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2019-10-05 15:46      字数:4820
  “若是不怕,则须诛身了。”

  良臣首先解答了田尔耕的疑惑,人犯不怕死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往死里办就是。

  你不怕死,我便成全你。

  所谓咱家要你六点死,多活一秒算我输。

  不知天性如此,还是历史必然,良臣现在有点像武周时期的酷吏来俊臣转变了。

  单从前和今日所为,套他个枉法阉寺都是轻的。

  然,良臣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错的,屁股决定脑袋。

  如赵盛杰这种有后台也有钱的富人,走大明体制内的法司途径,纵真是无恶不赦之辈,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说白了,大明律是治无权无势百姓的,对于官商这种人而言,大多时候是无效的。

  除非太祖复生。

  二叔为什么要在天启年间兴起大狱,粗暴对待东林党人呢,原因就在于不这么做不行。

  东林势力实在是强大,强大到即便二叔宰了那么多东林骨干,可崇祯一上台,东林党便死灰复燃,反攻倒算了。

  究其根本,还是官商二字。

  亦或士绅一体。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以二叔为首的阉党要改革,要振兴,要弄钱,唯一的下手对象只能是庞大的士绅官商集团。

  没办法,谁让国家的财富都集中在他们手中呢。

  打土豪,分田地这六个字,造反不二口决,治国同样如此。

  区别在于造反的烈度高,彻底推翻,死人无数。

  治国则须温和,缓缓图之,不死人或少死人而矣。

  毕竟,财富的聚敛过程,往往都是极其阴暗的。

  白手起家,勤劳致富的那些富人,只是那他和李大相公没有利益往来,白痴都不信。

  “既镇抚认为他们有罪,又何需有顾虑呢?…人犯不肯招,大胆用刑便是,真是死了,也不过是为民除害。”良臣说的正义凛然。

  田尔耕觉得这话肯定不对,但听着又似乎很有道理,一时不知如何反驳,只得喃喃道:“魏公公,话是如此,只是人若死了,这证据从何而来?”

  把人抓来就是为了弄证据,没有证据如何扳倒李三才?

  “人死,什么证据都能有,死人是不会对证的。”良臣说这话的时候,仰望星空,面色平静,似在观星赏月。

  田尔耕若有所思。

  良臣拿眼角余光瞥了眼对方,没有人天生就对用刑折磨人、杀人毫无心理负担的。人总是有所转变,进而一步步成为某种人。

  他希望田尔耕能够站在天然正义角度看待事情,这样一来,田尔耕的心理负担自会减弱。

  沾了第一滴血,就不愁不会沾第二滴。

  将来,还是要靠田大都督带着锦衣卫的同僚对东林进行大扫荡的。

  及早对其灌输正义杀人这个道理,还是很有用处的。

  田尔耕有没能明白这个意思,明白行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的道理,良臣暂时看不出。

  因为,对方始终沉默着。

  他想了想,一边弯腰去挑火堆,一边随口道:“镇抚如今做的是南镇,这事若成想来能入北镇,于这刑讯之道自需专研,不然,只怕叫那人犯小窥了镇抚…咱家未进宫前倒是读过些杂书,于此道稍通一二,镇抚若是有兴趣,不妨探讨一二。”

  闻言,田尔耕饶有兴趣:“还请公公赐教。”

  良臣点了点头,轻声道:“于犯人言,诛心大过诛身。死无对证固然好办,但总是缺了些力度,未免不美。故于刑讯,首当突破,击溃犯人的心理防线,如此才是上策。”

  “心理防线?”

  田尔耕首次接触这个名词,不知何意。

  “心理防线意指心中依仗。”良臣对于专业名词也不太懂,随口胡诌了句,尔后问田尔耕那赵盛杰所依仗为何。

  田尔耕不假思索道:“自是那东林李大相公。”

  良臣一击掌:“是咧,若非李三才,赵某人安敢小窥镇抚?…所以,镇抚便要叫他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李大相公救不得他!…不论何人,便是皇亲国戚落在镇抚手中,都得叫他知道,这世间除了镇抚以外,任何人都别想救他。要么痛快招,要么便是求死都不得。”

  “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田尔耕觉得魏公公说的大概是这个意思。

  “于犯人面前,镇抚便是天王老子。”良臣赞赏的点了点头,“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