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东宫 九
作者:拾一      更新:2020-08-10 08:46      字数:2624
  (上一章把葛玄写成了于吉,于吉已经死了,左慈的弟子是葛玄,火器研制一直都是葛玄负责,拾一已经改回来了!)

  ********************

  天权六年的时间在朝局的混乱之中悄然的度过。

  时间开始进入十月金秋。

  这是一个秋风扫落叶的季节,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之中,一片片的金红色的枫叶落下,从天空落下,堆积在地面上,把这一座城池染成如同一个血红色的唯美世界。

  就在这个秋游最好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连续三个月时间的京察行动终于到了最后的结束。

  这一次的京察,的的确确是大动干戈,朝廷的京官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换血,每天都有京官被贬职,或者调遣离开京城,每天也有地方官吏调遣进入朝廷司部任职。

  人心惶惶之中,孙权也很从容的完成了一次对于朝廷的清洗。

  这一次京察他刻意的纵容之下,让事情闹的越来越大,把朝廷络,而且数次亲自潜入罗马帝国,亲身感受罗马帝国的人文气候,刺探罗马帝国的军事和了解罗马帝国的制度。

  锦衣卫在之前的战役有些不作为,这让他很不爽。

  天权三年,大战之后,两大霸主最终停战了,两国之间建立贸易市集,互通有无。

  趁着这段平静期,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罗马帝国之中,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突然出现这么大的权力争锋,他也不会急急忙忙的回国。

  “陛下,臣对于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李儒淡然的到:“正所谓事不清,不可意,我既不了解情况,此辩臣愿意弃权!”

  “比泥鳅还要滑手的老滑头!”

  孙权冷冷一笑,给了他一个锋锐的刀眼。

  不清楚?

  锦衣卫还真的吃干饭的啊。

  就算李儒在天涯海角,朝廷之中的锦衣卫最少每个月都会有一份对于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吏动向报告放在他面前。

  锦衣卫有监察百官的权力。

  孙权相信,他虽然原来西部疆域,但是朝中的事情,估计比任何人都要的了解和清楚。

  李儒面对孙权的眼神,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朝廷的情况他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这种情况他并不想要参和进去,他已经位列朝议大臣之列,手握着锦衣卫利器,只要对孙权负责就好了,倾向任何一边,都会失去孙权的信任。

  这一点,他看的比任何人都通透。

  锦衣卫,全名是大吴朝锦衣亲军卫衙。

  所谓亲军,就是孙权身边的私兵。

  孙权也知道这个老家伙滑溜的很,也没有逼迫他,他抬起头,眸子之中碧绿通透的光芒一扫而过,到:“别争了,表决吧!”

  他向来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

  建立朝廷议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朝廷制度。

  “我赞成罢去周国公尚书职位!”以第一个表态的居然是的张昭。

  张昭这是主动出击了。

  “我反对!”朱治神色淡然,紧跟开口,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他也不需要的和平,不拉张昭下马,他也很难翻身。

  “我赞成!”

  “我反对!”

  “……”

  孙权目光看着众臣的表态,他数了数,李儒弃权,现在是六比四的比数,六票赞成罢去周瑜的尚书官职,四票反对。

  还有周瑜自己和孙权没有表态。

  孙权转过头,笑吟吟的看着周瑜:“公瑾,你是反对,还是赞成?”

  大势已去。

  周瑜的心中不禁的暗叹了一声,他站起来,对着孙权,拱拱手,然后沉声的说道:“陛下,臣赞成,臣如今一心难以维持二职,无法兼顾两大职务,臣愿辞去参谋部尚书的职务,专注第二战区职务,为大吴开疆辟土,还请陛下成全!”

  当断则断。

  孙权眼眸微微的眯起了,他的心中有些不禁有些佩服周瑜的决断。

  有时候道理很简单。

  但是选择很困难。

  参谋部是朝廷八部之一,朝廷八部是支持内阁和军机处的顶梁柱,权力有多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能在这时候急流勇退,这魄力不简单。

  “七比四,一票弃权,朕就没有必要投票了!”孙权神色依旧的冷漠:“周瑜从即日开始,解任参谋部尚书!”

  庞统和诸葛瑾迅速记录下来了。

  第一个提议过了。

  很快就进入第二个提议。

  兵部尚书孙策。

  这一下的情况是一面倒。

  就连提名孙策的张纮和蒯良都投了反对罢免的一票,孙策最后是以一个大比数保住了兵部尚书的职位。

  其实这种情况也很正常。

  周瑜的主动退让,让众臣多少有些收手,不敢太过于逼迫孙周系的力量,而且他身后还有吕布顶力支持,保住兵部尚书的职位,那是必然的事情。

  孙权目光有些的疑惑的扫过蒯良的脸庞,看着蒯良脸上若有若无的笑脸,他心中突然有些明白了张纮和蒯良的意图了。

  孙策的提名估计只是走过场,目的是为了逼退周瑜。

  张纮不可能和军机处内阁的人结盟。

  也就是说,蒯良和郭嘉结盟了。

  好家伙!

  这个老家伙的心思够沉的。

  这时候孙策和周瑜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估计也明白了蒯良的意图,可是木已成舟,他们也无可奈何的认栽。

  接下来就是礼部尚书华歆和刑部尚书高名。

  礼部尚书华歆和蒯良一样,的确到任了。

  所以他不是被罢免,是告老还乡,就连接替者也已经安排好了,上了朝廷议会,也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至于刑部尚书高名。

  刑部在几年前孙权的被刺杀一案之中背负了不少骂名,而前刑部尚书死得早,高名接任的时候是临危受命,毕竟经验不足,工作不到位,被挑剔是必然的事情。

  不过这个尚书是孙权亲自挑选出来了,孙权自然要力保。

  孙策和周瑜也有些不甘心被孙权摆了一道,所以他们在这事情上开始和孙权角力。

  又是一场龙争虎斗。

  不过最后还是孙权握住了大局,以一个比较一个险要的七比六,很险要的保住了高名这个刑部尚书的职位。

  时间已经进入中午,这是秋日,但是外面的太阳光芒还是很毒辣,金色的阳光折射进来,让这座大殿更加显得庄严和恢弘起来了。

  四部尚书的考察过了,现在就剩下军机大臣,内阁大臣这些朝廷大咖的考察了。

  气氛越来越紧张起来了。

  “陛下,臣听闻,京官考察,包括军机首尊,军机处之首尊,乃是大吴数百万将士主将,一言一行,当成为大吴将士之楷模,臣再次弹劾军机首尊程普,不思进战,三年之间,三番四次阻止大军西征,辜负大吴数百万将士熊熊战意,辜负朝廷开疆辟土之野望!”

  孙策开炮了!

  二话不说,一点铺垫都没有,甚至没有动手剪去程普羽翼,直面上来就是冲着程普这个军机首尊而去。

  决战开始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