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谁是虎狼
作者:东车君      更新:2019-10-07 18:06      字数:5748
  第二百三十八章 谁是虎狼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俗语《增广贤文》

  话说王越施展神通,神不知鬼不觉,一刀刺穿汉少帝刘辨脖颈。汉献帝即位,

  改元为建安元年,以董承为国舅兼大司马、王越为大将军,王允为司徒,史阿为御林军统领,周慎、王子服、吴子兰、种辑等为各部侍郎及校尉,只有皇甫嵩和卢植二人德高望重,又不是陈龙一党,一向忠于大汉皇室,暂时没有遭到汉献帝和王允清洗。黄盖的部队,汉献帝并没有绝对的实力驱逐,也暂时相安无事。

  陈龙冷眼旁观,只等张郃领大部队到来。何太后的防务已经由黄盖的部队接管,王越也没有刺杀何太后的机会。反倒是马腾、马超父子,在汉少帝下葬之后,就与陈龙建立了联系,一起研究汉少帝致死之谜。

  陈龙已经研究过汉少帝的尸身,自然对其死因一清二楚。当他说出杀人者用的是一把当世宝刀,三人都是心知肚明,杀人者必是一个专业而残忍的高端刺客。而马腾更是心有微澜,似乎想不起来,却又听人说起过世间某人有着这样一把短刀。

  陈龙分析完汉少帝之死,见年纪轻轻的锦马超在一边雄赳赳的站着,不由豪情顿起,知道马超是三国第一剑客,不知道能不能强过王越?顺手拿出一柄长剑,对马超道:“孟起,我知道你枪法甚好,剑法更是上佳,恰好我也练习这两种武器,今日一定要和孟起练练!”

  陈龙这几日刚和孙礼练了云中剑谱,十分技痒难熬,马超一口答应,马腾只得收声。陈龙拉出长剑,按照云中剑谱摆了个起手的姿势,马超大讶道:“候爷这个门户,我还是第一次见。”说着也抽剑摆了一个门户道:“在下的剑法叫做出手法,乃是我根据其它剑谱自创的,请候爷小心。”

  陈龙老脸一红,心道自己肯定是摆的不够标准,才被马超调侃。当下轻喝一声,改良版的云中剑迅速出击,采取了虚无飘渺的攻势,长剑从空中幻化而下,恰似一团白云压:“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因此害怕逃跑,并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缉他太急,势必激起事变。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群雄都会乘势而起,那时,关东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那么,他庆幸免罪,也就不会招惹事端了。”于是,董卓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

  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袁绍是最有号召力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举动。本来,冀州牧韩馥恐怕袁绍起兵,故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勃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这时,东郡太守桥瑁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罪状,称“受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亟盼义兵,拯救国家危难”云云。韩馥接到信件,召集部属商议,他问大家:“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治中从事刘子惠正色说:“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

  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军队数万。

  董卓得知袁绍在山东起兵,就把袁绍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给杀了。董卓接着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来晓谕劝解袁绍等各路军队。袁绍指派王匡杀掉了胡母班、王瓖、吴循等人,袁术也捕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此时,豪杰大多归附袁绍,而且因他一家遭难而受感动,人人想着为他报仇,所以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无不遵从袁氏调遣。

  但是讨伐董卓的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酸枣驻军的将领每日大摆酒宴,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酸枣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袁绍又定计准备抛弃汉献帝,另立新君,以便于驾驭。他选中汉宗室、幽州牧刘虞,且不顾袁术的反对,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刘虞却断然拒绝。袁绍仍不死心,又请他领尚书事,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

  此时,董卓并未垮台,关东牧守们却为了扩充个人的地盘,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争斗。韩馥唯恐袁绍坐大,故意减少军需供应,企图饿散、饿垮袁绍的军队。而袁绍并不满足于一个渤海小郡,对被称为天下之重资的冀州垂涎已久。

  在联兵讨董时,袁绍曾经问过曹操:“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袁绍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间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不过,当时袁绍并不景气,门客逢纪建议他攻取冀州时,袁绍非常踌躇,拿不定主意。对逢纪说:“冀州兵强,我军饥乏,如果攻打不下来,我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了。”逢纪献计道:“韩馥是一个庸才,我们可以暗中与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相约,让他南袭冀州。待他大兵一动,韩馥必然惊慌失措,我们再趁机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去和他说明利害关系,不怕他不让出冀州来。”袁绍很看重逢纪,果然照他的意思写一封信送给公孙瓒。

  恰逢韩馥部将麴义反叛,韩馥讨伐不利,袁绍派使者与麴义结交。同时公孙瓒发兵,南袭冀州。韩馥一战败绩,慌了手脚,此时袁绍的说客高干、荀谌不失时机地到了邺城。高干是袁绍外甥,荀谌与韩馥的关系不错。他们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望风而降;袁车骑也领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图难以预料,我们私下都很为将军担忧。”韩馥一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急切地问:“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荀谌不正面回答,反问道:“依将军估计,在对人宽厚仁爱方面,您比袁绍怎样?”韩馥说:“我不如。”“在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您比袁氏怎么样?”韩馥又说:“我不如。”“那么,在累世广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处方面,您比袁氏又当如何呢?”韩馥摇摇头:“还是不如。”连提了几个问题后,荀谌这才说:“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锐之众,兵锋不可抵挡;袁氏是一时的英杰,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