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风波
作者:淮南小枳      更新:2019-10-20 21:23      字数:10316
  不久,在西冲公路的工地上,李中山就发现参与修路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基本上每天都会多出二三十人以上。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村委几人的耐心劝说产生了效果,也没在意,但直到后来有不少总是躲着他们的村民也主动加入修路大军时,他才意识到事情应该没那么简单。

  村委几人略加调查一番,才知道是老村长在暗地里使的劲,李中山不由地感慨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但对于老村长善意的谎言,村委几人也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是为保证西冲公路路坯的顺利完成,村里暂时不做澄清。

  这样一来,每当再有村民打听村里是否打算贷款挖土时,村委几人的回答都是模棱两可,或者顾左右而言他,避开话题,总之就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但偏偏这样的表态在村民们看来就不是谣传了,相反更像是保密工作相当到位。后来再经过好事者的口口相传,那这事听起来就是十有八九甚至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也几乎是同一时间,一些没参加修路心里又没底的村民们马上就扛起锄头铁锨,背起了水壶,急急忙忙加入了修路大军。

  而那些自诩精明的村民,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答案的情况下,也是整天的茶饭不香,到处打听和证实消息,生怕自己会成为最后得交过路费的人家,到时得年年交钱不说,搞不好还会落得一世笑柄,毕竟越是精明的人也越承担不起被扣上愚蠢的帽子。

  再后来李中山干脆让各组组长做起了工日表,把参与修路村民的考勤记录下来,但就是不说做考勤表的用途。

  李中山的这个举动就更加让那些人不安了,毕竟若不涉及到钱或者利益,义务劳动又哪里需要统计考勤?

  就这样,余下的那些村民,无论是懒人还是精明人都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也只得硬着头皮,拿起工具走到路上去。

  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参与修路的村民就达到六百多人,这也让李中山心中的一块石头稍稍落了地,因为如果一直能稳定在这个人数,西冲公路的路坯在年前就很有希望能修好。剩下唯一不稳定的因素就是天气,因为如果总是三天两头下雨或者下雪的话,工期也会被延误,这一点谁也保证不了。

  而大石桥村还有两百左右的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未回,不过李中山相信,待这些人回村之后,也会加入到修路大军的,到时候在年前完成路坯修整任务的把握就更大了。

  但这并不代表李中山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相反,在工地上的人一多之后,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也随之多了起来,什么吵架的,打架的,路段区域有纠纷的,糟蹋别人劳动成果的,有村民不小心受伤的等等。虽然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却往往需要他们村干部到场才能解决问题,有时李中山一天的功夫都在解决这些事情。

  一日上午,李中山正在界山上蹲守,忽然接到黄国勇的电话,黄国勇称有艾河村的村民阻拦挖土,点名需要他李中山过去解决一下。

  李中山立刻就向现场赶去,在路上他就琢磨,艾河村的地都已征好,沿路的村民都同意配合修路,而且也都签过字的,不应该存在阻拦挖土的情况。

  十几分钟后,李中山就赶到了现场,他发现已经有十几个人围在路边争执着什么,黄国勇、刘癞子、王喜毛和周大嘴也都在其中,他们一见到李中山纷纷向他看来。

  “好!你们大队书记来了,让他说这事咋解决?”人群中有人大声说道。

  李中山走到人群中间,快速打量了一下对面的几个人,带头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脸上的怒容还没有消失,他身后还站着几个年轻人。

  “李书记,你来了!”说话的是郭爱民,也就是七队的郭队长。

  “怎么回事?”李中山问道,同时还向刘癞子三人瞅了一眼,他以为又是他们三人惹了什么祸。

  刘癞子三人立刻都感觉有些不自然,但他们也都没有吭声。

  “李书记,你过来看。”郭爱民指着路旁边的一棵大树说道:“是这样的,昨天我们几个人顺着路基线往前挖,就挖到了一条树根,当时我们也没认出来这是啥树根,就想着也没啥大不了的,就把树根挖了。谁知道今天我们一来他们就拦着不放,说我们挖断的树根是这棵梨树的,要我们赔他梨树。你说他这树离路边有两米远,叶子都落了,我们也没注意到是梨树根,所以才不小心挖断了。”

  李中山一下子就明白事情的原委,但他也暗呼事情不好解决,因为这种事即使责任很明了,损失也不好界定。

  “这位大爷,事情我清楚了,但你也看到他们确实不是故意挖断的,所以……这事你们能不能谅解一下?”李中山向那带头的男子问道。

  那人立刻说道:“我也不管是不是故意的,反正就是你们挖断了这梨树根,也不骗你们,我这梨树每年再咋不结果也能结个两百多斤,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左邻右舍问问。你说就算是一斤梨卖两块钱,两百多斤算下来就是四五百块钱。现在这么粗的一个树根断了,它能不能活,能不能结果都是问题,你说我心疼不心疼?”

  李中山一听头就大了,遇到索赔的不怕,就怕遇到喜欢认死理的,这个情况跟不小心撞死一只母鸡之后,然后讨论这只母鸡一辈子能下多少蛋一样,况且树木的寿命又长,要是眼前这人再说按一百年算,那张口不得要几万块钱?

  “大爷,你贵姓?”李中山问道。

  “贵啥?”

  “额……你怎么称呼?”

  “我姓王,他们都叫我王老三。”

  “王大爷,你看这样行不行?这个树根确实是我们挖断的,这个责任我们认了。但是你现在说让赔钱的话也不好认定损失,毕竟这梨树又不止这一根树根,依我看应该死不了。至于你说的以后能不能结果,结的多不多,那咱们还得等到明年才能看到,你说是不是?”

  “那你的意思是这事就这样算了?”王老三又是一丝怒气上头。

  “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这个事咱们明年再解决,到时候树是死是活,结果是多是少,咱们也都清楚了,对不对?”李中山一时没什么好办法,就打算先拖过去,毕竟修路才是要紧事。

  “那不行!等明年你不认账咋办?”王老三拒绝道。

  “怎么会不认账?我可以给你立个字据。”

  “不中!别玩这把戏,立字据那是骗人的,现在人立的字据,有几个能承认的?”王老三偏着头摆了摆手,不给一点商量的余地。

  李中山露出无奈之色,他看向黄国勇,但黄国勇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也是没什么好办法。

  现场气氛有些尴尬,王老三连连催促李中山拿出解决办法,李中山一边应付着,一边在心里盘算是不是真得赔钱了事。

  而就在这时,不远处走来一名村妇,那名村妇见王老三就喊了一声姑父,然后就向王老三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中山只扫了那村妇一眼,只觉得有些眼熟,但因为眼前的麻烦更棘手,他就没多想那村妇是谁。

  不料几分钟之后,那村妇忽然对李中山说道:“李书记,你还记得我不?”

  “你是……”李中山被问的一愣,他确实记不起来了。

  “哎呀!李书记,这才两个月你都忘记了,我是邓晓梅,上次你们村一个女的摘了我家的杨桃,我去找过你,你想起来没有?”

  邓晓梅的语中带着酸酸的味道,她对李中山没能记住她有些不满。

  “奥!是你呀!邓大姐,不好意思,我这人有点脸盲,真对不起啊!”李中山赔笑道。

  “李书记,这事我刚才也听我姑父说了,照我看啊,这事你们确实不是有意的,但作为我姑父来讲呢,他有这棵树每年都不缺梨吃,还拿这梨送不少人,也得了好多人情,所以他一看这梨树被伤了之后肯定要生气,这一点也不能说他是胡搅蛮缠,对吧?”

  “那不能,这事搁谁都会生气!”李中山见邓晓梅有意调解,就配合起了她。

  果然邓晓梅又对王老三说道:“姑父,这事虽然咱们有理,但拦住人家修路也不中,人家是一个村的人都在修路,你咋能拦得住?要不我说一个解决办法,你看行不行?”

  “你说。”

  “要我说这梨树伤就伤了,它以后是个啥样谁也说不了,咱们干脆不提这个事,就让李书记用别的办法补偿咱们,咋样?”邓晓梅边说着还边看向李中山。

  李中山一下子就明白了邓晓梅的意思。

  “别的有啥办法?”王老三问道。

  “办法就是让李书记以后再组织去市里卖杨桃的时候,也带上你,你那山上也有好多杨桃,烂在山上不也是烂,是不,姑父?”

  李中山暗道果然这样,他没料到邓晓梅能想到这事,不禁在心里对她感激起来。

  王老三没有马上回答,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将耳朵上夹的一根烟拿到手中,开始在手中磕起来。

  李中山本想上去帮他点烟,但身上没有打火机,郭爱民也在身上摸着打火机,但摸了半天也没摸到,一旁的刘癞子见状就一个箭步上前,掏出打火机就给王老三点起了烟,点完之后又退了回来。

  李中山投给刘癞子一个赞许的目光,刘癞子顿时竟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姑父,你听说过没有,他们村在组织去市里卖杨桃?”邓晓梅又问道。

  “这事我知道。”王老三吐了一口烟,仍在犹豫之中。

  “李书记,我说的你同意不?”邓晓梅见王老三迟迟不肯表态,忽然意识到原因可能是李中山还没答应。

  “我当然同意,以后你们两家如果愿意的话,都可以跟着我们大石桥村一起卖杨桃。”李中山当即就给出了承诺。

  “好!今天看在我侄女的面子上,这事就这样解决算了。”王老三将剩下半截烟往地上一扔,终于给出了答复。

  “那就多谢王大爷的谅解了。”李中山笑道。

  “小梅,这事咋定下来呢?用不用立字据?”王老三又问道。

  “不用,姑父,这事到时候我通知你,咱们两家一块儿卖。”邓晓梅做起了担保。

  “好!那我们走了,你们继续忙吧。”王老三带着几人转身离开。

  “李书记,你们继续忙,到时候我再联系你哈。”邓晓梅也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就随着王老三一起离开了。

  “好,好,多谢你了,慢走!”李中山挥了一下手。

  “咱们继续挖吧!”李中山对剩下的人说道。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