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年后过渡
作者:曾鄫      更新:2019-10-07 10:43      字数:6528
  方伶俐回南鹏的车跟龙明珠是同一个车次,只是晚了一天。在南鹏火车站出口处,龙明珠和刘益之站在那里,等着火车到站。

  龙明珠拉着刘益之的手,轻轻地晃动着,时不时地转头看一眼刘益之,眼角都含着笑。刘益之时不时地回看一眼,嘴角带着笑,但眼神还是有点飘忽。

  火车进站了,开始有人出来了。龙明珠放开了刘益之的手,走到了前面,努力地扫描着出来的每一个旅客,不一会就找到了目标。

  “姐!可想死我了!”龙明珠不顾不管地冲上去,一把抱住方伶俐,好像分别了不知多久终于重逢了。

  “起开!起开!”方伶俐却嫌弃地说道,“前天我才送你上的车,才分开两天,你有毛病啊。”

  “我就是想你了。”龙明珠就像一只树袋熊,挂在方伶俐身上,不管怎么嫌弃,就是不肯下来。

  刘益之说了声:“伶俐,新年好!”然后自觉地上前,拿起了行李。

  “老刘,新年好!”方伶俐看了一眼刘益之,又看了一眼龙明珠,眼睛里闪过一份猜疑,但还是没有开口。

  回到出租屋里,方伶俐扫了一眼屋里,皱着眉头问道:“你们怎么不买菜,晚上吃啥?”

  “今天去契娘家拜年,在她家吃饭。”龙明珠笑嘻嘻地答道。

  “嗯——,”方伶俐鼻子抽动了两下,“这屋里什么味?你们俩怎么这么懒,也不知道好好收拾下。”

  “好了好了,就跟容嬷嬷一样烦。赶紧去洗个热水澡,休息下,还要去拜年呢!”龙明珠看了一眼刘益之,微红着脸推搡着方伶俐。

  “好好,不要推我了,我要找衣服。”

  龙明珠和方伶俐有村委会的单人宿舍,但缺点就是没有热水器和厨房,所以必须来刘益之出租屋里洗澡,尤其是冬天,两人都觉得不方便。

  “对了,新屋收拾好了吗?”方伶俐一边翻着衣服,一边问道。

  211栋和212栋已经过户了,212栋也是8层,只是每层四户,除了三户一房一厅,还多了一户两房一厅,每一层面积要大不少。以前第8层是房东顾大成一家住的,三间大卧室,一间大客厅,厨房、卫生间齐全,装修得非常漂亮。只需修补下稍微破旧的地方,再粉刷一遍墙就行了。7楼和8楼之间多加了一道铁门,安全有保障,最妙的是还有半边对不对?”

  “没错,就是这个理。”黄惠民点头道。要是跟一些“土大户”城中村那样,关村村民每年能分几万十几万,除了移民国外必须注销户口的之外,傻子才迁户呢。而且还能吸引外来落户人口,增加户籍人口。

  “可是村里真的没地了,没地就没有发展空间了。”黄惠民的脸又愁苦起来。成立股份公司,那些楼房肯定入不了公账,实际上还是个人的。公司还是没钱,还是一个死循环。

  刘益之从包里掏出一份南鹏市地图,在关村附近点了一下,“黄哥,这里不是有块空地啊。”

  这块地叫做鹊山,以前是个大山包。八九十年代南鹏大建设,需要大量的土石方,鹊山离得最近,直接被挖成了一个大坑。到了九几年成了南鹏市的垃圾填埋场,用了两三年后,因为是属于市中心区,太影响市容和环境,便被叫停了,填上一层土成了一个近四百亩的空地。只是走近去还能闻到恶臭味,谁也不想要,于是就荒在那里了。过了一年,附近的上朗村捏着鼻子收了它,结果没两年就成了聚宝盆。

  “鹊山,这里是垃圾场啊!”

  “垃圾可以移走的。关键是这里位置好,旁边就是南鹏科技园啊。”

  是啊,旁边就是南鹏科技园,那个后世的华夏第一街道办。

  “不是还隔着条朗河吗?”

  “那叫河?才三四米宽,那就是条沟!”刘益之纠正道,“而且书上说,有沟必火!”

  “有沟必火?哪本风水书说的?”黄惠民也知道,朗河那个宽度,撑根杆子就能跳过去了,是沟真没错。

  “黄哥,不要纠结这个事。我们花点钱,把这段河沟变成暗渠,上面变成马路平地,不就跟沿山区的这个科技园连在一起了吗?再拉人来投资,花些钱把垃圾清走,修建一座餐饮、购物、娱乐一体的大商场。旁边科技园几千家公司,几十万员工,各个薪水都不低,你说会不会火?”

  黄惠民的眼睛快要变成钱串串了。

  刘益之还有一番话没有说出来,这个鹊山比你想象的还要火。为什么?十年后南鹏修地铁,科技园必须要有一个地铁站。可这里的企业,个顶个的不差钱,产业大楼一栋修得比一栋高。在这高楼林立的情况下,通一条地铁过去问题不大,在地下挖个地铁站就有大问题了。而且这里每天几十万人上下班,地铁站不能小,所以科技园的地底下根本没空间修,只能挪到鹊山来了。这里紧挨着科技园,前后站之间的距离合适,空间又足够大。有了这个地铁站,鹊山的商业中心就成了南鹏市繁华地段之一了。

  拥有这样物业的关村,岂不是日进斗金啊?

  不过有前面的利好,就已经足够吸引黄惠民主动申请去接受鹊山了。

  这么好一块地,为什么没人去抢呢?想想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到房地产大爆发的时候,黄金地段多的是,地产商都忙不过来。而且现在大家的目光大部分都集中在红岭区,还顾不上这头,所以这个时候正是关村捡漏的最佳时机。而且以前鹊山在最初是属于关村的,后来被征用了。现在正是名正言顺要它的时候,再晚点,等大家伙回过神来,不要说垃圾场,就是粪坑也有人抢着要。

  “老弟,你进村委会来吧,当个村委员,用你的脑子为村里出谋划策。”黄惠民热切地说道。

  刘益之喝了一口酒,还是拒绝了。

  “老哥,村里有什么事,我是义不容辞,绝没二话。村委会就不进了,我们三人落户关村已经不错了,再进村委会,怕是有人要说闲话。”

  刘益之对关村村委会委员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现在是讲奉献,又没油水。等过几年,关村地皮飙升,尤其是到城中村改造时期,不知多少削尖了脑袋想进村委会,到时各种撕逼,人脑子能给你打成狗脑子。自己可不想趟这滩浑水。

  “谁敢多嘴?有本事他也出来给村里出谋划策。”黄惠民一脸愤慨道,“这样,你先在村委会下面挂个职,等过渡一段时间,再进村委会,别人也没有多话说了。到时你可以名正言顺地为村里出谋划策,我呢,上面要求的村委会七位委员也算是凑齐了。”

  刘益之想了想,觉得关村村委委员这块招牌实在没啥意思,继续推辞道:“我还是在村治保会挂个职务,关村股份公司那边我也可以挂个职位,只要有你在当家作主,我出谋划策就好了。

  看着黄惠民一脸可惜的样子,刘益之不由揣测道,他为什么如此执着凑齐七个村委会委员,难道凑齐了能召唤神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