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跨时代的发展 五
作者:拾一      更新:2020-08-10 09:15      字数:2796
  长江港口的视察很顺利,这个将会促进整个长江区域发展的巨大港口已经初见雏形,娄县也开始因为长江港口的修建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发展。

  孙权作为来自后世的人,自然明白,娄县的地理位置的特殊。

  如今看来,娄县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旦这里发展起来,将会影响整个南方的经济。

  所以他对这个港口如何看重,都不为过。

  视察了长江港口之后,孙权并没有直接返回金陵城,而是选择了南下,快马加鞭的去了一趟东治城。

  他去东治城的目的很简单,视察当地船坞。

  蒸汽机研制成功,必然给这个时代带来不可预计的变化。

  蒸汽船也必须要开始研制。

  这将会打开一个新的航海大时代。

  孙权在东治城之中一共视察了十七个制造战船的船坞,然后挑选出来的七个实力过硬的造船船坞,和工部学院第一研究基地形成合作,组成一个蒸汽船的研究小组。

  这个研究小组牵头的就是马钧,蒸汽机研究的功臣,工部侍郎。

  在完全落实了这事情之后,孙权匆匆返回金陵城,这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了。

  五月的江东,属于初夏的季节,在空气之中的凉风都开始带着一丝丝的热气。

  紫禁宫城,御书房。

  “末将鞠义!”

  “末将张郃!”

  “末将吕蒙!”

  “拜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大军团司令与堂前俯首在下,毕恭毕敬的对着坐在的椅子上的孙权行礼。

  “平身!”

  孙权脸带微笑,伸出手虚扶了一下。

  “谢吾皇陛下!”

  三大武将站起来,身躯笔直。

  “鞠义,张郃,吕蒙,你们知道朕此次召唤尔等来金陵,所谓何意吗?”孙权开门见山,直接询问。

  三大军团,中央军团的鞠义,是大吴悍将,也是孙权比较倚重的军中!”三人身躯笔直,面容凝重。

  “朕之所以不能在全军强行换装,一个是因为大吴锅里目前的确不是很允许,毕竟朕作为一国之君,不能穷兵黩武,拿数千万的子民未来去换取将士们的战斗力,这是不现实的。

  而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本身并不是很熟悉火枪这种武器!”

  孙权的目光在三人面前一扫而过,轻声的到:“神火军的作战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作战方式,威尼斯战役之中,神火军取得了很辉煌的成绩,击溃了数倍以上的敌军,但是也犯了不少错误,因为战术无法从原来的方式调整过来,导致无谓的伤亡并不少,这是不熟悉新式武器的急促换装带来的后果,这是局部的,如果是全军换装,火枪虽好,但是未必能取得我们预计的战斗力,所以朕才决议在你们三大军团之中先行准备!”

  “朕的要求很简单,第一,你们必须在两年之内,完成统一换装,换装并不是单单更换武器,因为新式火枪需要的是轻盈作战,是机动力,所以本身很多装备都会替换,这必然是繁琐的事情,想要完成,并不容易!”

  “请陛下放心,吾等必然会竭尽全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陛下的在更换装备上的所有要求!”

  三人自信十足。

  “如此甚好!”

  孙权继续说道:“第二,你们必须在换装之后,更换你们所有的作战训了和作战方略,在战争爆发之前,完成对新式火枪这种武器的熟悉作战,上到战场,你们才会不至于拿着神兵利器却不会使用,你们算是军中第一批更换火枪的将士,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朕不希望这武器因为你们而蒙尘!”

  “末将等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三人心绪顿时沉沉的,孙权的话给他们很大的压力,因为第一批换装,如果用不好,那就问题大了。

  “还有一个!”

  孙权到:“朕希望你们分得清主次,武器虽好,但是如果是一群熊兵,再好的武器也只是垃圾,朕不希望新式武器会成为你们的依赖!”

  他这是再给他们打预防针。

  后膛枪的威力他很清楚,使用的门槛太低了,一旦熟悉起来,很容易就会给军中将士造成一种的怠慢。

  “末将等谨记陛下嘱咐!”

  三人浑身一颤,点了点头,示意他们把这句话听到心里面去了。

  “要求你们,也给你们一点福利!”

  孙权到:“神火军知道吗?”

  “当然!”

  “那可是吴军之中最先装备火枪武器的兵马!”

  “军中何人不知神火军之厉!”

  三人点头。

  “从现在开始,神火军完全打散,将会归于尔等三大军团序列之中,至于如何分配,你们自己请示军机处!”孙权这是打了几棒之后,在给他们一个甜头,让他们高兴一下。

  神火军的使命就是试验火枪这种武器对比冷兵器的作用力,如今已经有了一个结果,他们也就失去的存在价值。

  用神火军的将士减短三大军团熟悉火枪武器作战的时间,是最好的选择。

  “神火军拆分?”

  “他们是第一批装备火枪了,必然是最熟悉火枪操作的将士,谁的神火军,谁就会最先掌控这种武器的操作能力,成为军中第一战斗了的军团!”

  “必须拿下神火军!”

  三大司令之间的友好相处完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互相算计和互相忌惮。

  *************

  孙权在江东一直待到了六月,比预期之中还延长了一个多月。

  这段时间之中,他首先确定了工部在大吴皇朝未来发展的作用力,还有就是新式武器换装的事情上定下的计划。

  事情是繁琐的。

  但是总算还是顺利的。

  六月七日,孙权启程北上,返回金陵城。

  因为时间上逾越了不少,孙权的行程也比较急躁,走陆路,一路上马不停蹄,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已经返回长安城了。

  六月十八日,孙权在清晨返回的未央宫城,也恰恰好赶上了上半年的朝廷议会召开。

  会议上,孙权正式宣布,开启长安到金陵的第一条轨道工程。

  轨道这个概念孙权提出之后,工部的人才迅速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当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完成构思,但是孙权认为,可以一边构思,一边研发,补充不足。

  前进的道路,总有错误。

  孙权从不介意为错误买单。

  只要能推动整个时代的前进,他可以让工部错无数次,一直到他们的成功,纵容他们去尝试,因为很多改变时代的发明,都是在不经意的尝试之中的发现的。

  当然,这个提议是遭遇到了朝廷议会上的不少人反对。

  毕竟如今大吴,财政太过于吃紧,这些朝议大臣也并不知道所谓的轨道列车工程会给大吴皇朝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所以他们还是选择反对。

  孙权却毫不理会,直接拍板的这一个议题,不容反对。

  这是他第一次在朝廷议会上动用了自己君王霸权。

  因为他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仅仅需要勇敢,还要承受所有人对螃蟹美味的不了解。

  他甘愿在这个时代成为这样的人。

  孙权的威望早已经深入朝廷的每一个角落,朝廷议会能反对他的决定却无法阻碍他的脚步,从长安城直至金陵城的轨道工程还是的批下来了。

  这一条被后世历史称之为拉开工业革命始端的列车轨道工程,在七月八日,正式开始动工。

  整个工部都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工程的修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