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作者:冶文彪      更新:2020-08-11 20:00      字数:6789
  。

  赵不弃虽然赞赏何涣志气,但看何涣为人端谨,与自己性情不投,便没有深交。此后见过几次,也都点头而已。

  去年冬天,赵不弃又见到何涣,让他大吃一惊。那天因下了场大雪,几个官宦子弟约赵不弃踏雪赏梅,晚间又一起到常去的勾栏院里开了个赌局。中途,何涣居然也来了,一进门,赵不弃就发觉何涣像是变了一个人,举动张狂,满嘴京城浮浪话语,身边还跟了个帮闲。坐下来后,大呼小嚷,和陪酒的女妓肆意调笑。赵不弃看得出来,那几个子弟面上虽然亲热说笑,实则是在合伙嘲弄戏耍何涣,何涣却浑然不觉。

  果然,等开赌之后,何涣已是半醉,那几个子弟联手做戏,不一会儿,何涣就输光了带来的一百两银子。他又让身边那个帮闲取过一个盒子,里面是十几件精贵首饰。又不多久,这些首饰也全都输尽。何涣嚷着又让那帮闲回去取钱,赵不弃看不过去,出言相劝,何涣却破口骂起来。那几个子弟倒也不是贪财穷汉,也说笑几句,随后就各自散了。

  没过多久,赵不弃就听说,何涣连自家金顺坊的那所大宅院都输掉了。那宅院是当年天子御赐给他祖父何执中的,宅中建有嘉会成功阁,当今天子曾亲笔题额示宠,是京城名宅之一,如今价值千万。

  输掉那御赐大宅后,又欠了一大笔赌债,何涣便不知下落。他曾向友人打问,众人都不知道。他想起何涣在府学读书,又去府学打听,学正说何涣有族亲病逝,告了假,回乡奔丧去了。

  那时,对于何涣,赵不弃也只是有一点点好奇,随后就忘了。

  第三章接脚夫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张载“百趣”赵不弃观望了一个多时辰,街对面的房子里一直静悄悄,始终只有蓝婆和一个道士,蓝婆只走动了两三回,道士则拿着扫帚出来,将门前清扫了一番。

  他向店里的伙计打问,伙计说,那个道士是蓝婆的儿子,叫张志归,三年前林灵素正得宠的时候,出家做了道士,拜林灵素的徒孙为师,取了个道名叫太羽。林灵素失势后,他却没有回家,这两年都不知去向,昨天才忽然回来。

  正听着,却见那张太羽端了个木盆出来,早间还穿着道袍,这时换成了一件青布便服。他把盆里的水泼到门边,往两边望了望,随后便转身进门去了,看着有些神不守舍的样子。

  赵不弃心里不由得叹笑:又一个红尘里打滚,滚不进去,也滚不出来,最终滚进沟里的人。

  他扭头向东边望去,路边柳树下那人仍在那里。大鼻头,络腮胡,穿着皂缎衫裤,神情凶悍,隐隐透出些威武之气,赵不弃猜他应该是个军汉。昨天下午,赵不弃来这里时,就见他在这附近闲转,眼睛却始终盯着蓝婆家的门。今早来时,又见到他,仍在盯看蓝婆家。他恐怕是来追捕丁旦。

  关于何涣和丁旦,赵不弃至今摸不清楚两人究竟有什么玄机,或者如自己所猜,两人其实根本只是一人

  腊月间,赵不弃和一干朋友来东郊汴河游赏,骑马经过蓝婆家,无意中看到何涣牵着个孩童,从门里走出,穿着件旧布袄,一身穷寒气。赵不弃愣了一下,堂堂宰相之孙,竟落魄到这个地步。但看何涣正在逗那孩子说笑,似乎十分欢畅,并没有半点落魄之意。

  何涣一抬头,看到赵不弃,脸色忽然一变,立即低下头,抱着那孩子进门去了。赵不弃见状,越发好奇,趣心就是从那时被逗起。

  第二天,他忍不住又来到这里,走进对面这间茶食店,偷看蓝婆家。不一会儿,就见何涣搬了一袋东西出来,门外木桌上放着个竹匾,何涣将袋里的东西倒进竹匾,远远看过去,似乎是豆子。而后,何涣抓住竹匾簸了起来,动作很是笨拙,才簸了几下,里面豆子就撒了一地,何涣忙放下竹匾去捡拾豆子。

  赵不弃向店里伙计打问,那伙计望着何涣,说他叫丁旦。

  丁旦赵不弃一愣。那伙计却没留意,继续讲,说对面卖豆豉豆酱的蓝婆,儿子出家去了,丢下妻子阿慈和一个幼儿。蓝婆看家里没了倚靠,去年年初,见儿子不知去向,就自作主张,给媳妇阿慈招赘了这个名叫丁旦的人,做了接脚夫。

  丁旦难道是何涣输光了家产,为躲赌债,就改名换姓,来这家做接脚夫不对啊,丁旦去年年初就赘入蓝婆家,那时何涣仍住在御赐大宅里做贵公子,怎么可能入赘到这穷寒之家但店里小儿说得十分肯定,他常年在这里,自然不会错。难道是我认错人了

  赵不弃又向何涣望去,不但长相,连动作神情,都是何涣,应该不是自己认错了人。光看簸豆子时那笨拙的样子,也不像招赘进来帮着干活的样子,怎么看,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贵公子模样。

  赵不弃大觉有趣,这其中一定藏着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此后,他时不时就过来偷看一下,何涣还是那样,穿着旧布袄,过得似乎很是安乐,脸上总是笑着,簸豆子、干粗活也熟练了一些。有次,赵不弃看到了蓝婆的媳妇阿慈,才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天,何涣在门边抬酱罐,一个女子轻步走出门来,手里端着一碗水,虽然只穿着件淡青的袄子,蓝布的裙,也看不太清眉眼,但身形纤秀,仪态娴静,青袅袅,如一枝素淡的兰花,让人一见,尘心顿消。

  女子端着水,走到何涣身边,似乎轻唤了一声,何涣回过头,见到她,顿时露出笑来,女子将水递了过去,何涣忙接过去,大口喝起来。女子静静望着何涣,似在微笑。赵不弃远远看着,竟能感到那微笑漾起一阵柔风。

  赵不弃并不是多情之人,自己一妻一妾,相貌都算出众,但久了之后,便视若无睹,京中绝色艺妓,他也会过一些,都不过是逢场戏笑,从不留念。但见到阿慈那一刻,他也不禁心旌摇荡。

  原来如此赵不弃不由得自言自语,何涣变作丁旦,原来是为她。

  但那不久之后,有天他和堂兄赵不尤、左军巡使顾震相聚喝酒,席间顾震说起前一天办的一件案子,案子本身并无奇处,一个人在一只小船上,用一方砚台砸死了一个术士。让赵不弃心惊的是凶手名字:丁旦。

  这一年多,张太羽一直在终南山苦修,乍返红尘,触眼都觉得累赘繁乱。

  家中早已不是他离开时的模样。娘做酱豉,屋里浓浓一股酱味,阿慈又不在了,不但东西凌乱,几乎所有什物都蒙着油黑的灰腻。晚上躺在自己原先的床上,被褥虽然不算脏,却也散出霉味。

  三年前,他出家为道,正是由于受不得这酱豉气味。父亲死后留了些田产,虽然衣食不愁,却也算不得多富裕,因此她娘才操办起这酱豉营生。家里到处是酱坛豉罐,满屋酱豉气味,连衣服上都是。他去学里,同学们都叫他“酱豉郎”。他憋着股气,勤力读书,想挣出个功名。然而,他于读书上似乎始终缺才分,无论怎么卖力,总是不及别人。在县学连考了几年,都没能考上府学。

  正当灰心失意时,他偶然碰到了顾太清。顾太清是他县学的同学,也是学不进,见天子崇奉道教,就出家做了道士,后来又设法投靠到天师林灵素门下,得了不少富贵。张太羽见了很是动心,又经顾太清劝诱,便也决意出家。只是他行动已经晚了,那时抢着出家的人太多,仅一道度牒,就已卖到一百八十贯。

  顾太清说,这一两百贯小本钱算什么只要跟了天师林灵素,每年一两千贯的进项不在话下。于是,他背着娘偷偷卖掉了家里那片田产,买了一道度牒,出家去求富贵,想等赚够了再还俗。

  谁知道,连面都没见到,林灵素就已经败了。张太羽灰心至极,没有颜面再回家,便上了终南山,真的做起了道士。两年修行,尘心才尽,现在却又回到这酱豉窝里。

  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娘已老了,万儿又年幼,恐怕再不能像上次那般,说走就走。但若真的回到这里,过不了多久,自己也将如屋里这些器具,蒙上一层油腻,散出酱味霉味,陷身于此,再难超拔早上,他被外间娘的声音吵醒:“肉儿乖,再喝一小口。”

  “我不想吃了。”是万儿的声音,已经醒转了,声气弱而嫩。

  离家前,万儿还不满岁,张太羽只听过他的咿呀声和啼哭声。

  张太羽忙起身穿好道服,走出去见娘端着一只碗,正在给万儿喂粥,听到他的脚步声,娘仍连看都不看,一脸慈笑,哄着万儿又吃了两口。万儿脸色仍然发白,没有精神,但看来已经没有大碍。

  张太羽走到床边,万儿抬起眼,盯着他,眼睛黑亮亮,有些好奇,又有些怯生。张太羽朝万儿笑了笑,万儿忙躲开眼,伸手拉过祖母的衣袖,遮住了自己的脸。张太羽略有些尴尬,又笑了笑,转身去后面厨房舀水洗脸,身后传来万儿的声音:“奶奶,他是谁”

  娘犹疑了一下,张太羽停住脚,侧耳倾听,娘低声说:“他是你爹。”

  “爹,又一个爹怎么这么多爹”

  “不许乱说。来,再吃两口,吃得多,伤才好得快。”

  张太羽听到,顿时怔住,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赵不弃在汪家茶食店坐了一上午,什么动静都没见到,反倒坐饿了。

  这店里没什么好吃食,他随意点了一盘煎燠肉、一碟辣脚子、一碗煎鱼饭,又要了一角酒,独自坐着慢慢吃。

  凡事他都没有长性,喜欢什么,都是一阵子,过后就淡了。对何涣,他的好奇却格外持久。那天听顾震说丁旦杀了人,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真是东水门外卖豉酱家的接脚夫丁旦。

  那个丁旦被关在狱中,赵不弃向顾震打问了提审的日期,到了那天,他特地去开封府外候着,顾震押了几个犯人过来,其中一个果真是丁旦,或者该叫何涣虽然同样穿着囚服,其他囚犯或满脸惊恐,或混不在意,再或者黯然垂头,他却不一样,双眼茫然,满脸悲悔,竟像是个纯良少年,丢了珍贵东西,又闯了大祸,没等别人盘问,已先在心里将自己处决。看来他是真的杀了人。

  审结之后,赵不弃又去打问,丁旦供认说,他和一个叫阎奇的术士约在船上谈事情,阎奇满嘴污言秽语,他被激怒,用砚台砸死了阎奇。开封府判官见他杀人之后主动投案,又属失手,并深有悔意,阎奇家中也并无亲族追讼,就从轻发落,只判了他流放沙门岛。

  听到阎奇这个名字,赵不弃又惊了一下。因当今官家崇奉道教,道士、术士们如蜂寻蜜一般,全都聚到京城。阎奇便是其中之一,他懂一些方术,又兼能言善道,来京几年,结交了许多公卿重臣,十分得志。丁旦连拎半袋豆子都吃力,阎奇却体格健壮,他居然会被丁旦砸死实在是古怪又离奇。

  然而,何涣的离奇哪止于此

  之后没几天,赵不弃就听说了阿慈变身的事。其实丁旦杀人之前,赵不弃就听到这个传闻,只是这些年京城生造讹传的逸闻太多,他当时没有在意。

  据说丁旦陪着阿慈去烂柯寺烧香还愿,阿慈跪下去才拜了一拜,忽然昏倒,等扶起来时,竟变成了另一个女子。赵不弃亲自去了烂柯寺打问,寺里一个小和尚说,此事的确是真。难怪丁旦会去找阎奇,恐怕是想求阎奇以法术找回阿慈。阿慈没找回,却失手杀了阎奇。

  事情还没完案子审结后,丁旦被押解去沙门岛,谁知道才出京不久,就得了急症,暴死于船上。赵不弃听说后,深感惋惜,一个如此古怪有趣之人竟这样死了。“百趣”赵不弃顿觉无趣。

  谁知道,没过多久,他又见到了丁旦。

  不,人还是那个人,但再见时,他又叫回原来的名字:何涣。

  再次发觉何涣,是在礼部省试的榜单上。今年重行科举,天下士子英才齐聚汴梁,是上个月京城一大盛事,省试结束后,礼部发布榜单,赵不弃好奇,也赶到观桥西的贡院去看榜,结果一眼就看到名列第二的名字:何涣

  他先以为是重名,但想到何涣身上诸多离奇,心下未免存疑。两天后,途中偶遇礼部的一位好友,便顺口向他打问第二名何涣的籍贯身世,那好友说,是前任宰相何执中之孙。

  赵不弃虽然已有预料,听了之后,仍惊了一跳。看来,那个杀人凶犯丁旦是诈死或者吃了什么药,或者买通了押解的官差,更或者用了什么高明障眼法,总之,让丁旦死掉。丁旦死后,他金蝉脱壳,又做回何涣,参加省试,并名列第二。

  朝廷科举禁令中,头条便是曾受杖刑以上者不得应举,何况是杀人凶犯

  不过,赵不弃倒不在意何涣是否违禁应考,他只是觉得好奇,有趣。

  何涣若是在科场舞弊,请人代笔,他或许会去检举,顺手赚取三百贯的告发赏银。但何涣是凭自己真实才学,专就考试而言,并没有可非议之处。至于他杀的那个术士阎奇,平日趋炎附势、招摇撞骗,死了也就死了,赵不弃更不介意。他反倒有点担心,有人若也看破其中真相,去告发何涣。三百贯赏银,可在京郊买一间不错的小宅院。

  正因为怕惊扰到何涣,他没有去接近何涣。

  谁知道,何涣又跳出来,让赵不弃惊了一下。

  寒食节,赵不弃去应天府探望亲族。由于宗族子弟太多,东京汴梁的三处宗族院已远远不能容纳,朝廷便在西京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两地,各营建了两大区敦宗院,将京中多余宗族迁徙到两地。太宗一脉子孙被迁到应天府。

  到了应天府,会过亲族后,清明前一天上午,赵不弃准备搭船回来,他找到一只客船,中午才启程,他便在岸边闲逛,想着船上吃得简陋,就走到闹市口,寻了家酒楼,上了楼,选了个临街望景的座坐下来,点了几盘精致菜肴,独自喝酒吃饭。

  正吃得惬怀,忽然见下面街边往来人群中,一个身穿紫锦衫的身影急匆匆走过,赵不弃手猛地一抖,刚夹起来的一块鱼肉掉到了腿上那人是何涣。

  何涣神色慌张,不时撞开前面的人,像是在逃躲什么,奔了不多远,一转身,拐进了右边一条窄巷,再看不见人影。

  后天就是殿试了,何涣在这里做什么

  正在纳闷,又见两个皂衣壮汉也急步奔了过来,边跑边四处张看,似乎是在找什么人。两人随手拨开前面挡住的路人,引来一阵骂声,却毫不理会。追到何涣拐走的那条小巷口,两人放慢脚步,左右看看,似乎商议了片刻,随即分开,一个继续往前疾奔,另一个则快步拐进了小巷。

  他们在追何涣何涣又惹出什么事来了

  清明一早,赵不弃搭的船到了汴京,他上了岸,本要回家,却在虹桥边和一个汉子擦肩而过,虽然只一晃眼,赵不弃却立刻记起来,这个汉子正是昨天在应天府追何涣的两人中的一个,大鼻头、络腮胡,很好认。

  他转身回看,见那汉子大步疾行,沿着汴河北街向东行去,那个方向不是蓝婆家么他追何涣追到汴京来了赵不弃大为好奇,便也快步跟了过去。果然,那汉子到了蓝婆家附近,停下脚步,向蓝婆家里张望了一会儿,随即走进斜对面的茶食店。

  赵不弃放慢脚步,装作郊游闲步,也走进那家茶食店,那汉子坐在檐外的一条长凳上,一直望着蓝婆家。赵不弃拣了个靠里的座儿,要了碗茶,坐下来偷瞧着那汉子。

  看了许久,对面蓝婆一直在进进出出忙活,她的小孙儿跟在左右,除此,再无他人。那汉子恐怕不知道,丁旦已“死”,又做回了何涣。他追的是杀人凶犯丁旦,还是宰相公子何涣

  赵不弃猜来猜去也猜不出眉目,不过他毫不着急,只觉得越来越有趣。

  正坐着,远远传来一阵闹嚷声,似乎是虹桥那边出了什么事,闹声越来越大。赵不弃只顾盯着那汉子,并没有在意。过了一阵,见汴河北街的店主、行人纷纷跑到河岸边,这边店里的几个人望见,也跑到岸边去看,赵不弃忍不住也走了过去。两岸惊呼声中,只见河中央,一个白衣道士漂在水上,顺流而下,玉身挺立,衣袂飘扬,神仙一般。近一些才发现,道士脚下似是一只木筏,上盖着白布,身后还立着两个白衣小道童。这又是闹什么神仙戏赵不弃睁大了眼睛,不由得笑起来。

  顺流水急,道士很快漂过河湾,再看不见。赵不弃笑着回到茶食店,听着店里那几个人飞唾喷沫地谈论,越发觉得好笑。这些年,怪事越来越多,怪事本身并没有多少趣,最有趣的是,这些怪事里面全是一往无前、追名逐利的心,外面却都配着一本正经、惨淡经营的脸,难有例外。就像方才那装神仙的道士。

  赵不弃笑着望向檐外那大鼻头的汉子,方才只有他没有去凑热闹,一直坐在长凳上,盯着对面蓝婆家,对身边之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人也可算一怪一趣。

  那么,我自己呢我看别人有趣,他人是否也正看着我,也觉得我有趣不过他随即想起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非有趣,非无趣,亦非无无趣,乃无所住而生其趣,是为真趣。哈哈。

  他正自笑着,就听见一阵喊叫,街那边一头牛受惊,直冲过来,踢伤了蓝婆的小孙儿。而惊到那头牛的,是一队轿马。众人全都围了上去,骑马那个男子也下马去看,赵不弃见过这男子,名叫朱阁。原是个落魄书生,后来不知怎么,巴结到蔡京的长孙蔡行,在小蔡府中做了门客,沾带着受了恩荫,白得了个七品官阶。

  一阵哭叫忙乱,有人请了大夫来,将那小儿搬进了屋里,这才消停。赵不弃扭头一看,那大鼻头汉子不知何时,竟不见了。恐怕是等不到丁旦,不耐烦走了。

  何涣已回到本身,丁旦又顶着杀人诈死的罪名,应该不敢再回这里了。难道那汉子也知道这内情,去找何涣了何涣明天就要殿试,若被他找到,就不太有趣了。得去告诉这呆子一声。

  他便离开了茶食店,先回家梳洗歇息了一阵,终放不下心,便骑了马,向城里走去。

  何涣输掉家中的大宅后,不知道现居何处。不过何涣参加省试,解状上要填写住址。于是他赶到贡院,到了门口,才想起清明休假,贡院果然只有两个值日的门吏。他正要回去,不死心,又随口向两个门吏打问,没想到其中一个竟然知道何涣住址。省试发榜后要发喜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