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5
作者:孙瑞雪      更新:2020-11-23 15:42      字数:4532
  买的新帽子。”她拍着头上的旧帽子说:“妞妞帽子。”

  后来没办法,只好把那顶新帽子拿回家,把旧帽子藏起来,不断地告诉她,这个帽子也是妞妞的。

  孙瑞雪:活动和行为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语言。妞妞其实是在说:“……不是我的。” “……不是我的”是人的基本意识,是和他人共处的先决条件,等孩子长大成人,这个意识就会沉入潜意识中,成为自律的基础。

  四、 小霸王

  妞妞现在1岁8个月了。从一岁半开始,她就有很明显的占有倾向。

  不熟悉的人不能碰她的东西。一天,她发现小姐姐盖着她的被子,尖叫着从姐姐的身上拉下被子抱在自己怀里。小姐姐又拉起一条毛巾被盖上, 妞妞又冲过去把毛巾被抱在怀里。然后把自己所有盖的东西都绕成团抱紧。小姐姐说:“好吧,我不盖你的了。” 说完拉了一下我的被子。妞妞尖叫一声,吞吞吐吐地说:“不,妈妈… …被子。”

  她也不让任何人坐她的小椅子,睡她的床。更不让别人摸她的手和脸。也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直到她对这些食物没兴趣了,才允许别人拿走。

  孙瑞雪:

  “……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这是我们学校的习语之一。同样,别人也不可以拿或者支配我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习语之一。

  儿童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非常不一样。成人习惯于分享食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共享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这种情况儿童大一点会有所转变。但是,有些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这个特点,用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儿童,说儿童自私,有些家长甚至忧心忡忡,上纲上线。这完全没必要。

  拥有一样物质,才能得到这一物质背后的精神。如果拥有这一东西过于艰难,物质背后的精神就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被遗忘了。艰难的获得过程改变了儿童原有的目标,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如果儿童总是这样艰难地获得东西,他就会贪婪,也会出现其它心理问题。

  五 、 诅 咒

  2岁10个月开始,妞妞稍不如意便边哭边叫:“打死你,我打你!”然后挥舞着小拳头示威。过了些时候,她的词汇就更多了:“我捏你,我掐你!”甚至“我咬你, 我踢你,我抓你!”总之,所有能用的动词都用上了。 、

  在这之前遇到挫折或阻挠,她会大哭以示抗议。3岁后,妞妞使用的语言更令人惊讶:“我要把你撕成碎片!”“我把你的头割下来踢!”“让你夹在玻璃里,压成肉饼!”我不知道这些咒语是如何储存在她的小脑瓜里的。 现在妞妞4岁了,即使她很快乐的时候,也不忘突然诅咒我们一下。比如她正站在客厅中间唱歌,我们微笑着看她。突然她一转身,嘴角带着笑意说:“我把你、你、你们都踢到百货大楼去!”

  孙瑞雪:一岁多的儿童,当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妈妈”,“哎”,“妈妈,”“哎”,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这是儿童语言敏感早期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个发现又使他开始重复说一句话。语言的秘密何止于此!很快,儿童又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来了,妞妞就是这样。

  她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使用。成人很怕儿童使用诅咒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视诅咒为洪水猛兽。儿童感受到了这些语词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

  我们知道,语词的力量被原始人特别看重。原始人相信咒语会变为现实。中外大量的巫术小说和神话传说就来源于此。

  儿童可能在重复人类早期的足迹,在基本语言形成后(3岁左右),儿童突然转向使用这类“强有力”的词,而且使用得非常巧妙,常让大人吃一惊!但是,几个月后,这种语言就悄没声地过去了。

  很多成人在愤怒时会使用“诅咒”的语言。这是不是又回到了童年?

  喜欢说诅咒的话之后,儿童很快发现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发现使得他开始像一个文学家一样刻意追求、努力寻找一些更美妙的语词,甚至开始纠正大人的语言。

  进入小学后,儿童能够用语言为他的动机、他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服务,他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象成人一样,话语越来越成为一种自由的工具。

  第二章 0岁-2岁半(1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

  儿童对可以变化的玩具兴趣大,而人的想象力有限,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沙和水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幼儿园里有四个沙池,每个孩子入园时,无一例外都留恋沙子,这种留恋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带着孩子们到湖边、海边、植物园玩耍时,还是沙子抓他们的心。玩沙和玩水是连在一起的,孩子玩沙玩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玩水。

  小欧来幼儿园的第一天,进了沙池,抓起一把沙,沙从他的小手指缝中流出,落在手臂上,再从手臂上落下,这感觉让他惊喜万分。李宗林刚进幼儿园时,好动得不得了,但只要一进沙池,马上就变得宁静下来,能在沙池玩好几个小时,半年后,专注的品质形成了。回想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很难找到一个不爱沙子的孩子。

  沙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有人说沙发展了孩子的数学心智,我还没有琢磨出其中的道理。我的发现是:儿童对可以变化的玩具兴趣大,而人的想象力有限,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沙和水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沙如水一般,既是固体的,又是流体的,它变化无常又易被掌握,它那无穷尽的形态和用之不尽的玩法,从本质上满足了儿童创造和想像的本性。除了水之外,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比得上沙的奇妙,也没有任何一种玩具能如此多方面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最后,无一例外,孩子总是将水和沙融为一体,在沙水之间找到新的玩法。

  我常常看到,孩子们拿着各种小容器,一趟趟穿梭在班级和院落之间,一次只盛一点点水、一点点沙,几个小时乐此不疲地来来回回,那情景如天国一般。

  实际成人也乐意玩沙,在海边,大人踩在沙上,用这样的方法亲近自然,满足人那原始而永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的心理需要。

  哥哥,你别走

  今天气温较低,但户外空气湿润,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我们来到游乐场,孩子很少,但有一个小哥哥不离桓桓左右,想和桓桓玩。

  桓桓已经2岁3个月了。小男孩十分照顾他,看他骑着小车到转弯处或前方有障碍物时,小男孩都会加快步伐抢先跑到危险的地方。当桓桓停下车,要去玩其他设施时,小哥哥问他:“我可以玩你的小车吗?”

  桓桓一巴掌打在小男孩脸上!小男孩难受地“哎”了一声。我立刻告诉桓桓:“这是粗野的行为,请你向小哥哥道歉。”桓桓说:“对不起。”我说:“如果不想给小哥哥玩,你可以说不。”

  过了一会儿,桓桓又骑上小车,回头一看小哥哥没追来,就停下来看着小哥哥。

  小哥哥早已原谅了桓桓。他刚向桓桓跑了两步,楼上的妈妈喊他了,他立刻转身跑向妈妈的方向。桓桓追了几步小哥哥,发现追不上,坐在地上伤心地哇哇大哭。

  我跑过去抱起他,他伤心地用小拳头打着我,我给他解释了小哥哥走的原因,并说:“ 小哥哥喜欢你,老师也喜欢你,你心情不好,想哭就哭吧!”然后抱着他走来走去,过了好久他才慢慢安静下来,离开老师的怀抱,又去骑小车了。

  孙瑞雪:正常儿童有两个优秀的品行大孩子照顾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还手,不记仇。

  幼儿伤心时总是大哭。这是他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接而不掩饰。

  这说明的生命。即使对于成人来说,虽然我们有了强大的理智,但很多情况下,是情感状态决定着体验的丰富性、工作能力的发挥、决策的优劣以及生活的很多方面。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一系列正常的心理状态:小小孩受到关爱和帮助还没有什么感觉,但他简单地建立起一种安全感和秩序感;他不愿意时就用打对方来表达;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对大小孩产生了一种朦胧的依恋;他对大小孩的离去感到痛苦,这个痛苦的消解需要时间。

  大小孩自然地照顾小小孩,同时试着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被小小孩打时他并不生气;受到小小孩拒绝时也并不难过;事实上,大小孩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的发展和果实正在后面,可惜被他妈妈意外地打断了。

  妈妈们叫孩子时很少先观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谁知道有多少个宝贵的瞬间就被这样打断了?

  征求别人的意见

  2岁半的桓桓看见了文文的小摩托车,不加思索地骑了上去。王老师请他征求文文的同意,桓桓双手拇指与食指来回搓着,眉头微皱,表情严肃,快走到文文面前时,他的表情逐渐放松了,但还是很严肃 ,刚要张嘴,文文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似的,转身向地下室跑去。桓桓愣了一下,旋即回过神来,立刻去追文文。

  一直追到地下室入口处,文文用力敲门想进去,桓桓站在后面,非常安静地等着 ,希望文文静下来和他说话。等了1分钟,文文仍在那儿用力地敲着门,嘴里大喊着“开门!开门!” 桓桓似乎等不及了,在后面小声问:“哥哥,我可以玩你的车吗?”他声音太小了,文文根本没听见,继续在那儿敲门。桓桓又开始搓双手拇指与食指,眉头皱在一起。过了一会儿,桓桓发现文文没理他,失望地叹了口气。我以为他会放弃,没想到他又鼓起勇气,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问话,声音也比刚才大了很多。

  这回文文听见了,但并没有听清楚,他瞪着大眼睛疑惑地看着桓桓。桓桓立刻感觉到机会来了,微笑着对文文说:“哥哥,我可以玩你的车吗?” 桓桓的发音不太清楚,文文还是没听清,疑惑地转头看看我。桓桓的表情有点紧张,也用求助的眼神看我,我知道他需要我的帮助,立刻友好地对文文说:“文文,桓桓在问你是否愿意让他玩一会儿你的小车。”听了我的话,文文犹豫了一下,眼睛看着地面摇了摇头,见文文摇头,桓桓就像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似的,非常平静地走出地下室,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慢慢坐在游乐场的台子上,皱着眉头,出神地看着文文的车,看了好久,似乎在想着什么。忽然,他放松了眉头,叹了口气,跑向远处的滑梯。

  孙瑞雪:儿童刚刚开始形成自我、还不知道如何同别人沟通时,教师的启蒙非常重要。儿童提请求的心理过程和成人的没有根本区别,但儿童心里没有世俗的考虑。和成人相比,儿童是一个心理的存在者而不是社会的存在者,交往对他的心理影响远远超过实际的交往内容。在交往中学会遵守秩序、调整自己,为将来孩子的人际关系智能打下基础。

  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桓桓出色的心理调节能力。

  语言的敏感期

  乐乐2岁6个月了,大约三十天左右的时间里,他见谁学谁说话。

  妈妈:“乐乐,请你不要打扰我,到外面活动活动好吗?” 乐乐:“乐乐,请你不要打扰我,到外面活动活动好吗?” 妈妈:“乐乐,讲完故事去睡觉好吗?”

  乐乐:“乐乐,讲完故事去睡觉好吗?”

  妈妈:“多喝水,就不容易生病。”

  乐乐:“多喝水,就不容易生病。”

  奶奶:“乐乐,你尿完没有?”(奶奶带她去大小便)

  乐乐:“乐乐,你尿完没有?”

  老师:“乐乐,你真勇敢,真棒。”

  乐乐:“乐乐,你真勇敢,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