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得罪人的差事
作者:遍地沧桑      更新:2019-10-07 22:45      字数:4702
  第二天,贾代儒就开始请客,舅舅黄进、贾芸、贾芹也跟着忙前忙后的,帮忙招待客人。

  东西两府的人自然不会落下,贾珍、贾蓉、贾蔷、贾环、贾琮、薛蟠也来了。

  贾赦、贾政虽然没来,但是一人送来了20两银子。

  上次贾瑞死的时候,他们也送了20两银子,后来贾瑞又活了回来,那二十两银子也没退回去。这回又送了二十两,也算是挺大方。

  老祖宗高兴,也送了二十两。王熙凤发现打发平儿,送了二十两,薛姨妈叫薛蟠带来了二十两,李纨也送了十两来,其他的族人,或者五两,或者一两二两的,等等不一。

  都是人情往来,其实也不过是过路财神,将来别人家有什么事情,收了的也得还回去。

  中了秀才,就有资格参加秋闱,也就是八月举行的乡试,可以考举人了。

  就在贾瑞准备再一次冲击科场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变故。

  他若是想参加乡试,这回不能在京城的顺天府考,得到金陵的应天府去参加考试。

  这些年来,关于秀才究竟在何处参加乡试,各省一直有争议,闹的不可开交。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各省的教育资源、水平不平衡和员额有限。

  象京城的顺天府,金陵的应天府和江南的一些地方,经济发达,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数量多,教育水平高,读书人也就多。

  虽然这些地方的举人员额已经不少,但是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他们觉得吃亏。

  在这些地方考不上举人,到了西北、西南的一些穷省,或许轻易就能考上。

  那些穷省也不满意,说我们这些地方本来就穷,又有很多处于边疆之地,更需要人才,我们的员额太少,应该给我们增加员额。

  为了这事儿,各个省经常吵架,主管科举的礼部没办法,就把这事儿推到了皇上那里。

  皇上也头疼,最后不知道谁给出了个馊主意,皇上裁决,从今年起,所有学子都回到籍贯地参加科考。

  贾家的原籍在金陵,当初宁国公和荣国公跟随太祖皇帝打天下,立下功劳之后,才迁到神京城来。现在贾家还有一些族人住在金陵原籍。

  贾家的祖茔和两府的老宅也在金陵,那里还有一些土地、铺子等产业,由族人照看着。

  籍贯,就是爷爷出生的地方。

  贾代儒出生在金陵,按照新规,贾瑞就应该回到金陵去参加考试。

  江南文风更盛,科考难度比在顺天府考试还大。从这个角度来说,贾瑞这回算是吃亏了。

  “皇上已经定下了,无可更改。今年若是想考,就只有回南。至于将来如何,谁也不好说。不过既然是皇上定下来的,也不可能朝令夕改,估计几年之内,都得如此。瑞哥儿,你去不去?”

  贾代儒说的“回南”,是在京城的贾家人的说法,意思就是回南方老家。

  “既然如此,我就回南去考。若是一两年改回来还好,就怕不改,岂不是白白耽搁了几年?”

  贾瑞觉得,目前还是趁早参加科考为好,目前家里也不差钱儿,即使在金陵考不上,将来改了回来,在这边再考也不耽误。

  况且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二老爷也是这个意思,趁着你如今的势头好,就一鼓作气,没准儿就考上了呢。金陵老家还有人,也方便一些。二老爷说了,贾雨村如今是应天府知府,你到时去找他,或许能照顾你一下。”

  贾雨村?还是算了吧。

  这个白眼儿狼,靠着贾府的势力爬起来,等到贾府危难的时候,他背后狠狠捅了一刀,把贾府推进深渊。

  这样的人,贾瑞可不想跟他打交道,更不愿意接受他的恩惠,欠下人情来。

  “他其实也帮不了什么,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如此也好,省得欠人情。还有几件事情,是府里的意思。”

  “什么事情?”

  “一是你琏二哥送林姑娘回扬州,一直没回来,想必是林家姑老爷不行了。老太太的意思是,叫你趁着回南科考,顺便去协助处置一下林家的事情。若是姑老爷不话,就会很有分量。对于自己将来也很有好处。

  “行,爷爷去告诉老祖宗和珍大哥,这两件差事,我接下来了。”

  “唉,也只好如此,除了你,怕是也没有人能做得了此事,我把南边的情形,跟你说一下,明天再到府里看看那边的账目。”

  这个说的倒是有些道理,除了我,贾家目前大概也找不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