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回乡
作者:端咖啡      更新:2019-10-19 09:36      字数:6770
  时候已是初冬,杨行这次离开黄鹤门,回去生养他的家乡,距他入门时起,已是整整十年了。

  两人当夜就从庶务峰往南出黄鹤山,沿汉水支流南下,行了一夜,有修为在身,也不觉疲累。天色正是黎明前的晦暗时,正好到了一处梅林,王喜指着河对岸一个萧索的村庄道:“那便是东津村了。”

  面前这条汉水的支流,当地人也叫汉水。只有数十丈宽,在凡人眼中算是一条大河,但杨行看来,和小溪无异。清晨没什么风,河面上有薄薄的雾霭流转,雾气和水里都没有灵气的痕迹,水面波平如镜。他夹着王喜,提足运气,几个起落,就飞到了对岸。

  岸这边刚降过霜,麦田连绵成片。杨行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喜欢在河边望着对岸的群山,他此时回头望去,能看见极远处还有些淡青色的连绵。这里离黄鹤山已经远了,那可能是鹤翼峰的余脉吧。穿过麦田就是村里了,杨行下意识的捏紧拳头,竟有些近乡情怯。

  这一路多亏王喜带路,他不用操心迷失方向。回乡后的事务也要靠王喜来联络。

  关于王喜,杨行这一路也想通了。听到罗长老的提醒时,他第一反应是愤怒,自己对王喜那么好,他居然还想投别家;继而是无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无所谓忠诚和背叛。王喜所求的,其实和自己一样,无非就是修为更进一步,只不过有点不择手段罢了。

  但不这样,他怎能从铁门山到庶务峰,又从庶务峰到霍山去?以前自己能帮他,他就只能依附自己;现在他能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人了,就又动了别的心思。

  不过他还是受小聪明的局限,不知道更高层次是有自己的规则的。若随意接受他人的攀附,岂不是鼓励自己手下人去攀附比自己更高的人?王喜看不到这一点,跟他一直所处的底层格局有关。

  看着跑前跑后、不知内情的王喜,杨行想:师尊告诉我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罗长老却教我“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罗长老对我,也是这样吗?

  ----------

  王家在东津村是大姓,族中有人任过鹤歇峰的外门弟子,一直和黄鹤门保持着联系。两人来之前,王家就得到消息,全族人扶老携幼在村口等着。见杨行他们过来,几个族老模样的老者出来参拜,继而全族老少都跪下高呼道:上仙!神仙老爷!

  杨行这样的筑基修士,在他们看来,就是山中来的仙人了。

  杨行让他们起身,无意与他们交谈,灵识在人群中搜寻着。“虎子!”他对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叫道。

  王虎闻言,走出人群。他先前壮实的身子如今更是魁梧了,二十岁的年纪风华正茂,脸色却有些枯黄。

  杨行有些激动,有很多话想说:你知道吗?山里真的有神仙!修道了可以不吃不喝、飞天遁地!我去过山谷冒险,下过湖底潜水,还有其他好多好多千奇百怪的遭遇!但当着众人,他有些不知从何说起。

  他挥挥手屏退众人,对王虎说:“我...”

  王虎的脸上却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了动嘴唇,没有出声,然而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神仙老爷!”

  杨行打了个寒噤,这才觉出仙凡有别:他和虎子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了。

  王虎说着这些年的遭遇。他父亲早年习了点粗浅的道法,一直是家族的道,“那我呢?你看看我还行不行?”

  杨行捏住王虎的手腕查探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你也无法修炼。”

  “好你个杨行!若不是我,你哪有今天?”王虎有些气急败坏,抓着杨行的衣领说道,“十年前若留下的是我,回来的是你...”

  杨行任凭王虎撕扯,不知怎么跟他解释。还好王喜反应过来,将王虎架走了。

  他不禁感叹:唉!大道无情,有多少人心向往之,奋力求之,却发现,大道之门从未对他们打开过。自己身具灵脉,简直是万幸;身具灵脉而能被发掘,又是万幸中的万幸了!

  ----------

  来到村中杨家所在,他原来住的土坯房已变作了高大的砖瓦房,门脸连着院墙,单看开间,竟有十多进。这里和王家一样,也有几十个族人等候着了。

  王喜家因为王喜的缘故,都超过了王虎家里,更何况杨行家呢?不仅在城里做生意的叔父回来了,连他未曾见过的其他族人,也都沾光做了地主,请了好些长工。

  杨行却有些隔膜,不知道这些恭敬的笑脸背后,有多少人当他是亲戚,或是求仙的阶梯?

  “杨行!你果然长大了!”一阵浑厚的声音响起,杨行一听,便知是从小收养他、给他饭吃的叔父。“唉,二哥二嫂要能见到这一天,不知该多高兴。”叔父叹道。

  “叔父!”杨行动情的叫了声,又左右望望,问道,“婶子呢?”

  “额...你婶子病了,起不来床。”叔父有些尴尬,“你要记得,我那兄嫂去世之时,是将你托付给了你伯父,你伯父却跑得远远的。你婶子虽对你不好,但也将你养大。”

  杨行点点头:“叔父的恩情,我永远记得。”

  叔父知道杨行从小就心思甚重,心结难解,但好在明事理,有他这句话就行。

  这时王喜也赶了过来,众人便都回到里屋。杨行当场表示,要在族中拣选有资质的孩童,带去修炼仙法。大家喜不自胜,屋里一下就喧闹起来。连“病得起不来床”的婶子也赶忙出来了。

  杨家小辈由大人领着站成一排,杨行挨个扣住手腕,以灵气渡脉查探。最后一名衣衫华贵的小孩查探过,没一个身具灵脉的。杨行摇了摇头,十多个小孩查探过来,他竟有些疲惫了。

  “杨行,是我对不住你,你别牵累孩子!”婶子忽然跪地,抱住最后那个衣衫华贵的小孩叫喊道,“你把幸儿带走吧,让他做神仙去吧!”说着就要扑上来。

  王喜赶忙上前将她拉开。

  杨行见她之前还装病不见,现在却为了孩子跪地相求,心中对她最后一丝怨恨也无影无踪,叹了口气走出门去,留下王喜给他们解释。

  门外是一个大院子,院旁的廊柱边站了一个圆脸的小孩,头戴一道。

  听叔父说,宏儿就是王虎的弟弟王宏,那个躲在哥哥身后的害羞少年。杨行有些唏嘘:以前他和虎子性情相近,现在宅生和宏儿也相处得来。可是修士在灵山,凡人在俗世,本就很难相见;修士与天争寿,凡人却在衰老,这就是仙凡之别。他和虎子的交情已经不像从前,宅生和宏儿的交情也将过去。

  正要让叔父留步,杨行猛然见到,村尾一户人家门户大开。他颤声问道:“这家的拐子不是早走了么,怎么屋里还有人?”

  叔父说道:“拐子一直在村里啊!怕是就你走的那一阵离开了一段时日,后来便回来了。”

  杨行再也等不及,飞身进入拐子家,穿过院子,果然在后面灶房里,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拐子一手拄着拐,一手端着碗,咧开大嘴笑道:“十年不见,你竟筑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