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请议皇子出,不经勘磨难担责
作者:贪狼独坐      更新:2020-10-25 02:22      字数:2380
  !

  若是张小公爷知道熊孩子咋想,估计心里得撇嘴。

  小爷那会儿跟着处男哥一块儿救灾过几次,灾后的重建他们是捐助参与的。

  整个规划是处男哥一直跟着、最终和地方一起拍板执行的,因为他们捐的钱。

  处男哥不可能整天都盯着,这件事情盯的最多的反而是当时的张痴虎。

  张痴虎自己都不知道摔了多少杯子、拍了多少次台,骂了多少娘才把这些事儿办下来。

  那会儿他亲自砸过当时某关系户的建材店,领着人拆过某关系户的砖窑。

  在大街上带着人把扬言要怼了他的某关系户当街按了,扭送去判刑……

  人得罪了不少,但事情终究办下来了。

  “你这人啊!做朋友是最好的朋友,做兄弟是最靠得住的兄弟。”

  “可一旦成为对手……就是最狠的对手!”

  这是事后那几个为他送行的当地负责人,敬张痴虎酒的时候说的。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把事情办起来,沿途火花带闪电那过程不要太刺激。

  这么一趟下来,再有配合地方扶贫的经验。

  张痴虎那是啥妖魔鬼怪都见识过了,完全是身经百战的模板。

  “……些许小事,不足为患!堪堪毛贼而已,陛下随手可以定!”

  弘治皇帝借着这次机会,直接搬到了新皇宫内。

  这次表现摸底里面,很多殿前卫的情况让弘治皇帝心寒发冷。

  终究是一咬牙,让熊烈山、陈州同二人从国防军中遴选身家清白的忠勇之士充入殿前卫。

  只是这些殿前卫都需要经过戴义的再次筛选,还需要经过他的调训。

  主要是让他们熟悉如何在极端情况下,保护弘治皇帝的安全。

  同时还需要知道一些殿前礼仪,充当专门的仪卫。

  曾经隶属于锦衣卫的殿前卫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弘治皇帝亲自选拔的殿前卫。

  “此番赈灾,臣之所思、臣之所想乃为我大明储君立德、立心之途!”

  弘治皇帝在自己的议事殿里,显得很是犹豫。

  毕竟他只有这一个儿子啊,就这么放出去了心里如何安定?!

  可诚如张小公爷所言,若是困于深宫中如何能知晓民情?!

  弘治皇帝自己对于这点体会是最深的,很多事情若非是他调动了厂卫深查无从知晓。

  甚至一部分事情都是陈州同进宫后,他才一点点的知晓的。

  “痴虎儿啊!朕亦不瞒你,此事朕确实很犹豫。”

  弘治皇帝沉默一会儿,才悠悠的叹气。

  三大学士今天没在,否则的话他们肯定反对此事。

  毕竟让储君出城去,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自从英宗之后无论是皇室、勋贵还是朝臣,都极为反对皇帝抑或是皇家继承人离开京师。

  英宗朝那一次损失的不仅仅是皇室、勋贵,朝臣也几乎换了一茬儿。

  若是真出了什么事儿,那可就是天下大变的事情啊!

  没有人能够冒得起这个风险,他们只能是竭尽全力的阻止此事。

  “若是太子出去,你能与朕保证……太子安然无恙否?!”

  弘治皇帝深深的呼出一口气,盯着张小公爷一字一句的问道。

  见得张小公爷似乎想再说什么,弘治皇帝却又开口打断了他。

  “痴虎儿啊!朕知你忠心大明、忠心我皇家,否则不会有此提议……”

  眼见弘治皇帝望着张小公爷,一字一句的道:“可你得想清楚了!”

  “你若应承下来,朕必然答应你!”

  但应承下来,这责任就得你来担负了。

  而且是你亲口应承的,出现了问题是需要负责的!

  弘治皇帝自然也是知晓的,张小公爷此举说到底都是为了大明、为了他皇家。

  否则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完全没有必要再承担这样的风险。

  他只需要躺在现在的功劳簿上,无论是弘治皇帝还是太子都一如既往的尊重他。

  给他的荣宠只会更多,绝不会少半分。

  他为大明做的已经够多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冒这样的风险。

  “陛下!臣,乃是为大明万年而计!”

  眼见玉螭虎望着弘治皇帝,丝毫没有退让的打算。

  他深深的一揖,声音低沉而坚定。

  “陛下康健!说句大不敬的话,太子将来必然克继大统。”

  “臣即便是有年岁数十,陛下、太子恩宠。然,其后如何?!”

  张小公爷将自己的担心一点点的和盘托出,皇家的培养就出现了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大明朝才出现的,是历朝历代都逃脱不去的命运。

  如何实行对皇家子弟的教育,历代帝王都在思考中。

  没有人有一个答案,或者说历史不断轮回、王朝的更迭都无声的说明了他们教育的失败。

  “若不知民之疾苦,如何治大明之国?!”

  这就是张小公爷提出的思路,熊孩子这一回出去既是历练也是经验。

  皇家的教育应该改变了,或者说从张小公爷这里就已经在改变了。

  熊孩子现在有货殖的经验、有工程营造的经验,甚至有耕田收粮的经验。

  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有应对天灾的经验。

  知道百姓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君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小公爷轻声念出了陆放翁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一个长揖作到底。

  “太子不亲至当地,如何知晓民情?!百姓又如何知晓皇恩浩荡?!”

  “此番前往,臣认为亦是‘皇家济世安民慈善会’亮于世间之好时候!”

  在张小公爷的规划中,皇家必须要多施恩德与百姓。

  作为储君必须要在继承皇位之前,多与百姓接触、多做慈善之举。

  对于熊孩子的培养只是一个模板,最终的目的是要将这种模式彻底的定下来。

  以后大明所有的储君、皇子,都必须要经过这一道训练。

  即便是他们不能成为皇帝,也需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懂得感恩、懂得慈悲,体会到百姓艰辛的人。

  “至少不能如现在的诸家藩王,如此米虫……”

  张小公爷话没说完就被弘治皇帝吹胡子瞪眼的打断了,好歹也是他朱家的子弟。

  被这么说他脸上有些挂不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