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九章 技术宅的春天
作者:木允锋      更新:2019-10-25 06:43      字数:7376
  “陛下,这就是蒸汽动力。”

  在科学院一圈围观的目光中,杨信指着面前一个正在高速旋转的铜球说道。

  好吧,那其实是个汽转球。

  既然要向天启介绍蒸汽动力,那自然少不了这样一个验证品,此刻皇帝陛下正一脸凝重地看着这个一边发出怪声一边旋转的东西,为了好看一些,球上还带了两个红色小木球,被旋转的力量甩起来,因为速度太快在周围形成一个仿佛行星环一样的红圈。

  “当然,蒸汽机并非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其实也可以,但对于目前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们能够实现的只有这种活塞式,用蒸汽积聚的力量推动活塞不停地往复运行,同时借助连杆系统转变为我们需要的转轴,而这个转轴带动我们设计中的一切机械。

  可以带着几百万斤以超过战马的速度驰骋的火车。

  长度超过百丈的巨型战舰,

  可以说我们目前已经有的,能够想到的,一切机械它都能带动,纺纱不需要人工也不需要水力,打铁不需要抡锤,就连耕田都不用牛。

  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杨都督就像十九世纪末那些号称一切该发明的都已经发明出来的科学家般自信而高傲地说道。

  “这种东西如何飞起来?”

  宋应星说道。

  他倒是会挑选,直接找了脑洞最大的蒸汽动力空中战列舰。

  那上面还有大炮呢。

  “这个需要这种东西。”

  杨信说道。

  说完他身后跟随的家丁抬过一个箱子。

  紧接着他们打开箱子,从里面抬出一捆叠好的丝绸,迅速在一帮围观的目光中展开,变成一个空了的巨大丝绸袋子,袋口是用竹子撑开的,然后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很像瓶子的东西,把这东西和丝绸上缀着的绳索连接。其中一个点燃瓶子上的东西,火焰瞬间燃起,另外几个家丁抬着袋口放到火焰上方,然后那丝绸口袋眼看着鼓了起来,很快就向着天空竖起……

  “这叫热气球。”

  杨都督在一片震撼的目光中说道。

  那热气球迅速完全鼓起,他很随意的一摆手,那些家丁立刻松手,巨大的热气球带着那瓶子冉冉升起。

  不过下面有绳子,就在升到十几丈高处便被拉住。

  “这个炉子大概二十多斤,它能够把二十斤重的东西带起来,那么只要上面的热气球足够大,当然也能把两百斤,两千斤,甚至两万斤的东西带到天上,没有动力它只能随风飘,但如果我们给它一个动力呢?”

  杨信说道。

  皇帝陛下明显露出狂热的目光。

  “不过这言之太早,毕竟我们连蒸汽机都没有。”

  杨信说道。

  “但可以制造一个足够大的,然后带着朕到天空中。”

  天启激动地说道。

  “这个倒是没问题,不过陛下身系天下安危,最好别乘坐,毕竟这种东西没有安全保障,但军队拿来侦查敌情却足够了,就算陛下真想坐,最好也是交给臣来制作,另外升空前最好由我大爷来检查并由他驾驶。”

  杨信说道。

  “河间侯做的就万无一失了?”

  客氏在一旁说道。

  “不要插嘴!”

  天启说道。

  客氏不满地起身走到一边。

  “那就交给河间侯。”

  天启说道。

  这一点早在杨信预料之中,这也是这些年他始终没拿出热气球的原因,毕竟他只要拿出,那天启肯定要乘坐,不过这时候的确也该拿出来了,天启始终待在皇宫几乎不出去,最多也就到过杨家的医院,皇帝陛下在这一点上的确很有技术宅的风范。但这样他无法真正看到民间疾苦,这个热气球不一样,只要升到几百米高处,配上大型的望远镜,他可以将京城周围一览无余,甚至方圆数十里都能尽收眼底。

  他会清楚地看到周围乡村的萧条。

  尤其是接下来的旱灾中,这一带周围同样一片饥荒。

  这样他就不至于对外面缺乏真正认识了,毕竟那些枯燥的文字和别人的叙述很难让他真正了解这些。

  实际上他根本不看奏折。

  九千岁也不可能告诉他这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

  至于安全……

  只要是九千岁亲自检查,而且亲自陪伴,那就基本上不会有危险,这种东西最危险的就是起火,但现代热气球事故都是载多人的,为了获得足够力量通常用可调的大火。而这就是一个烧鲸油的炉子而已,火焰再调也就那么点,想大也大不起来,至于真正给军用,那肯定是烧汽油的。这时候杨信已经能够通过简单的炼油釜炼出汽油了,就是加热然后把沸腾后的蒸汽通过浸在冷水的铜管,最终冷凝出汽油来。

  这个可以给军用。

  有这个东西以后打仗,尤其是在山区打仗就容易多了。

  一双升到几百米的眼睛,会让伏击成为笑话,这年头伏击又不是说披着吉利服趴在草丛里,实际上就是利用地形掩护,在哪个山沟集结等待而已,但这种伏兵在热气球上观察员的视野内毫无意义。

  “这个蒸汽机别的好说,就是这个汽缸难办啊。”

  一旁的宋应星说道。

  不得不说他还是很有眼光,已经找出了真正的难点。

  正在看头道。

  这时候还能怎样,只能跟着瓦特学习呗。

  这样的蒸汽机的确很难有实用价值,毕竟漏气还是很严重,最终效率同样也很低,但它能够动起来,这就足够了,只要能动起来就是成功,至于真正实用的只能等汽缸镗床了,不过暂时镗床也可以只是个简易版,这样也就可以对大炮进行加工了,没有加工过的大炮和加工过的有着本质区别。

  而这两样东西,就能让皇帝陛下五年内心无旁骛。

  真的。

  虽然天启这里一堆能工巧匠。

  还有著名科学家如宋应星,徐光启,最近还把王徵和李之藻也弄来了,人家其实都不愿意陪他玩,这些人都是朝廷栋梁,以匡世济民为己任的,比如王徵之前在广平做推官,李之藻在太仆寺做少卿,每天时不时被他强行叫来。

  偶尔茅元仪也会被叫来。

  甚至还有武之望这种医学家也会被叫来,甚至原本应该被任命为登莱巡抚的武之望还被他强行改成了光禄寺卿。

  总之皇帝陛下身边人才济济。

  不过即便是这样,光实验性蒸汽机和镗床这两样,也得让天启五年内完全陷入其中,要知道瓦特花了二十年,虽然天启起步高,比如成熟的原理和配套的部分都是杨信直接给出的,但五年仍旧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实际上他能用十年时间搞出这些,在杨信看来已经很令人惊叹了。

  同样如果天启真正能把这些东西搞出来,那他也就可以不朽了,至于外面的事情,不需要皇帝操心,有杨都督和九千岁这对阉狗奸臣组合,大明还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