提到战事正滔滔不绝,冷不防,突然被这位尚书大人打断。

  ——“济王,娶了瓦剌公主?”万翼道,给他一个男人间心照不宣眼神,“听闻那些塞外公主,又美又呛,可不好消受。”

  “哎,殿下又怎会委屈自己。”薛远意有所指道。把那刁蛮瓦剌公主抢回来当日,济王殿下便直接将她打包转送进平日总与他叫板黄监军帐内,干脆祸害他全家去了。

  万翼徐徐道,“那瓦剌公主到底也是个美人,济王殿下推得这般干脆,应是,别有佳人了吧。”

  “啊?这倒是。”薛远理所当然点头——奇怪!怎么突然觉得背后一阵恶寒?

  这位新任尚书大人头也不回,语气依然平静无波道,“虽然边疆苦寒,但济王殿下仍是艳福不浅呐……是何方佳人?”

  薛远莫名打了个冷战,道,“一个是数年前庆功宴上陛下亲赐桃姬,还有一个是……”

  还有一个?

  万翼不觉紧了紧捧着暖炉手,面上依旧保持着温雅笑容,不动声色。

  薛远摸摸后脑,偏头思索道,“还有一个……似乎原是殿下宫中梳头宫女,殿下应是习惯了她服侍了吧。”

  万翼只是含笑,不做回答。

  眼看谈话快到尾声,薛远突然一拍额,蓦地想起——“对了!差点忘了上京前,殿下托我转告大人一句话。”

  “何事。”

  “殿下说,‘这三年来两次归京皆行色匆匆,无暇他顾,已经许久未与万大人开怀畅饮了’。”

  “好,”话语顿了顿,万翼又缓缓再说了一个‘好!’字。

  薛远呆呆看着这位新任礼部尚书露出一抹……难以形容明艳笑容,懒懒道,“在下便恭候济王大驾了。”

  ——“姑娘,你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爪甲不荣神倦懒言,可否让在下看一看你胸口?

  “流氓!”

  “姑娘!姑娘……”花神医抱着医药箱,闲闲跟在怜卿身后,“姑娘,有病得治——”

  “叫我姨娘!”

  万翼一进府门,远远便听见从偏厅传来熟悉喧闹声,他暗暗抚额,打算绕过偏厅直奔书房时,一个妖娆丽影霍然奔了出来——

  “爷!您可回来了,今日定要替奴家好好教训这登徒子!”

  万翼心下长叹,等人奔到他面前,就要冲进怀中时,淡定伸出一指抵住爱妾额,“怜卿,别闹。”

  怜卿楚楚可怜抬头,芊芊玉指一比花神医,“爷,他又调戏奴家……”

  万翼嘴角抽搐了一下,背过身,只做不闻,继续大步往书房走。

  怜卿小媳妇一般跟在他身后,“爷~~”

  花神医则是隔着回廊扬起声,“万郎,何时能将怜卿姑娘借我一观?”他已经好奇许久了。

  万翼再一次怀疑他将花应然安置在府中决定究竟是不是错误?

  自打他入府见到怜卿后,便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三天两头,便能听见两人打打闹闹。相较之下,怜我整日只待在别院中,闭门不出,委实令他欣慰。

  不过留一个神医在府中毕竟对身体大有裨益,这几年万府患病率大大降低,便是他自己,检查过花应然开给他药剂并无危害后,定期服药,长老一月前告诉他,他早年宫寒不足之症,皆有所回缓。

  因此虽察觉花应然兴许已知道了些什么,但只要他不过分,万翼也睁只眼闭只眼,且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