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改变?
作者:易楚      更新:2020-12-05 11:40      字数:3052
  笔趣阁 www.biquge.ge,最快更新长乐夜未央最新章节!

  “这……这是……这是要逼死燕王吗?”

  王不由失声惊呼。

  御史中丞被主官的话吓了一跳,手中的银印立刻就压错了地方,连忙手忙脚乱地修补印泥,重新钤押。

  尚书令站在漆几前,听到御史大夫的话,神色却是一点都没有变,仍旧是一本正经地言道:“御史大夫何出此言?此乃诫敕,言辞不厉何以诫之?”

  其实,惊呼之后,王也就平静了不少,苦笑着摇了摇头,便将玺书交予御史中丞:“先处置此诏。”

  中丞连忙放下御史大夫的银印,起身接过那份玺书,随即便向王请退。

  待御史中丞离开,尚书令便也向御史大夫告辞了。王心念一动,却是伸手虚按了一下:“不忙。”

  尚书令一愣,不由也好奇了。

  “御史大夫?”

  “仆有一事相问。”王示意对方坐下。

  尚书令左右打量了一下,不由苦笑,直接在御史大夫面前的漆几前坐下。

  “御史大夫但言。”坐下后,尚书令便低头言道。

  王斟酌了一下,方道:“君亦知,长公主等人伏法一事,诏书为仆所出。”

  尚书令点头——尚书台虽然也会制诏,但是,主要还是还是处理奏书,按汉制,御史大夫方是制诏之人。

  “君可知,大将军为何用‘皇帝陛下、大将军下诏书曰’之句?”王没有在那句话的内容上用什么语气,十分平静地说了出来,仿佛只是有些好奇大将军的用意。

  没等御史大夫说完,尚书令便发出了一声:“咦?”

  “尚书令?”王挑眉。

  尚书令敛去惊讶之色,笑道:“仆甚意外。”

  “哦?”王一脸兴味地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尚书令道:“少帝方即位时,吾令……嗯……即光禄勋,当时,其为尚书令……”

  “吾知此事。”王打断了对方的解释,不想在这种事情上纠缠。

  尚书令笑了笑:“张令当初以此制草诏,大将军阅后,令尚书重拟。”

  “哦?”王不由惊讶。

  “所以,方才,仆有些惊讶。”尚书令解释,“本以为大将军不会用此制也。”

  王点了点头,却更加好奇了:“大将军可曾言明,当初为何不用此制?”

  尚书令摇头:“仆不知。”他当初只是给事尚书而已,大将军即便有所解释,也不会是他能知道的。

  王了然,一脸歉意地向对方颌首,随即还是问了一句:“此制为先帝所开?”

  尚书令点头:“当是如此。”见王仍然有开口的意思,他干脆直接说明了。

  尚书令道:“仆曾阅尚书台所存旧诏,元狩四年之前,未曾见此诏。”

  能当上尚书令,他又怎么会是愚钝之辈?王这几句话问出来,他怎么可能还不明白这位御史大夫究竟要问什么?

  王点了点头,没有再问,而是十分客气地向尚书令道了谢:“有劳尚书令为我释惑。”

  “不敢。”尚书令连忙起身,“若君无它事,仆即告辞。”

  “自然。”王也站起身,“足下适意。”

  将尚书令送出堂,又看着其出了院门,王才重较回座,也才有心思重新思索自己的疑问。

  ——霍光为什么忽然就用起这种文法了?

  思索片刻,王便陡然惊出一身冷汗。

  ——霍光想借机表明什么……

  王以郡县吏积功,稍迁为被阳令,他入仕不算很晚,但是真正为吏,能看到天子诏书的时候,已经是卫青薨后了。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卫青权势的了解。

  当然,只是一介小吏的他也没有多么认真地关注过卫青的情况——那人离他太遥远了……

  ——若是关注过,他就不会不知道卫青在世时的诏书制式竟是如此了!

  ——当然,可能不是全部,但是,这种格式……与“群臣下大将军”一样,表明的是天子的态度与大将军的权势!

  ……

  ……于是……

  ——在成为大司马大将军的第八年,霍光终于决定向所有人表明他的地位与权势了吗?

  王不由冷汗淋漓。

  他甚至想到——尚书令之前的解释是否也是出自霍光的授意呢?

  新上任的御史大夫有些担心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呢……

  ——他一再地追问……是不是会被霍光看作……是他对霍光的决定有些不满了呢?

  很显然,王多虑了。

  但是,同样想到这一点的刘弗陵却不能不多虑了。

  当夜的事情,中外真正了解全部情况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知道也相信霍光对外做出的解释,因此,在所有人看来,刘弗陵与霍光并没有任何矛盾。

  无论出于何况考虑,很明显,霍光本人也无意破坏这个现状,因此,臣子所上的奏书与皇帝所下的玺书仍然如往常一样,由尚书台整理后,送至天子寝宫。

  ——当然,与以往也略有一些不同。

  ——比如说,现在,刘弗陵所见的那些都是已经处理过的,而以往,所有的处理至少是从刘弗陵这里取走之后才正式颁下的。

  在明白这一点之后,刘弗陵的心情十分不好。

  这一点直接影响了他的病况——十数日下来,少年天子的病情并没有明显的好转。

  在看到已经发出的两份玺书时,刘弗陵的脸色霎时苍白。

  “主上!”金建有些担忧地出声相询。

  从九月己巳开始,侍中、中常侍都无法再入禁中,直到今天,霍光忽然召见金建,并让其将这些奏书与玺书送呈天子。金建这才有机会再次见年少的皇帝。

  刘弗陵猛然抬头,盯着自己曾经的亲信与友人道:“霍光欲行大逆之举,然否?”

  金建吓了一跳,连退数步才重新站定,却已经是一头冷汗了。

  “主上!”金建抹了一把额头,有些疲惫地道,“主上,大将军若有大逆之心,主上何以能如此质问?”

  刘弗陵眼中的眸光一敛,神色却更显凶狠。

  “汝之言为何意?”少年天子严厉地质问。

  金建跪下叩首,方要说什么,又膝行向前,靠近了刘弗陵才开口:“主上恕臣不敬……”

  “恕卿无罪。”少年天子很爽快地摆手,神色却依旧凶恶而且严厉,“朕愿望其详。”

  金建叩首,却忍不住苦笑。

  “臣知左将军等与长公主所谋……若其谋成,主上将如何?”金建说得含混,但是,刘弗陵如何没有听说出其中的意思。

  ——依霍光之言,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等人与长公主合谋,伏诛霍光之后便征立燕王。

  ——既然要立燕王,他这个少帝将如何?

  ——不言而喻!

  刘弗陵的脸色惨白。

  ——霍光完全可以让他死!

  ——凶手都是现成的!

  ——他死了,再另立宗室,霍光仍将是大汉的忠臣!

  刘弗陵握紧了拳头,恶狠狠地瞪着金建,半晌才按捺下满腹的不悦,缓缓道:“朕今日方知,建亦善辩矣!”

  金建再拜稽首,却是没有说话。

  ——他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才好……才对了。

  “起。”刘弗陵撇了撇嘴,终究是让金建先起身再说。

  “建可知大将军有何打算?”刘弗陵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

  金建一愣,随即便摇了摇头。

  “大将军从未与臣言及军政之事。”金建说得很坦然。

  ——虽然兄长是霍光的女婿,但是,一直以来,他们兄弟都是刘弗陵最宠信的近臣,霍光怎么可能与他们说自己的计划?

  刘弗陵垂下眼,沉默片刻方道:“此狱是何人所治?”

  金建一愣,心中不无惊讶——这位少帝竟连这样的事情都不知道吗?

  “事涉长公主、燕王,大将军与君侯命宗正刘德主治此狱。”

  刘弗陵讶然,半晌才道:“大将军果然缜密……”

  金建没有接话,只是低头侍立。

  刘弗陵见金建一再沉默,心中更觉不满,然而,金建是列侯,他不能随意对待,因此,强自按捺了许久,他才道:“建可知此玺书的内容?”

  “臣不知。”金建抬头,一脸惊讶——他怎么可能知道?

  刘弗陵立刻递出一份简册:“君可一观。”

  旁边侍立的宦者立刻接了那份简册,将之奉给金建,金建只能接过,展开,认真地看了一遍。

  “臣听闻,此乃御史大夫上书,陛下制曰‘可’之后,御史大夫方制诏的。”金建不明白刘弗陵的意思,只能陈述自己所知。

  “君当知不明?”刘弗陵冷笑,却没有再与他绕圈子,而是直接说了书中让自己愤怒的部分:“皇帝陛下大将军下诏书曰……”

  金建恍然大悟,却不知如何与天子解释。

  “君欲言?”刘弗陵一直盯着金建,如何看不出他的想法?

  金建苦笑,却只能点头:“此诏之制无误。”

  “哦?”刘弗陵眯眼,“朕却不知此诏何以无误。因大将军之命?”

  金建摇头,叹了一口气,对刘弗陵道:“非大将军之命,此乃先帝曾用之制。”

  刘弗陵陡然明白过来,咬牙说出两个字:“卫。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