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作者:长胖      更新:2019-10-06 23:07      字数:10800
  “你会武艺吗?有什么擅长的吗?”小吏看着纪灵,瞄了一眼纪灵背着的长布包,语速飞快地问道。

  “会武艺,擅长用三尖两刃刀!”

  “好,那你去那边找郭盛大人!”小吏一听纪灵会武艺,对他示意。

  “好的。”纪灵转身,向小吏说的方向走去。

  郭盛正坐在木屋前,考核这些会武艺的大汉。

  如果武艺过关的话,就直接授予伍长的职位。

  如果更优秀,郭盛会直接让他担任什长。

  典韦一脸沉默地站在郭盛身后,腰间挎着一把大刀,垂手而立。

  “武艺在普通人中算是可以!”郭盛看着眼前这精悍的男子,心中对其有了评价。

  “大人!”精悍男子中等身材,演练完自己祖传的刀法,收刀而立,拱手说道。

  “很好,你过关了,先担任伍长一职,日后希望你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继续升官进职!”

  “谢大人!”精悍男子面色一喜,拱手施礼。

  精悍男子家里世代都是农民,所谓自己祖传的刀法,也不过是祖上曾经当过几年兵,战场上学会的刀法,回到家乡教给了后代。

  虽然没有太多奥妙,但是招数简洁,直指要害,郭盛也就算他过关。

  “下一个!”郭盛微笑着点点头。

  一名大汉走了上去,拱手说道,

  “郭大人,俺会使大刀!”

  “没带武器的话,从旁边兵器架上挑一件你趁手的!”

  郭盛说道。

  “是,大人!”大汉答应一声,走向一旁的兵器架,试了试分量,选了一把合适的大刀,演练了一套刀法。

  ……

  “下一个。”

  郭盛看着眼前的纪灵。

  “好一条大汉!”郭盛心中赞叹一声。

  眼前纪灵身高八尺有余,高高的鼻梁,膀大腰圆,身后背着一个长布包,一股凶悍的气息扑面而来。

  “郭大人,在下纪灵,青州人,擅长三尖两刃刀!”

  “纪灵?没想到自己这次招兵,竟然网出了一条大鱼!”

  郭盛面色不变,温和地点点头,说道,“那就开始吧!”

  “是!”纪灵解下背着的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杆由上等的精铁打造的三尖两刃刀,足有五十多斤。

  “这可是父亲当年花费了家中大半银两才给自己打造的!”每当手中握着这把凝结着父亲期望的三尖两刃刀,纪灵心中总是澎湃着热浪!

  家里不富裕,在乡里算是一个落魄的小财主,父亲为了支持自己习武,不仅到处遍请名师,还给自己银两让自己外出寻访。

  “今天,我出来参军,正是父亲生前所期望的好男儿浴血沙场吧!”

  心思电转,纪灵想了很多,瞬间眼神坚定,举起了手中的三尖两刃刀。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一招斜向撩砍,带出了漫天的刀光。

  “好武艺!”郭盛赞叹一声。

  纪灵左冲右突,手中的三尖两刃刀时而厚重,时而灵活,凛冽的刀光弥漫周身。

  “刷!”

  纪灵收刀而立,看着郭盛。

  “壮士当真是一身好武艺!”郭盛连连赞叹,走上前来,大声说道,

  “从今天开始,壮士你担任我帐下的牙门将军!”

  “多谢大人!”

  纪灵一听郭盛如此重视自己,当即大喜。

  “噗通”

  纪灵单膝跪地,大声说道:“多谢大人厚爱,纪灵定当竭尽所能,报效将军!”

  “纪将军快快请起。”郭盛笑眯眯地扶起纪灵。

  ……

  纪灵此人在正史上记载不多,只是说他是袁术麾下的大将,统领三万大军去进攻小沛的刘备,结果吕布前来劝架,成全了吕布辕门射戟的威名。

  不过《三国演义》中,纪灵算是不折不扣的状态型猛将。

  当己方军队占据优势,心中有底的时候,纪灵能够跟关二爷打到三十回合而不分胜负。

  但若是己方处于劣势,四处奔逃之时,纪灵十个回合就被张翼德爆喝一声,挑于马下。

  综合来看,纪灵全盛时期的武力应当是十分不错。

  “纪灵的性格是个大缺陷,还需要不断地打磨提升!”

  郭盛心中对纪灵已经有了计较,只要能够成功提升纪灵的心理素质,自己就多了一个能够和关二爷大战三十回合的猛将,这笔买卖很是划算。

  ……

  公元187年,郭盛已经来到泰山郡两年了。

  泰山郡在郭盛的努力下,钱粮富足,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氛。

  “听说前几日,青州东莱郡的一名小吏,为了报答郡里的赏识提拔之恩,竟然冒着得罪州府的危险,去洛阳毁掉了州府的奏章。”

  此时正是中午,典雅的凉亭内,摆着一张石桌,郭盛正在与孙乾商议政务。

  谈完了正事,孙乾想起来前几日一名青州故友跟他说的消息,对郭盛说道。

  这名小吏如此忠义,倒也真是一件奇闻。

  孙乾在心底里也很是佩服。

  “不知这位小吏叫甚么名字?”郭盛听罢,心中一动,看着孙乾询问道。

  这名小吏的事迹听起来似乎很熟悉的样子。

  应该是历史中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孙乾对其也非常佩服,特意打听了他的姓名,”孙乾笑着说道,眼中有着一丝敬佩,说道,

  “他是东莱郡黄县人,名叫太史慈!”

  “太史慈!”这个名字郭盛当然熟悉,这可是三国中难得的忠义并存的猛将。

  不仅仅自身武艺过人,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太史慈的忠诚与信义。

  “太史慈家中还有一个老母,平日里十分孝顺。”孙乾叹了一口气,惋惜地说道,

  “可惜,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今太史慈得罪了青州府,只能出逃辽东,其老母亲孤身一人留在家中,生活怕是不易呀!”

  “哦?”郭盛点点头,说道,“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忠义之人!”

  “这件事情我不知道还则罢了,如今既然传入了我的耳朵,我却是要对这忠义之人伸出援助之手,帮扶一把!”

  郭盛心中暗暗加了一句,太史慈就是我的人了,你我二人有缘呐!

  “孙乾,即日起你就带着一队人去悄悄把太史慈的老母亲接回泰山郡府,好好赡养老人,这也是我们对太史慈的帮助,毕竟这样的忠义之人可真是少见呐!”

  “是!”孙乾面色一喜,答应道。

  心思聪敏的他自然是猜到了自己主公的用意,自然是要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孙乾回去准备了一辆马车,简单收拾一番,带着郭盛拨给他的一百名亲兵,一行人快速赶往青州东莱郡。

  东莱郡与泰山郡路途遥远,一来一回所需时日漫长,郭盛一边练兵,处理公务,一边静静等候。

  ……

  郭盛对于太史慈的确非常重视。

  因为太史慈在历史中可是东吴政权中一位响当当的大将,不仅帮助孙家扫平了江东,其后一直负责镇压南边诸君,政绩斐然。

  太史慈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面容英俊,须髯俊美,猿臂善射。

  二十多岁的时候,也就是现在,他身为东莱郡府的小吏,因为替郡府做事,奋不顾身,毁掉了青州府里上奏洛阳的奏章,因为这份奏章对东莱郡十分不利。

  于是,太史慈让青州府吃了一个大亏,州府对其很是记恨。

  东莱郡虽然与州府一直很不对付,但是,也不愿意花费巨大代价保住这立了大功的太史慈,当然,也可能是没有能力保住。

  太史慈无奈之下,只能逃奔辽东去避难。

  在历史上,过了几年,公元193年,孔融偶然听说了太史慈的事迹,十分称奇,于是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适逢孔融为对付黄巾军,被围困于都昌。

  太史慈从辽东返家,母亲对他说:“虽然你和孔北海未尝相见,但自从你出行后,北海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为贼所围困,你应该赴身相助。”

  于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后,便独自径往都昌而行,前去帮助孔融。

  太史慈孤身一人冲透了黄巾军的包围,杀进了都昌城中。奈何孔融被黄巾军吓破了胆,不听从太史慈出城作战的命令,只是守城。

  结果黄巾军越围越密,情况越来越危急。

  这个时候,孔融想派人突围去求救刘备。结果麾下无人敢去。

  太史慈挺身而出,略施小计,装作出城练习射靶,麻痹黄巾军后杀出重围,回头射杀追兵,百发百中,于是敌兵不敢再追。

  太史慈成功请来刘备的援兵,孔融这才得救。

  后来,太史慈跟随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作战,但是很遗憾,刘繇没有听从麾下谋士任命太史慈为大将的建议,并不重视太史慈,只让他去侦查军情。

  太史慈带着一个小兵,在神亭撞上了孙策。

  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都是他麾下的猛将,如黄盖、韩当、宋谦等人。

  太史慈没有逃跑,毫不畏惧上前相斗,正与孙策对战。孙策刺向太史慈的座下马,拔出了太史慈颈后的手戟,与此同时,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

  过了一会,两家军队都开到了神亭,众人才罢战解散。

  这是正史中对太史慈勇猛程度的描写。

  太史慈面对“小霸王”孙策及众多江东猛将,毫不退避,反而主动上前,欲要击杀被众人环绕保护的孙策。

  最终虽然没能成功,但是能够在一众东吴猛将包围中成功撤走,足以看出太史慈的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