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36
作者:白眼狼君      更新:2020-11-02 15:26      字数:4308
  慈安太妃低头一笑,随即点点头道:"大王的箫吹得好,可是国事纷繁,哀家也多少年都没听过了。"

  楚云飞略路一怔,随即明白过来,淡淡笑道:"既是母妃想听,朕今日吹奏一曲特为母妃贺寿如何?"

  "哀家正有此意",太妃依旧笑得人畜无害,看向萨云萝问道:"陛下,不知陛下赏不赏脸呢?"

  啊?萨云萝再次睁大了桃花眼,看着太妃脸上的笑意,顿觉自己上了老狐狸的当,慈安太妃竟是打好了主意,要自己和大冰山合奏!怎么感觉这么怪呢?她想着法子凑合,这不是明摆着别有用心吗?听来听去,都觉得好像儿子媳妇合奏为老娘贺寿呢!

  虽然有些郁闷,但自己刚刚当着众人的面已经答应下来,自然不好再改口,只得淡淡一笑道:"博太妃一笑,朕之荣幸,只是朕不擅音律,恐扫了太妃雅兴。"

  "陛下客气,哀家寿辰,得陛下来贺,实乃幸运。"慈安太妃脸上淡笑,说得异常客气。

  萨云萝心中暗暗腹谤,老狐狸!还是已经成精的那种!这时轻红已走了回来,来到萨云萝身边,把手中摘得数片树叶呈上来供萨云萝挑选,萨云萝仔细看了看,选了其中稍厚的一片。

  这是世间最简单、最原始、也是最环保的乐器,只需以唇舌巧妙地和气流相配合,便能吹出婉转悠扬的曲子。(哈哈,狼家的闺女都是此中高手哦!)

  碧蓝海微抬,楚云飞抿住薄唇看她一眼,从一旁程明远手中铺了丝缎的托盘上拿过竹箫。萨云萝淡淡看过去,微微颔首,示意楚云飞引曲开始。

  很有默契的点点头,楚云飞手指起落,竹箫在手中一转,搁置唇边,箫声优雅飘泄,正是这个时空贺寿的名曲《画堂春》。

  轻红桃杏斗娇妍,晓来葱凊祥烟,霓旌绛节下云天,行地神仙……教从沧海变桑田。富贵长年……

  倒是很应景的曲子,萨云萝认真听了一会儿,记得大体曲调,便将叶子放于唇中,两手扶叶,以气吹之,顿时合着箫声,奏出一阵脆亮的音符。红烛宫灯在她周身淡然流动着一层柔光,衬着一旁黑衣磊落、玉树临风的修长身影,风姿无限,萦绕大殿。

  一阵暖风吹来,湖畔的远山从沉睡中醒来,轻盈地凝着春的盼睬,柳树恣意舞动着她们嫩绿的衣裳,鸟雀飞鸣,画堂春暖,老人孩子笑着,笑声随春风飘出去,飘出去,渐行渐远,渐至不闻……

  箫声沉静端雅,叶笛清澈明媚,萨云萝嘴边不由露出一丝浅笑,抬眉处正看到楚云飞深沉得碧蓝海,看过来,眼底是一片看不到边的广袤,看不见底的碧蓝。迎着她的笑影,隐约有一点星光在深蓝处悄然绽放。

  箫声远,叶笛淡,一曲毕,楚云飞和萨云萝微微一礼,齐声说道:"恭贺太妃(母妃)福寿万年,慈恩绵长。"

  慈安太妃笑得慈爱,连声说道:"哀家谢过陛下!"说着,亲自敬了杯酒,权当感谢。

  看着大唐女帝如花的笑靥,慈安太妃心里,有一点遗憾,唉,这么优秀的女子,明明是自己皇孙的生母,本该喊自己一声母妃,可偏偏喊得竟是太妃,可惜!又抬眼看了楚云飞一眼,暗暗思道,皇儿,老婆子的皇孙能不能抱回来,就看你能不能让大唐女帝点头了。

  萨云萝看太妃笑地深意,笑得狐狸,暗自无奈,果然是自己道行不够,着了她的道。

  看着太妃菊花般的笑脸,西门千秋微微皱起眉头,隐隐有些担忧,看起来这位太妃也是知道三三身份的知情人,看她的意思好像有意要把三三喝楚云飞拉成一对。

  尽管对大殿中有些怪异的气氛有所感觉,但大楚的朝臣已经从昨日参加宴会的大王心腹重臣那里得知,大唐女帝与自家王后生得容貌极其相似,所以今日偷偷看过几眼后,确是很像,因有言在先,倒也没有表现出其它的惊异,所以宴会进行的极为顺利。

  殿上宴会过半,大殿前的舞榭中,戏班子开始演出贺寿的北剧《麻姑献寿》、《天上人间》等,众人纷纷坐到了戏台下,纱帘半掩,内廷的嫔妃们宴罢也来观剧,于是锣鼓铿锵,衣袂飘飞,登时热闹起来。

  看了看面含笑意,看不出任何情绪的三三,西门千秋没有看戏的心情,便起身出了殿门,沿着曲廊,慢慢便走向了临水的花亭旁,想独自静一静,这次来朝歌,似乎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内幕,让西门千秋的心情无法轻松。

  刚想走进去,西门千秋赫然发现花亭中已经站了一人,灯光下宫衣正装,尊贵端庄,玉簪低低挽着云鬓,桃花眼妩媚风流,正看着远处的夜景不语,似有万千心事一般。

  三三?西门千秋心中一喜,刚想走进去,转眼却看到两侧侍立的几个侍女,衣装服饰分明是大楚的宫女,刚刚激动跳跃的心不由"扑通"一声,由云端掉到了谷底。又错了,这是大楚王后,并不是自己的三三,也是,三三刚刚还在正殿,怎会这么快出现在这里呢?由此额沮丧,西门千秋转身,脚下没停,径直走了过去,世间怎会有第二个三三?不过是长的有些像而已。

  听到脚步声,风波儿微微转头,看着大兴豫王匆匆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寿宴结束,朝臣告退,西门千秋回了驿馆,萨云萝也回到了关雎宫,进门刚刚落座还未休息,一名侍女进来施礼禀报道:"启禀陛下,鲜于大人急事求见。"

  鲜于青云?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萨云萝略一思索,咸鱼说是急事自然是急事,便连忙说道:"快请!"

  不多时,鲜于青云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俯身一礼便道:"陛下,前日所料,果然如是!"

  哪一方面?"萨云萝抬手请他坐下,待侍女奉上香茶退下后,方才接到密报,大楚渔阳、溧阳等地大军今日以贺寿为名,调防后在万南集结,想来明日大魏必定会调集兵力进行防范,只不知大楚是不是要对大魏用兵。"

  哦?大冰山动作这么快?萨云萝微微一顿,抬手示意鲜于青云取出简略地图,凑过去仔细看了看。

  万水河是目前大楚和大魏的国界所在,万南在河北岸,是大楚距离大魏最近的城池,两国隔万水相望。渔阳、溧阳分别是大楚南部重镇,大军在万南集结,难道真的会公然伐魏?

  一则双方隔河相望,大楚铁骑骑马迅速渡河几乎不可能,另外这样旗鼓鲜明的讨伐,大魏必然在河南岸奋力反击,对于隔水而战,过河费力,大楚铁骑并没有什么优势,大冰山脑袋秀逗了?

  萨云萝仔细想了想,都觉得大冰山不会这么笨,此举多为障眼法,他肯定还另有行动,抬眼看了鲜于青云一眼,淡淡笑道:"令人密切关注,朕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鲜于青云点点头,陛下所想与自己不谋而合,大楚大王觉得不会那么蠢得在劣势下正面攻击,陛下确是非常女子,自己只三言两语,她便察觉异常。又抬头深深看了萨云萝一眼,方告辞而去。

  萨云萝更衣后,躺倒了床上,因刚刚鲜于青云带来的消息,便把最近听到的消息在脑子了翻来覆去的过了几遍,觉得大冰山可能已经开始了实行赌约,而自己现在大楚,看来也要抓紧大唐安排部署才行,要夺天下,大冰山不是小受,不是大兴那个蠢婆娘,他实在不容小觑,左思右想了大半夜,好不容易才睡了过去。

  次日一早,萨云萝揉着太阳穴起身,刚刚梳洗完毕,还没来得及派人将自己预定两日后返回大唐的国书递送给大冰山,侍女来报,太妃的贴身侍女明姑求见。

  萨云萝不知何意,便让人请了进来,明姑一见萨云萝便施礼说道:"陛下圣安!太妃对昨夜陛下一曲贺寿,心中感念,今夜特地在荷风水榭设宴,宴请陛下和丽妃娘娘,没有邀请其它宾客,请陛下拨冗。"

  只宴请自己和丽妃?萨云萝想了想,可能大冰山告诉了太妃,她也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带着丽妃回去,所以设宴相邀?似乎这个可能性最大,想到此,萨云萝便笑着答应下来:"烦请转告太妃,朕自当准时前往。"

  明姑也是淡淡一笑,施礼告辞而去。

  只要宝宝不要爹 第四卷 谁主家国天下 102

  这几日风和日丽,萨云萝想了想,便令递出国书,安排回程诸事。另让鲜于青云陪自己微服到朝歌城转了半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了解大楚民风民俗,顺便间接了解大冰山的政绩,待一圈逛完,回到关雎宫已是下午申时。

  想到太妃的晚宴,萨云萝便派人去请丽妃,顺便告知太妃设晚宴一事。母女闲聊直到傍晚,方坐了轿子去和风水榭。

  和风水榭离关雎宫不远,就在离宫中心的青湖上,建于水中,以曲廊与陆地相接,湖中丛植莲荷,正是夏荷盛放,香味扑鼻,周围竹荫环绕,夜晚时分满池碧波映着华灯初上,点点如金,水气弥漫,有若云霓,更衬得水榭华丽,宛如琼楼。

  母女二人径直前往,明姑已笑意盈盈地在曲廊边等候,见到萨云萝和丽妃,俯身施礼问安,随即引领了女帝与丽妃进去。

  太妃正独自一人坐于水榭中,似乎等了很久,看到萨云萝母女进来,便连忙伸手要侍女玲儿扶自己起身。萨云萝一见,紧走几步,笑着搀扶着她坐下,口中说道:"太妃快快请坐,没有外人,您老人家就不要再客气了。"

  太妃闻言一笑,看了眼周围轻轻道:"没有外人?陛下此话有理,那哀家就倚老卖老,不和您这上国天子客气了。"

  话虽然没错,但太妃说出来的语气,却令萨云萝隐隐觉得不安,怎么这话说得似乎有些狐狸和陷阱的味道?正想着,太妃已经拉了她和丽妃的手,招呼她们坐下来,抬头对明姑说道:"明姑,让她们都下去吧,今儿个我们娘三个好好聚聚。"接着又转头对萨云萝道:"哀家听说,陛下过两日就回去了?"

  明姑答应一声"诺"后,悄声指挥侍女内监们退下去,自己立在一旁侍候。

  萨云萝看了眼太妃,微微一笑,轻轻点头说道:"是,大唐初建,国事繁杂,云萝也不能离开太久。母妃在大楚,多得太妃、大王以及王后关照,云萝感激不尽。"

  "一家人就不要说两句话了。哀家看倒是丽妃娘娘的身子骨要好好养养。"太妃对萨云萝含笑说道。

  萨云萝愣了愣,啥?一家人?自己说没有外人,不过是客气,这太妃老狐狸说的话却是越来越邪门了。

  太妃也不看萨云萝,转头看着丽妃,拉起她的手拍了拍说道:"娘娘好福气,生得这样才貌双全、文武兼备的女儿,哀家羡慕啊。"

  "太妃有子若大王,此生还有什么遗憾?云萝不过运气好,辅佐的大臣用心罢了,哪里会是她的能耐?"丽妃低头,淡淡笑着,轻声答道。

  想不到丽妃居然这般能言善辩,说出的话得体又大方,也顺带夸了大冰山,还奉承了太妃,萨云萝笑着看了看丽妃,心里隐隐有些得意。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