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化解
作者:九一的羊      更新:2019-10-08 02:23      字数:7352
  见牛有道浑身是血,手持滴血的钢刀,一步一步的向自己走来,张镛脸色苍白,颤抖的问,

  “你,你想干什么?”

  “此等恶贼匹夫,你说该杀不该杀?”牛有道寒声问。

  “该,该杀。”张镛哆嗦着嘴唇,苦笑一声道,

  “那你知道怎么说了?”

  牛有道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液,随意甩开,淡淡的问。

  “知道知道。”张镛连忙点头。

  这也太恐怖了,都不知道牛有道是怎么出的刀,貌似是突然出现,一刀砍落了尤百户的头颅,准确无比!

  另外,牛有道哪来的刀?难道他身上一直藏着一把刀?

  尤百户跟他缠斗这么久,竟然没能发现?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一刻,牛有道在张镛眼里变的神秘无比,也恐怖无比,这哪里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分明是一个人形凶兽啊!

  如果知道牛有道身上有一把刀,尤百户怎么敢赤手空拳的去偷袭他。

  尤百户作为从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本来就是兵器不离身,只不过跟牛有道交手,他没好意思使用兵器。

  如果他使用了兵器,牛有道根本杀不了他。

  所以,尤百户死的很冤枉,他死不瞑目!

  “来人,将他们拿下!”

  张镛站了起来,挥舞着长剑,指着尤百户的两个亲兵道。

  尤百户的两个亲兵早已吓傻,乖乖的跪在地上束手就擒,不敢有丝毫反抗。

  “这两个人交给你了!”牛有道冷冷道。

  张镛明白牛有道的意思,这是要他亲手杀了那两个亲兵,作为投名状,事情到了这一步,已容不得他反悔。

  “公子不要!”

  两个亲兵脸色大变,神色惊恐,早知道是这样,刚刚还不如拼了!

  张镛也是个狠角色,他一脸冷漠,根本不理会两人的苦苦哀求,手起刀落,两个头颅飞起,鲜血溅了一地。

  “尤百户因为私人恩怨,妄图在武当山上杀人,已被军法处置!”

  张镛的话,给尤百户的死下了定论,他的话,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他父亲,而他父亲又是驻守武当山的最高将领。

  所以,此事算是板上钉钉,无人敢质疑的了!

  牛有道受伤很重,张镛帮牛有道找来了最好的大夫,给牛有道安排最好的客房,让牛有道能够安心养伤,算得上是诚意满满。

  对张镛这人,牛有道没多大意见,毕竟张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稳,可能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作所为也不一样吧。

  牛有道没有想到事情会搞到这个地步。

  在他的预想中,崔公公会在盛会开始之前,携功而归,那么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得罪崔公公自找不快。

  谁知道尤百户横插一脚,自作聪明,想趁着崔公公不在,先将牛有道搞死。

  这还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牛有道这次没有舍得用自己带来的伤药,他的伤药是用来救命的,不是随便什么伤都有资格用的。

  大明这时候的伤药效果也还不错,牛有道能感受的到,这个大夫还是很专业的,牛有道很满意。

  各种大补药不要钱似的送进牛有道的房里,这都是张镛的诚意,张镛希望尽快化解跟牛有道之间的不快。

  “张兄客气了。”牛有道给张镛倒了杯茶,笑着说道。

  “同为寿州老乡,客气啥。”

  张镛连连摆手,面上挂着笑容,很和煦,他也是寿州人,跟牛有道是同乡。

  这两天,牛有道也打听清楚了张镛的底细,也不知道这消息是不是张镛故意放出来的。

  张镛乃隆平侯张信独子,当年张信为北平都司,建文帝让他谋取燕王府,张信不敢,反而偷偷将此事告诉了燕王,让燕王最终下定决心靖难。

  燕王靖难成功后,登上大位,封张信为隆平侯,世袭罔替。

  尽管张信多有不法,遭到众多大臣弹劾,却仍然圣眷不减。

  由此可见,张信有多么的受皇上宠信。

  “张兄,令尊镇守武当十年,真是令人钦佩。”牛有道略微吹捧。

  张信的爵位来的太容易,有很多人不服,别人的爵位都是浴血奋战,战场上拼命赢回来的。

  他倒好,就凭一个消息,就获得了世袭罔替的侯爵,这对于军功封爵的武人来说,是个另类。

  因此,他融不进武人的圈子中去!

  这次他镇守武当十年,算是弥补了无寸功封侯的纰漏。

  听到牛有道吹捧父亲,张镛心情大好,对牛有道不禁生出一丝好感来,两人闲扯了几句,张镛就告辞了,说以后有事,尽管找他。

  “牛兄,看到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冠清得见牛有道无事,一脸激动。

  冠清是牛有道委托张镛叫过来的,留冠清一个人在那边,牛有道也不放心。

  再说了,他现在身受重伤,身边也需要有个忙前忙后的人照顾,冠清是最好的选择。

  “接下来的日子,就拜托冠兄照料了。”牛有道笑着道。

  “什么照料不照料的,没有牛兄,我早就死了。”冠清说的很诚恳,发自内心。

  冠清这人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一张嘴能说会道,也会来事。

  只要给他一个平台,给他一个后盾,他就是最好的助手。

  这两天冠清将牛有道照顾的无微不至,无聊时,还能陪牛有道聊天,天南地北的聊,正好弥补了牛有道对大明生活不甚了解的短板。

  牛有道此时才算彻底的融入进了大明,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明人!

  “牛兄,崔公公回来了!”冠清一脸激动的向牛有道报喜。

  “哦?是吗?”牛有道也笑了,总算是回来了,看来盛会召开在即。

  “是啊,据说他立了大功,太孙殿下正在召见他呢!”

  冠清兴奋不已,搞得就像是他立了大功被太孙召见呢。

  “你见过太孙没有?”牛有道问。

  “我这种小道士怎么可能有机会见太孙啊。”冠清回道。

  “太孙上山这么久,怎么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呢?”

  牛有道不解,这时候的朱瞻基不正是年轻气盛吗,怎么出了京到了武当山,却一直龟缩着不出,这哪里像一个年轻人嘛。

  “传言太孙殿下一直呆在紫霄宫。”冠清小声道。

  他嘴巴活泛,心思灵活,获得消息的能力不是牛有道能比的。

  “紫霄宫?”

  牛有道呢喃,他知道紫霄宫,那是张三丰常住的地方,如果说武当山上张三丰的痕迹哪里最多,毫无疑问是紫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