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04
作者:白眼狼君      更新:2020-11-02 15:21      字数:4254
  br/>   鲜于青云上了二楼找到孙思淳,二人各自施礼打过招呼,孙思淳招呼着小二在自己旁还勉强加了个座位,让鲜于青云坐下来。

  孙思淳为人古扳.一丝不苟,对鲜于青云这样的新贵,很是不屑一顾,不愿与之为伍。何况像鲜于青云这样长得如女人般俊俏的后生,平日里又像只花蝴蝶,很是招摇。今天之所以赏了这么大个面子,是因为国医馆。

  本来往常到国医馆附近转悠,是想查查有何不妥,挑挑刺儿,怕别人是一个关内侯般的人物.既苦了百姓.也对不起陛下的一片苦心.所以格外上心。

  可这些日子来,这年轻新贵对百姓的认真、负责他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不但没有查出问题,反而让自己着实有些钦佩。所以今日一见他急匆匆来迟,便在楼上喊了一声。

  孙思淳话本不多,鲜于青云知道他为人方正,加之又是长辈,对之也很是敬重,不敢造次,所以拂襟落座,只简单聊了几句,便静等观看大军入城的壮观场面,看一眼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儿那抹坚强窈窕的倩影……

  这时,初蒙所率领的大军已到达城门口,整装后正准备进城。

  萨云箩率领一行人回到宫中,进了飞霞殿,沐浴更衣后,到了御书房,明明只离开没几天,却感觉不知过了多久,手指轻轻抚过画中两个小宝宝白白嫩嫩的脸蛋,脸上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宝宝.等妈妈忙完这一阵.就接你们过来和妈妈一起……

  一旁薄姬看到,不由低头一笑,知道陛下又想小公主和小皇子了,端了一杯茶送到萨云箩面前,一言不发悄悄退下。

  萨云箩端着茶轻轻饮了几口,扭头望瞭望窗外是什么样的场面,百姓又会是怎么样的反应。

  想着想着,自己也愈发心动起来,放下茶杯,笑着对正整理着案上奏折的薄姬说道:"骑马半日,朕一时也坐不下来,薄学士不如换了装和朕一起出去看看,刚好也看看我大唐铁骑是何等威武,如何?"

  真的?薄姬和孔二保闻言,对视一眼,目露惊喜,忙答应了。不多时,在红玉等便装侍卫的簇拥下,几人走出承干门,过御街,直奔东门而去。

  人山人海中,还没看到什么,只听远处一声金鼓擂如雷鸣,滚地而来,震动天地。鼓声隆隆中,嘹亮的号角声防佛响自天边,长安城东门出现了几列青衣玄甲的骑兵。

  瞬间满城的喧闹蓦然安静下来,人们眼睛不眨地看着在江州为大唐争得了铁骑之名的将士。

  万众翘望中.铁蹄声声.脚下的大地震动.铁骑开始进入城中。

  一面黄龙大旗首当其冲,猎猎艳阳之下,铁骑威严,兵戈锋锐,骑兵缓缓入城。军马整齐划一的步伐落地,震动着长安。

  白衣玄甲的初蒙出现在军前.手中旗帜一挥,数千人同声呼喊:"大唐威武!""谁与争锋!"

  整个长安东城只听到阵阵响亮的高呼.声震大地,风云失色,百姓被军威所震,长街肃穆。

  宋化丹代表大唐天子犒赏三军完毕,鼓声号角再次再次响彻长安。

  这是大唐的铁骑,这是盛世的豪壮男儿气概!

  一时间.围观的百姓中诸多青年壮丁不由得热血沸腾起来,相互低声议论著怎样找机会去投军.也做个让人看了眼热的大唐兵士。

  鲜于青云起身站在窗边.有些急切的看去,一次次在那些玄甲的身影中寻找,却始终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她是有心不出来,还是就在中间?她可好?还是……她有受伤了?!

  看着马上初蒙的身影.鲜于青云微微低头.按捺下焦灼的心绪.端起茶杯的手,不停的摸索着把手,轻轻的吹着热气,半响才低头饮茶。

  孙思淳看了他一眼.似乎明了他的想法一般拈须微笑.淡淡说道:"陛下肯定不在此处.说不定早已御驾回宫了。"

  心中蓦然一亮,鲜于青云扭头看了孙思淳一眼,是啊,那个人,她定不会来凑这样的热闹的,自己一时心急,竟胡涂了?

  知道她不会来,鲜于青云再也无心看犒封之后的那些繁文缛节,便和孙思淳拱手而别,告辞出来酒楼,沿着大街向皇宫走去。

  身后的于越翻着白眼,爷说看大唐铁骑,好不容易找到个好位置,他倒好,没看几眼就出来,自己这做下人的,还真不知自己的主子是咋想的呢!

  好不容易挤出人群,沿街走着,前方一群人.抬眼看到中间那个白衣胜雪的身影,鲜于青云蓦然止步,呼吸有些急促,似乎不敢相信的双目直直盯着看去,那……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人吗?!

  萨云箩面向大街,正透过层层人群看着缓缓入城的部队,脸上挂起一抹淡笑,没有想到大军进城造成的轰动效果比自己预期的还要好呢。

  一双桃花眼妩媚狡黠而多情,脸上的那抹笑,明媚如骄阳,眼前的佳人与自己梦中的身影慢慢重合,完全落入了鲜于青云的眼中,原来她安然无恙,原来她亳发无损,原来自己所有的担心皆是多余的……

  鲜于青云发现她愈来愈像个高高在上的女皇了,那气势,那动作.那全身上下无意识散发出的凌厉气质,或许正因如此,大唐才有了今日。

  脚脚有些停滞,近了,倒是有些情怯,鲜于青云有些迟疑的看着那个身影,不知该迎上去,还是站在原地。

  跟在他身后边走边看着热闹的于越差点撞到鲜于青云的身上,有些奇怪的看了看他,迷惑的问道:"爷,您想去哪?还走不走?"

  而萨云箩也恰好转过头来,抬眼便看到了咸鱼,只见他脸上带着一抹盈盈笑意,笑的比头顶的大阳还要温暖,萨云箩心中不由也是一暖,当即回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鲜于青云不由微微失神,只觉那一瞬眼中只有剩下她百媚横生的一笑,世间繁华皆谢去,唯独眼前一抹娇艳醉入心中留在眼底……

  骑兵已全部入城,铁骑整齐有力的脚步渐渐远去,百姓们相互说笑着,点头赞叹着,议论纷纷四散而去。

  鲜于青云缓缓回神,慢慢踱到了萨云箩身旁,俯身淡淡一礼,而后微笑的看着她,只是淡淡笑着,一言不发,恍如千言万语皆化为那抹淡笑。

  看去的目光,带着炙热.带着宠溺,带着让人无法说清的情绪,淡淡的视线,却又仿佛在深深地凝视,让萨云箩的心里没来由的有点心慌。

  想了想,萨云箩掉转视线,开口笑道:"刚才从城南走,去了国医馆,看到无论是建成的速度还是进度,都非常令人惊讶,先生受累了。"

  依旧凝视,笑容却微微有些僵硬,半响,鲜于青云突然挑起一眉,轻声笑道:"这是有益民生的大事,在下自不敢拖延。怎么说在下也是有爱心的人……"

  咸鱼说的一本正经,就连爱心也挂上了严肃的口吻,倒把萨云箩逗得"扑哧"一笑。

  从大楚王宫回来后,鲜于青云就把爱心抛到了后脑勺,很少再说什么有爱心的话题了。中间萨云箩还纳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看来当初在楚宫絮絮叼叼地跟个唐僧似,根本就是为了掩人耳目而装出来的。

  看她的笑发自内心,鲜于青云也悠然而笑,原来不管她站的多高,心性终究还是没有变,再看她肌肤依旧娇嫩,润滑如脂,一路奔波而来,精神也不错,知道佳人无恙也就放下了悬着的心。

  站了一会,萨云箩缓缓朝前奏去,鲜于青云随即跟了上去,身后红玉一行紧紧相随。两人随着人流,向皇城走去,一边走一还聊些今日的政务。

  忽然想到了什么,鲜于青云看了看萨云箩问道:"陛下上次所说,要和大齐进行边境贸易、开放边市等,是不是这次收复六郡就准备动手?"

  "南地有适宜的气候,物产该是极为丰富,开展两国贸易.一为互通有无,二来把大齐的商人吸引到大唐来。其实有时候,国与国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占领与被占领,经济和文化都是其中有力的手段,不一定要全部诉诸武力。"萨云箩点点头,认真的说着。

  鲜于青云边听边点头,很是赞赏的看了萨云箩一眼,佳人聪慧,令人赞叹,有她当政,绝不弱于男子,大唐兵强马壮,出现盛世一日指日可待!

  其实,萨云箩所说这些用四字便可以代替"对外开放",这样的思想在萨云箩的前世,二十一世纪己经世各国普遍性的做法。但在这个习惯闭关锁国的时代的确是新颖,话说回来,这也不就是穿越mm们制胜的法宝吗?

  鲜于青云含笑看着萨云箩,边走边说道:"公子的想法的确十分有道理,在下也认为这种做法,不一定北军事打击力度小,打仗打仗.打得皆是钱粮,试想一个国家的经济被邻国控制,还需要打什么仗呢?陛下有时间不妨再去商业区看看,那里己经是长安一景,而且各国来的商人也越来越多了。

  本意就是如此,萨云箩心里有些小得意,面上只是笑着点点头道:"嗯,很快朝廷准备出台新的招商政策,专门开设了异国商人贸易区,给与更优惠的政策,尽快把各国的大商、以及他们的银子吸引过来,长安要成为全天下的长安,而不仅是大唐的长安。"

  鲜于青云点头,呵呵一笑道:"公子的宏图伟略在下佩服。不过,就目前来看,对大齐,在执行上可能有些困难。"

  闻言,萨云箩愣住,挑起一眉,看着咸鱼以目询问原因。

  见萨云箩很是认真的看着自己,鲜于青云也收起笑容,正色道:"据间人密保,最近大齐政局有些不稳,***政和庄敏皇太后争权争得厉害,朝臣也各有支持的对象,在下恐怕现在根据和贤王签署的合约提出边境贸易,会被庄敏皇太后等人发对呢。"

  原来大齐竟然出了这样的变故,萨云箩愣了愣,随即微微颔首,看了一眼鲜于青云.想知道原因,却未开口。

  看楚她眼中急切,鲜于青云斜睨了她一眼,浅浅一笑,慢悠悠的说道:"说起原因,和公子还有些关系呢!"

  萨云箩闻言挑眉,一双桃花眼瞪得大大的,什么?!皇家争权,自古都有,大齐有些变故,和我有关系?我从未去过大齐,能有什么关系?咸鱼,你说话小心点,让别人听到,还以为大唐搞了什么鬼呢!

  鲜于青云侧首看了着萨云箩,见她躇大眼睛的模样,不由低头一笑,解惑道:"自然是见样学样啊,既然大唐是位女帝,大齐为何就不能出位女皇?"

  萨云箩愣住,难不成……那位庄敏皇太后想…称帝?

  原来大齐雍王在龙体染恙后,为了冲喜,为空了多年的正宫迎了一位主人,大兴上将军之女彦如画,称庄敏王后。

  这庄敏王后果真是福星,进宫以后不仅大王恙有好转,且在次念便生下一王子,就是鲜于青云曾救过的那位差点夭折的大兴太子,谁知有了太子的雍王却一病不起,继而驾崩。

  先帝驾崩,国不能无主,于是以贤王为首的众大臣等拥立小太子继位,称为晋王,而年轻的庄敏王后被尊为庄敏王太后。

  出身武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