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婚
作者:墨玉飞蝗      更新:2020-11-19 02:42      字数:3654
  笔趣阁 www.biquge.ge,最快更新开国右相是我妻最新章节!

  程有趁着夜色逃离,心中却仍牵挂着景澜:为官做宰真不容易,竟比他出摊还起得早。

  景右相……哎。

  事出突然,方才景右相或许没想明白,等他想明白了,就该怪罪自己。这罪……不能让娘知道,更不能连累了她!现下……主动认错最好。

  回家假意出摊,没让娘起疑,估摸着朝会结束,他便心情复杂地走向相府。相府守门的家人认得他,招呼道:“程老板这么早?可是不巧,相爷今日身体不适,吩咐了不见客。”

  程有一惊,“相爷他……”

  “今早朝堂上相爷身体不适,皇上仁德宽厚,准相爷提早退朝。要不……”家人知道景澜颇重视程有,“我再去通禀一声。”

  “多谢!”程有忙道,“大哥,麻烦您对相爷说……程有来请罪。”

  家人面露疑惑,一扫他双手,露出了然的神色,“没带茶叶蛋?”

  程有心乱如麻地点头,哎,如果是忘带茶叶蛋就好了。

  不多时家人回来,程有又期待又害怕。

  “程老板,相爷果然不见客,但让我带句话给你:前事不计。今后你可以照样送吃的,只是相爷说这几日身体不好,吃不了那么多。”

  家人走了,程有也愣愣地转身,前事不计……这么大的事,他都没办法不计,景右相竟如此宽宏大度?嗯……有学问的人说话都拐弯抹角,得听背后的意思才管用。

  景右相这就是在暗示他……再不来往吧。

  也对,没被治罪就是天大的恩典,还指望着继续来往,他真是妄想。

  哎……程有又想把自己揍一顿。

  其实、其实昨晚的具体情景他记不得了,但失去意识之前,他确实抱着景右相摸过蹭过,后来……拿脚趾头想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听说男子房事出血最易病倒,也只有极粗鲁的人才会将对方弄出血。他,就是那等极粗鲁的人。

  罢了,今后,还是老老实实过日子吧。

  相府,“听香”小园。

  “身体不适”的景澜坐在迎春花丛旁的石桌边,沏上一壶清茶,自己与自己对弈。

  “主人当真不见他?”

  薛沐风静立一旁,景澜的脾性他最清楚,自己跟自己下棋,往往是在做十分重要的决断。

  “茶太烫,就该凉一凉。”吹了吹唇边的热茶,景澜将茶杯放在一旁。食中二指夹起一颗黑子,落盘,白子无处可逃,被收入囊中。

  薛沐风道:“明明是海量,装醉却装得惟妙惟肖,事后的情景更做得逼真。”

  景澜执子的手顿住,既无辜又可怜,“并非我有意诓他,只是灌过了头,他胡冲乱撞,半天摸不着门道,我有何办法?就连那血……也是他血气上涌,自己吐的。”

  说到这儿,一向八风吹不动的薛沐风面上十分精彩,“那还是怪你给他下药。”

  “不下药怎能成事?”景澜蹙眉,“只是少许平常人家买来增添乐趣的香。如今……”景澜又落一子,“我想他不会再来相府,只好做其他打算了。”

  “什么打算?”

  自小薛沐风就对景澜信手拈来层出不穷的主意点子深感敬佩,何况此次关乎终身大事,薛沐风非常关注。毕竟二人看似是主仆,实则……景澜拜相后多次警告他不许再称他为主人,可薛沐风死倔,景澜没办法。

  景澜眼观棋盘不予作答,打算他已有了。

  程有果真如景澜所料,再没出现。于是十天后,景澜使出绝技,一击必杀。

  那是步极好的棋,也是步极险的棋。

  第二日一早,程有与母亲张罗起成婚事宜。先前订下的媒婆李颇不满,说已经给程有相中了一家,也跟对方透过气,程有突然变卦,让她信誉何在。

  程老夫人忙说好话,说是二十多年前订得娃娃亲,打仗时失散了,以为这事就算了,没想到几日前竟又重逢,便决定成婚。又给媒婆李塞了些钱,说婚礼中各样物品采买,还得托她的门路。

  媒婆李立刻笑逐颜开,把她跟城中各大布商、绸缎商、珠宝商的交情数了一遍,又问婚配的是何方人士,是男是女。

  程有与母亲愣了。

  程老夫人到底经验丰富,含糊应道:“是男子,人长得很是标致,还有学问。”

  “呦?是个读书人?”媒婆李双目放光,“在何处赚钱?”

  程有十分无奈,总不能说,是金銮殿上当差的吧?

  “是……”程老夫人想了想,“相府的人。”

  “哦?”媒婆李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相府?右相景大人,还是左相谭大人?”

  “是……景右相府中。”

  “哎呀!”媒婆李猛地一拍程有肩膀,“程小子好福气!虽是下人,可毕竟见过大世面!都说宁娶大家奴,莫娶小家女,哎呀呀……”

  媒婆李又赞了好些话,程有并母亲很是尴尬。

  订好了东西,媒婆李离去,程老夫人往椅子上一坐,唉声叹气,“明明是喜事,怎让人这么担心呢。成亲那日,街坊邻居都来吃酒,如何是好?”

  程有挠头,“大伙儿……又不知道景右相的模样。”

  “迟早会知道!”程老夫人蹙眉,一脸无奈,“我看,我们是不得不搬入相府喽。”

  程有一愣,想反驳,自家虽清贫,但他……还不想走。

  “成了亲,我们就是朝廷命官亲属,官员亲属,不得经商。更何况住在咱家,给景右相丢脸,更叫邻居们议论,你我听得,景右相可能听得?他要管着国事,现下又怀了身孕,需滋补安养,你看咱家能行吗?”

  程有无言以对,娘说的,句句在理。

  “可是……我娶他,却是我跟他走……”程有一时难以想通。

  “谁叫人家是丞相,你就是个平头小民!”程老夫人气得骂道,“景右相甘愿委身于你,生养我程家骨肉,你一点小小让步,有何不可?”

  程有恍然大悟,没错,娘说得太对了。

  “所以,还是在家中拜堂,宾客不要太多,过得一夜,便入相府吧。这样的安排,景右相想必不会有异议。再者他成婚,朝廷的人估计也要请,你把咱们商量好的结果告诉他,看看他是怎么个意思?”

  大齐风俗,婚前双方不得见面,程有便去找薛沐风,薛沐风一字不差地把话带给景澜,又将景澜的答复回给程有。景澜说,一切听老夫人安排,圣上重省俭,他乃百官之首,更当遵从。相府暂不摆婚宴,过段时间邀请相熟的同僚朋友吃顿饭即可。

  程有跟着递上一个典雅大方的礼盒,“这是……吉服和聘礼。”

  薛沐风接过礼盒,转身要走,程有忍不住叫道:“薛兄弟!”

  薛沐风回头,程有脸色微红,“相爷身体可好?”

  薛沐风的神情瞬间有些古怪,“尚好。”

  “哦,多谢。”知道薛沐风话少,无法打听到更多,程有悻悻地走了。

  下朝归来,景澜一眼便看见了书案上扎着红绸的礼盒。打开礼盒,大红的喜服、腰带、配饰、靴子俱全。盒中更有淡青玉簪、黄玉玉佩各一枚、明珠一颗、老参一支。

  虽非名品,却礼数周全。

  景澜仍是平时的样子,薛沐风不知道此时他心中是真如表面一样,还是早已波澜翻涌。

  总之,仓促也好,简洁也罢,建平三年二月二十,程有与景澜顺顺利利地成亲了。

  婚礼从傍晚开始,程有租了两匹高头大马迎亲,于相府中接出一身红衣气质高华的景澜,二人并肩行马,一路吹吹打打,引得路人驻足观看。

  程有有些尴尬,无意间扭头一瞥,景澜正看向他,微微一笑。

  婚礼上,景澜绝佳的身材站在那里自是万般耀眼,程有穿上定做的吉服也硬朗壮实,相仿的个头,一个粗犷些,一个细致些,十分好看,十分相配。

  礼毕,程老夫人与二位新人向客人敬酒,媒婆李急切地与景澜攀谈,景澜轻描淡写应付过去,程有夫人又以他劳累为由,让他回里屋歇息。

  洞房是程有的卧室,打扫得干净整洁,桌上一对粗壮的红烛,摆着交杯酒,旁贴大红喜字。

  景澜坐在床边呆呆愣了一时,窗棱微响,他唇角一勾,转身打开窗户。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薛沐风一身黑衣站在月色中,“主人大喜,我怎能不来。”

  景澜微笑,“进来。”

  薛沐风却摇摇头,“主人洞房,我进入不妥。”

  “讲究真多。”景澜无奈,从袖中掏出个小酒瓶,“喜酒,给你留的。”

  “多谢。”

  薛沐风即刻喝起来,又陪景澜呆了一时,等程有待客完毕往洞房来,他便走了。

  程有今日一直很恍惚,此时周围寂静,繁星满天,他不恍惚了,却开始紧张。

  他,的的确确取了当朝右丞相,还是奉子成婚。

  此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各样皆好的景澜,正在洞房等着他。

  程有特意喝了些酒壮胆,又不敢喝多,生怕像上次一样一头栽过去。

  吸了口气踏进房门,红烛绰约中,景澜望着他,笑容让人心醉。他不敢与景澜对视,便着急地想话题,吞吞吐吐道:“你……饿吗?”

  景澜唇边笑意浓了三分,摇头。

  “哦。”程有走到桌边,动作僵硬地斟了两杯酒,“那……饮交杯酒吧。”

  “你坐。”景澜拍拍身旁。

  程有愣愣地坐下,一杯酒递给景澜,一杯酒自己拿着,手微抖。

  景澜先伸出胳膊,程有低头,十分不好意思地将胳膊绕过去,一饮而尽。

  “阿有。”景澜认真地叫道。

  程有心中一颤,面色通红,抬眼一看景澜的笑,又低下头去,“我……”

  景澜心中明白,道:“除了从前的称呼,今后无论你怎样叫我都好。”

  程有脸上更烫,阿澜他实在喊不出口,叫景澜又显得生分……预备了半天,他咬咬唇,小声道:“行、行波。”

  二人便端坐床边,一时无话,窗外柳叶沙沙。

  半晌后程有反应过来,道:“晚了,你明日还要上朝,早些休息。”

  程有心一横,开始宽衣,景澜却不动。

  “今夜乃你我新婚之夜。”

  言下之意,程有明白。

  他点点头,“嗯。但娘说了,你刚怀上,不宜……房事。”

  景澜一愣,“这些我不大懂……母亲既如此说,那就休息吧。”

  顿时,程有胸中生出股强烈的责任感,忍不住安慰:“你是头胎,自然不懂。有娘在,你放心。”

  景澜又笑了,那笑近在咫尺,程有心神荡漾。

  新婚之夜,便在和谐静谧的熟睡中度过。

  临睡前程有想,从那两枚茶叶蛋开始,他的生活便充满了亮丽的风景,那人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笑,便是这风景中粼粼的波澜。他是个粗人,可此时此刻,他却觉得自己的比喻,比那些文人才子的,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