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废汉自立
作者:竹叶小刀      更新:2020-10-28 14:19      字数:7583
  !

  魏王曹丕,自即王位,将文武官僚,尽皆升赏;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沛国谯县,大飨先茔。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觞进酒,效汉高祖还沛之事。封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总数三千五百户。赐郭淮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等,皆平之。至此关中平定,百姓得以安于本业。大将军夏侯惇病危,曹丕即还邺郡。时夏侯惇已卒,不为挂孝,以厚礼殉葬,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谥夏侯惇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233年(青龙元年)五月壬申日,夏侯惇与曹仁、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夏侯惇好学、专师,虽身在军旅,但也会亲自迎接老师来讲学。且为人刚烈,14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为人极重外表,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盲了眼都会十分愤恨,将镜子推往地上,更不喜欢被人叫自己“盲夏侯”。虽然他位高权重,但生性俭朴,一生淡泊,有多余家财便会分及部下。

  夏侯惇忠心于曹操,当时各将领都受与魏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将军的汉官官职,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号,夏侯惇便受任,可见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当时无人能及。陈寿评价:“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孙权派将领陈邵占据襄阳,曹仁奉旨讨伐,与徐晃大败陈邵,入主襄阳,派将军高迁等徙汉水之南的未开化之民到汉水之北。正率军向西。朝臣们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表示:“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正是他想和魏国结好的时候,一定不敢为患。襄阳是水陆交通要地,不能放弃。”曹丕没听其建议,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来入侵。曹丕悔之不及。但是司马懿这时对曹丕说:“魏王,臣有事说,汉室早已日薄西山,名存实亡,天下人早已绝望,魏王应该承天道,顺人心,”曹丕问:“仲达,你认为我与先王比如何?”司马懿说:“魏王声望不及先王,论文治武功,先王创业艰苦,丰功伟业,足以昭日月垂千古,魏王不及先王。”曹丕问道:“我不及先王,先王都不废汉自立,我怎么自立呢?”司马懿淡然地说:“正是如此,魏王就应该称帝。”曹丕反问:“为何?”司马懿说:“禀奏魏王,先王不是不敢自立,而是不需要,先王的智才及恩威,要做皇帝早就坐了,而是跟众人说只做周文王,他不做皇帝胜似皇帝,他将皇帝至于掌中,运用自如,而魏王的情况而刚刚相反,魏王继位人心未稳,曹仁、徐晃、贾诩等人都是先王提拔的,敢问魏王提拔了谁,魏王的恩威何在?魏王只能进位称帝,改朝换代,才能提拔自己的文臣武将,建立自己的恩威。”曹丕说:“先生这番话真是醍醐灌顶啊,先生,你办吧。”司马懿侧身看着曹丕说:“办起来的话,魏王如何应答?”曹丕冷笑道:“我会一辞,再辞,三辞的。”司马懿立即拜道:“魏王圣明。”

  司马懿回到家,司马师和司马昭拜见父亲说:“请父亲用膳。”司马懿说:“先等等,我还有事。”司马师是司马懿长子,建安十三年(208)年生现年12岁,司马昭是司马懿次子,建安十六年(211)年生,现年9岁。两人虽年少但深得司马懿喜爱。

  曹丕继任魏王后任命卫兹之子卫臻为散骑常侍,卫兹,节操高尚,曾拒绝三公的征召。曹操初次到陈留,卫兹就说:“平天下者,必是此人。”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后来卫兹跟随曹操讨伐董卓,战死在荥阳。曹操每次路过陈留,必定派使者前去祭扫他的陵墓。夏侯惇当陈留太守的时候,举荐卫臻担任计吏。一次,夏侯惇命卫臻带着夫人出席宴会,卫臻认为这是末世才有的败俗之举,不合正礼。夏侯惇大怒,把他抓了起来,没过多久又把他放了。以后卫臻做了汉朝的黄门侍郎。东郡朱越谋反,供认卫臻参与其事。曹操下令说:“我和你父共同举事,对你格外提拔重用。开始听到朱越的供词说,我就丝毫不相信,等收到荀令君的书信,那上面把你的忠诚写得更明白了。”值曹操奉诏为献帝到魏聘取贵人,他借此上表让卫臻留下来担任参丞相军事。为追念其父卫兹的功勋,又赐封卫臻为关内侯,转任户曹掾。

  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商议:种种瑞徵,乃魏当代汉之兆,可安排受禅之礼,令汉帝将天下让于魏王。遂同华歆、王朗、辛毗、贾诩、刘廙、刘晔、陈矫、陈群、桓阶等一班文武官僚,四十余人,直入内殿,来奏汉献帝,请禅位于魏王曹丕。华歆等一班文武,入见献帝。华歆奏道:“朝中大臣都认为,汉室四百余年由盛到衰,如今气数已尽,魏王两代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陛下何不效仿尧舜之道,将江山社稷禅让给魏王,这样陛下也能享有清闲之福,此样上合天意,下合人心,臣等已议决,请陛下准奏。”献帝大惊:“你想我退位?”华歆说:“是禅让,尧禅于舜,舜禅于禹,周文王禅于武王显君王之德,陛下不是什么圣君,不想效仿圣君之道吗?”献帝不知是好问:“你们都是这个意思?”众人皆说:“请陛下纳华大人忠言。”华歆说:“陛下休要糊涂,乾坤流转,万象更新,此乃天道,岂是一介*庸君所能抵挡。”献帝说:“朕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献帝说:“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王朗奏道:“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献帝大哭失神,入后殿去了。

  献帝入内见到了曹皇后,曹操三女曹宪、曹节、曹华一起嫁给刘协曹操让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于是,两人互相合作,实现建安初治。尽管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被曹操当做工具的,但汉献帝尽其能力,倾其智慧,为国为民做事,终于结束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时代,竟然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人心向天子,万民歌曹侯”的安和景象。其中,皇后曹节为保护刘协及其孙子等,以及促使这种安和景象的出现,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献帝见曹节哭道:“我不想见你们曹家人。”曹节说:“我虽姓曹,但是我是被陛下封为皇后的。”说着走近准备安慰时候,被献帝推倒。献帝连忙扶起说:“皇后,没你没伤着吧?”曹皇后说:“你叫我皇后了?”献帝对曹皇后说:“朕不应该不应该打你,朕心神大乱,朕再也不是朕了。”说完便让曹皇后退去休息,想自己静一静。献帝被王朗等人逼迫,曹丕先写奏折“推辞”了三次。献帝被逼得没办法,三番五次地“求”,他才“勉强”答应。曹丕还命人在许昌搭了个“禅让台”,预备上演一出类似“尧舜禅让”的虚伪把戏。那边的大戏已经拉开了帷幕,这边曹节曹皇后就是不肯交出玉玺。已经来了好几拨人催要,曹皇后仍是不答应。曹洪、曹休力请献帝出殿。帝被逼不过,只得更衣出前殿。华歆奏道:“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之议,免遭大祸。”帝痛哭曰:“卿等皆食汉禄久矣;中间多有汉朝功臣子孙,何忍作此不臣之事?”歆曰:“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非臣等不忠于陛下也。”帝曰:“谁敢弑朕耶?”歆厉声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报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帝大惊,拂袖而起,王朗以目视华歆。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而言曰:“许与不许,早发一言!”帝战栗不能答。只见阶下披甲持戈数百余人,皆是魏兵。曹节在行廊见到曹丕后敬拜,曹丕连忙扶起说:“皇姐休得大礼,切莫如此。”曹节问:“魏王,你还认我这个皇后吗,还认我这个姐姐吗。”曹丕说:“当然,我们都是同胞姐弟啊。”曹节说:“那好,能容我说几句吗?”曹丕说:“当然。”曹节说:“魏王,你继承王位才多久,就想君临天下就不怕父王在天之灵诅咒你吗?”曹丕冷笑道:“不怕,我想父王在天之灵也会认同我的想法的,大家都会认为我是圣君的。”曹节问:“那天下的子民们呢?”曹丕笑道:“那更不怕了,我会让天下的子民们吃有粮,居有所,功有赏,罪有罚,我必定是圣君”曹节悲痛说:“圣君?曹丕,你真无耻啊。”曹丕说:“我无耻?你知道我要干什么?我今天要做的事情远远高于廉耻,姐,我要劝你一句,你要知道你是曹氏子孙,是流着曹家的血,知道为什么父王要你嫁给皇帝,那是要天子做我曹家的女婿的,你如果背叛曹家,父王的在天之灵会诅咒你的,请姐姐把手上的玉玺交给我吧。”曹皇后哭丧着脸说:“弟弟啊,你你真要废汉自立吗?”曹丕说:“我这是顺应天意。”曹节哭倒在地,但是手上的玉玺依然不放手,曹丕对自己姐姐恭敬道:“希望姐姐能顺应天意吧。”曹节站起,曹丕身边的侍从准备上前接玉玺时候,曹皇后把玉玺扔到台阶下面,掩面痛哭道:“上天不会保佑你们的,你们不得好死。”使者们不敢看她,将玉玺捡起来掸掸灰尘,拿着跑了。帝泣谓群臣曰:“朕愿将天下禅于魏王,幸留残喘,以终天年。”贾诩说:“魏王必不负陛下。陛下可急降诏,以安众心。”帝只得令陈群草禅国之诏,令华歆赍捧诏玺,引百官直至魏王宫献纳。曹丕大喜。开读诏说:“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辞!”曹丕听毕,便欲受诏。司马懿谏言:“不可。虽然诏玺已至,殿下宜且上表谦辞,以绝天下之谤。”丕从之,令王朗作表,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帝览表,心甚惊疑,谓群臣曰:“魏*逊,如之奈何?”华歆说:“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魏王自当允从。”帝不得已,又令桓阶草诏,遣高庙使张音,持节奉玺至魏王宫。曹丕开读诏言:“咨尔魏王,上书谦让。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武王操,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今王丕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袛,绍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王其受之!”

  曹丕接诏欣喜,谓贾诩说:“虽二次有诏,然终恐天下后世,不免篡窃之名也。”贾诩说:“此事极易,可再命张音赍回玺绶,却教华歆令汉帝筑一坛,名受禅坛;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令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王,便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矣。”曹丕大喜,即令张音赍回玺绶,仍作表谦辞。音回奏献帝。献帝问群臣说:“魏王又让,其意若何?”华歆奏道:“陛下可筑一坛,名曰受禅坛,集公卿庶民,明白禅位;则陛下子子孙孙,必蒙魏恩矣。”帝从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至期,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四百余员,御林虎贲禁军三十余万,帝亲捧玉玺奉曹丕。丕受之。坛下群臣跪听册曰:“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全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袛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读册已毕,魏王曹丕即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贾诩引大小官僚朝于坛下。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大魏。丕即传旨,大赦天下。谥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华歆奏曰:“‘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乞降明旨,安置刘氏于何地?”言讫,扶献帝跪于坛下听旨。丕降旨封帝为山阳公,即日便行。华歆按剑指帝,厉声而言说:“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你为山阳公。今日便行,非宣召不许入朝!”献帝含泪拜谢,上马而去。坛下军民人等见之,伤感不已。曹丕谓群臣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群臣皆呼万岁,诋毁前朝。卫臻深明禅让相授的礼义,称赞汉室的美德。曹丕几次看着卫臻说:“天下的珍宝,应该和山阳共同享用。”于是升卫臻为尚书,转侍中吏部尚书。公元224年(黄初五年),曹丕出巡到广陵,让卫臻做中领军,陪同前往。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说:“孙权虽然有长江作依靠,却也不敢和我军抗衡,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待详细审问降将后,才知道果然是吴军守将制造的谎言。明帝曹叡即位,卫臻被晋封为康乡侯,后转为右仆射,主管选拔举荐人才,仍像从前一样加封为侍中。中护军蒋济曾写信给卫臻说:“汉高祖拜亡虏韩信为大将,周武王提渔父姜尚为太师,出身微贱的寻常百姓,包括那些喂马的、做饭的,都可以当上王公大臣,何必一定要墨守成法,先考试然后再任用呢?”卫臻回答:“古人凭借智慧量才而用,也必须经过考核实绩才能决定罢免还是升迁;如今你说的就如同要求周朝的成王、康王战于牧野,汉代的文帝、景帝斩断白蛇,这种喜好不合常理的行为一旦开了先河,天下人就会趋赴而至了。”

  曹丕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程昱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共有八百户。分封少子程延及孙程晓为列侯。朝廷正欲以程昱为公,程昱却在此时去世,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寿八十。其子程武嗣任。程武死后,其子程克嗣任。程克死后,其子程良嗣任,公元233年(青龙元年),程昱从祀于曹操庙庭。陈寿评价:“昱性刚戾,与人多迕。”“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曹操也评价说:““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曹休升任领军将军,追录前后功勋,封东阳亭侯,因大将军夏侯惇去世,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惇屯驻汝南郡召陵县,负责抵御孙权。曹休赴任前,曹丕车驾亲临,还下了銮舆与曹休执手送别说:”重任交给你了。”曹休拜道:“末将一定不辱使命的。”华歆因主持受禅仪式时,没有喜庆之色,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并无进爵。曹丕久不能释怀,便问陈群道:“我应天受禅,诸侯群后,无不人人喜悦,其形尽现于声色,惟独相国(指华歆)和你脸有不豫,这是为了甚么呢?”陈群便离席长跪道:“臣与相国曾为汉朝之臣,内心虽为陛下感到喜悦,但在义理上,臣等的神色实应畏惧、甚至憎恨陛下才对。”曹丕听后大悦,方知其意。,改相国为司徒。曹丕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徐晃在曹丕为魏王时候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曹丕称帝进封徐晃为杨侯,与征南将军夏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西南)攻打蜀将刘封。王朗改御史大夫为司空,进封王朗乐平乡侯。曹丕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曹丕曾打算追封卞太后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以自己的圣德应天承运,开创江山社稷之大业,您所制定的种种礼仪制度,也应当永为子孙后世遵循。从历代典章来看,从没有因妇人之故而封王拜侯的做法,在礼仪上,妇人也只是随着丈夫爵位升高而显贵。秦王朝违背古代的礼法,汉王朝又照着秦王朝去做,但这并不是先王所规定下的。”曹丕回答说:“你说得很对,我前面的决定就不要执行了。同时把你的这个建议写下来,用我的名义形成诏制,藏于台阁,以作为后世永久的制度。”都乡侯左将军张郃进封他为鄚侯,令张郃与曹真率领兵马征伐盘踞在安定一代的卢水胡人和东部羌人。此时李典已死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谥为愍侯,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公元243年(正始四年),李典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夏侯尚改封为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夏侯尚上奏说:“刘备的一部分军队驻守上庸,那里山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会去偷袭,因此,我们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样一定能消灭他们。”于是他和徐晃抵御刘备。关内侯满宠为扬武将军。将作大匠董昭升为大鸿胪,位列九卿,进封右乡侯。此时钟繇在曹丕继承王位时候任大理,此次封赏改任钟繇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这年195年的东汉王朝名实俱亡。历12帝,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号的汉献帝刘协被迫将象征皇位的玺绶诏册奉交曹丕,宣布退位。曹丕照例三让之后于同月二十九日升坛受禅,登上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魏,建元黄初。十一月一日,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行使汉朝正朔和使用天子礼乐。同时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且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国玺绶,并赐青盖车、乘舆等。十二月,定都洛阳。曹丕在改朝换代之际,对职官制度进行了若干重要改革。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由此恢复了被曹操于汉建安十三年(208)废除的三公官制(太尉、司徒、司空)。此后司徒、司空位号虽尊贵,但一般不干预朝政。曹丕又设秘书监和中书省,中书省置监令,主管通达百官奏事,起草诏令,以此分掉尚书台的权力,改变东汉后期尚书权职过重的现象。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总之,曹丕称帝代以后,魏国实力进一步增强。

  曹丕称帝,郭淮进京祝贺,因路上得病,所以去迟了。曹丕大宴群臣,责备郭淮说:“从前大禹在涂山召会诸侯,防风来晚了,结果被杀。而今普天同庆,你却来迟,为什么?”郭淮回答:“臣听说五帝首先用德来开导臣民。夏后时期朝政衰败,才开始用刑。而今我生逢唐虞盛世,因此知道自己不会遭受防风那样的杀戮。”曹丕听后很高兴,升郭淮为雍州(治长安,今西安西北)刺史,封射阳亭侯。后郭淮平定安定羌大帅辟蹄的反叛,威镇边疆。每当羌、胡有人来降,郭淮总是让人询问他们亲戚的情况,比如男女多少、年岁长幼等。等见到他们,已略知他们的心意,关怀备至,因此被胡人称作神明。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吕岱替代步骘为交州刺史。他到了交州,高凉贼寇头领钱博乞求归降,吕岱承袭旧制,以钱博为高凉西部都尉。又郁林少数民族兵卒进犯并保卫郡县,吕岱讨伐击败了他们。其时桂阳、浈阳贼寇王金聚众在南海境界上,领头作乱为害,孙权又诏令吕岱征讨,生获绑缚王金,传送到京都,斩首和生擒共达一万多人。吕岱升为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