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作者:木允锋      更新:2019-10-02 11:33      字数:5342
  “都想干什么,造反吗?”

  杨都督那巨大的嗓门在前方街道上空回荡……

  对面一片冷眼相待。

  “需知这还是大明皇帝的天下,这佛山还不是另一个太阳,还忠义营,忠义营就敢阻挡锦衣卫办案?”

  他继续喝道。

  “都督,李家究竟犯何罪?”

  一个老乡绅满脸悲愤地质问。

  “李家犯何罪,本都督需要跟你说吗?本都督抓人自有抓人的道理,本都督抓人是不是还得得到嘉会堂批准?还摆出枪炮阻挡,你们是想造反吗?把所有武器全都给我放到地上,否则统统以造反论处,别以为你们几个士绅凑在一起就真把自己当成土皇帝了。

  这是大明皇帝的天下。

  在大明皇帝的地盘上还轮不到你们说了算。

  看看这个,这才是说了算的,皇帝陛下才是说了算!”

  杨都督很有朝廷鹰犬风采地举着锦衣卫腰牌,杵到那老乡绅面前说道。

  “都督,李家修桥补路,世代行善积德,深受地方百姓爱戴,都督不说出抓李家的罪名,恐怕难以令百姓心服。”

  另一个乡绅上前说道。

  这个看着年轻许多,应该是这个忠义营的实际指挥。

  他这话说完,对面立刻一片起哄,实际上不只是忠义营的青壮,后面还有一堆人堵在街上,甚至不乏老弱妇孺,一个个义愤填膺,还有小朋友拿着什么东西准备砸这些朝廷鹰犬,由此可见此地民风还是颇为彪悍。当然,也有可能是自由惯了,毕竟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商业城市,皇权什么的距离这里真得很遥远,地方官员为了利益,几乎对这样城市采取完全放纵的措施,这种情况下这里的人很难对皇权有什么畏惧。

  话说那些走私商的军火可全都是这里出的。

  甚至这时候连两旁屋。

  估计明年这个时候,郑鄤就已经在挖鸟粪的工地上了。

  相比起原本历史他的三千六百刀,这样的结果明显好了许多,杨都督自认自己还是做了一件好事的。

  “弟为国罹难,兄却苟安于世,此刻见弟岂无愧哉!”

  后者捂着脸哭啼。

  “那杨贼又不是要杀我,无非流放荒地而已,若诸君能斗倒这奸臣,自然能救我回来,苏武尚能牧羊北海,弟就算在荒地等些年又如何,十年也罢二十年也罢,只要诸君不改其志,终究能有救我回来之时,二无兄无需在意。”

  郑鄤说道。

  他前面的同乡好友,广东提学佥事张玮继续哽咽中。

  这段时间不少这样的来看望郑鄤,包括刚刚启程北上的陈邦彦也来看过他,陈邦彦最终还是进京给黄士俊鸣冤,同行的还有被杨都督赶到开原的邝露,原本陈邦彦就是要找他一起的,邝露据说剑术很好,而且会骑马,很适合一起出远门,当然,这一次他们不是骑马,毕竟邝露还带着个小美女。

  “倒是尚有一件大事,需托付于兄。”

  郑鄤说道。

  说话间他从身旁拿起一摞文稿,然后一脸郑重地捧到张玮面前。

  “这是?”

  后者赶紧擦把眼泪接过。

  “之前那杨贼一席话倒是提醒了我,他为讽刺我等,故意在我面前说了些之前咱们没想到的东西,此贼虽奸恶,但这才华的确是有的,他向我描述了一番景象,想出一个真正主圣臣贤的大同之世。

  这些天我囚禁此处日夜思之,最终写成了这本书。

  此书名为大同国,可以说是弟心血之作。

  咱们这些年与神庙斗,与奸臣斗,斗得的确英勇,可细思之却总归没个头绪,都不过是一时义愤之后一番乱斗。

  故此每每失败。

  咱们需要一个组织,需要一个东西凝聚起来。

  过去的确有东林书院,可书院已经被封,东林诸位师长皆已遇难,更何况东林书院也只是一座书院,并不能真正凝聚士林。

  但这本书可以。

  这本书里弟设想了一个真正主圣臣贤的大明,皇帝不会因为昏庸被奸臣蛊惑以至于天下大乱,百姓不会因为没有能力不得不忍受昏君和奸臣荼毒,无论皇帝勋贵官员百姓,都在制度规范下。若为官者不仁,百姓有驱逐之法,若为君者无道,百姓有对抗之策,官员不再是君主的奴仆,百姓也不再是君主的牛羊,无论君还是民,都共同遵守一份约法。

  大明也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大明,乃天下万民之大明。

  咱们为何始终斗不过杨信?就是咱们自己束缚了自己,咱们被君臣之道捆住了手脚,他是锦衣卫,他行事就是代替君主,不是咱们无法对抗他,而是咱们在君臣之道束缚下无法对抗皇权。

  但这个君臣之道就对吗?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君主却以天下利害之权力出于己,则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而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甚至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这根本不是君臣之道。”

  郑鄤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