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人在颍州?(一更)
作者:甄斯文      更新:2020-11-16 01:37      字数:2329
  笔趣阁 www.biquge.ge,最快更新弃妃有毒最新章节!

  那远山先生声情并茂的演说数次被打断,心中不悦之极,早就已经兴致全无;但说书人一向遵循善始善终的游戏规则,绝不能被听客问倒,否则,还不等于自砸招牌?

  他沉吟片刻,喝了一口水,重新酝酿情绪,一拍醒木,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说:“列公,既然问起安王为何要纳这甄七姑娘为妾,其中的道理一说就明白。俗话说,千娇百媚比不过门上楣,甄七姑娘固然是千好万好,却因这宝镜蒙尘的出身坏了大事。她若是许与一般世家子弟,自然是相得益彰,举案齐眉;可要嫁入十二道门档的亲王府当王妃,却又是踮着脚尖也不够,更不要说,如今的温府俨然已成文官之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皇上百般倚重,委以重任,她的身世便更为尴尬。因此才有了这第三桩喜事,正所谓恩怨情仇一锅粥,其中滋味谁能知?外人不过是看热闹,只有当事人才明白。提起这甄七姑娘,就不得不说到安王,要说当今世上,谁人可集铁血战神及嗜血杀神于一身,非安王莫属……”

  五位劲装男子听到这儿,齐齐地皱了眉头,其中一位年岁轻轻的男子看着领头男子,低低叫了一声:“郝大哥,这太过分……”

  郝青峰摇摇头,低声说:“听听也无妨,不过是流言蜚语罢了!还有一桩,任务紧急,你们只管好好喝酒吃肉,待会儿还要赶长路,不许惹是生非,听明白了?”

  “真是郁闷,咱们王爷就为这么一个女子被百姓烂嚼舌头了。”其中一个络腮胡子的一瞪眼,举起拳头在眼前晃了晃,不快地说,“要是长生在这里,只怕上去就将他的门牙撬下来!”

  “就是,那七......究竟有什么好,王爷为了她,不仅得罪了温相爷,还和太后闹了别扭,就连郝大哥,你也不得不离了王爷,远离了京城,真是不值得......”另一个圆脸大眼的也横眉立目地附和。

  这些侍卫都跟随安王多年征战,在他们眼里,王爷那不是人,是近乎神一样的存在,如何能听得别人随意议论自家主人?

  “住口!军令如山,王爷的决定,也是你们敢议论的吗?”郝青峰皱眉,轻斥几个手下,自己则侧耳继续去听那说书先生的书。

  “……说起来,这位安王爷也是情痴,为了这位七姑娘,不惜得罪自己的亲家翁温相爷,前段时间,天天派太医给甄七姑娘的母亲把脉,珍贵的药材流水一样进了伯府;为了赢得佳人的青睐,自己降尊屈贵,摆出亲王的仪仗亲自到三清观接她回府,一路多少路人围观?只是这位甄七姑娘却是个禀性刚烈之人,小小年纪便立下誓言,不论何等豪门,这一生绝不为妾;面对安王爷的一片深情,她一番铿锵言词说退了安王,又表示要为母亲祈福,自愿入三清观修行,其母一日不痊愈,她便一日不回府……”

  书生“啊唷”一声说:“先生说差了,方才不说七姑娘入了安王府吗?怎么这会儿又说她在三清观修行了?”

  说书先生捋着胡子说:“如假包换,甄七姑娘确确实实入了三清观修行,皇上下的旨,安王爷颁的旨,当日三清观还举行了的仪式,现场老百姓还观了礼,甄府与安王府的下人也都是这么说的,那还能有假?”

  那道听途说的商人听了,则不服气地说:“胡说八道,十二月初五,安王大摆仪仗出城,便是去三清观接的她,多少老百姓都看见了,那才不会假呢!她如今正在安王府里享福呢。”

  中年文士听到这里,摇摇头说:“两位都错了,京西甄府,百年清流世家,从来没有女子为妾,七姑娘怎么会有例外?安王与太后此番举动,已令甄府颜面无存,甄七姑娘不愿意忍辱偷生,早就上吊身亡,以死明志,驾返瑶池,可悲可叹可敬!”

  少年书生听了,口瞪目呆半天,说:“依着你们说的,一个女子的去处,倒出来了三种说法,还都有人亲眼所见,真是怪了!我就想知道,这位甄七姑娘究竟去了哪里?”

  他话音刚落,只见角落里五个劲装男子的其中一位站了起来,大步走到说书先生面前,重重扔了一两银子在方桌上。

  这说书先生每日口干唇燥,所得不过几百来文,突然见到这么一大锭赏银,顿时眼睛一亮,连忙作揖说:“多谢厚爱,多谢厚爱。”

  “我们大哥让我转告你一句话,你固然书说得不错,但若想脖子上脑袋安生,便得管好自己的嘴巴,这京城所谓的轶事,依我看不说也罢!”

  那远山先生顿时吓得腿脚发软,扶着方桌子,好半天挤出笑容说:“大爷请放心,小可明白了,自此永不再提今日之事。”

  大厅里一干旅客也吓得面无人色。

  那书生脸露不服之色,旁边的商人则拉拉他的衣袖,拿手在自己脖子上比划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书生立刻噤若寒蝉。

  过了一会儿,那五位劲装男子起身,戴好风帽,披上大氅,目不斜视地开门走了出去。

  片刻,杂沓的马蹄声边渐渐远去。

  这诡异的一幕,永远留在当日的听客心中,美丽而又谜一般的甄七姑娘便就此蒙上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春分过后,天气一下子回暖了。

  古月真人的精舍窗外已是一派早春景致,柳条树梢都罩着一层朦朦胧胧的绿意,不远处的菜地里油菜花零星开了几朵,有蜜蜂嗡嗡嗡地绕着转。

  “真人,今日伯府又派人来看这位七姑娘了?”大长公主边说边走到北窗下的炕上坐着,抬头问窗前站着的古月真人。

  窗子半掩,屋子里就能看见外面一丛藤萝刚冒了新芽,嫩嫩的黄绿色,十分惹眼。

  “是的,这次来的是府里的二姑娘,不过是面子情,做给大家看的,无非是表明这个七姑娘是真的罢了!”古月真人略带着些惆怅回答,想了想又转了话题,“长公主可否找到宝丫头的下落?”

  “唉,那丫头年纪虽小,却颇有点能耐,我私下派人找过,找到涿州线索便断了。”锦文大长公主说,“不过,如今我倒是能猜到她在那里了。”

  古月真人怔了怔,问:“哦,在哪里?”

  “应该是颍州。真人有所不知,思铭手下有个侍卫长,叫郝青峰的,自小跟着他,从没有分开过。此人在西北时便立了很多军功,思铭几次意欲给他功名,他本人却不愿离开,一直没有出仕。前些日子思铭忽然给他谋了一个差使,出任颍州都总管,统管颍州的八千兵马。”顿了顿,锦文大长公主看着古月真人肯定地说,“可想而知,她定然是在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