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_308
作者:孟冬十五      更新:2020-12-15 18:57      字数:1112
  司南一进家门,看到的就是一排可爱的小脑袋。

  二郎叉着腰,嗓门洪亮:“去哪儿鬼混了?怎么现在才回来?”

  司南心情好,忽略掉小家伙管家公似的语气,把人往怀里一捞,像个小麻袋似的从身前绕到身后,又放回地上。

  “幼稚死了。”二郎故作深沉地绷着脸,眼睛却亮亮的。

  “小崽也要!”小家伙张开一双小胳膊,扬得高高的。

  司南照例抱起来,变戏法似的耍了一圈。小崽可比二郎真诚多了,兴奋地哇哇大叫。

  其实孩子也想被抱,就是没好意思说。他们太大了,怕累着司南。

  不用说,司南就一个挨一个地扛了一遍,包括最高最壮的冬枣。

  本来还要抱槐树,这小子死活不让,差点躲到树上。司南还觉得挺遗憾。

  孩子们兴奋得红了脸。

  在被司南收养之前,他们从来没被这样对待过。

  二郎在旁边看着,其实是有一点小吃醋的,不过他不说。他知道,哥哥们和小崽弟弟比他更需要臭兄长。

  “晚上吃什么?我都饿啦!”小家伙另辟蹊径表达醋意。

  司南挤了挤眼,“今天做一样‘合家欢点心’。”

  “啥玩意儿?”二郎略警惕,每次臭兄长露出这种表情,八成是在冒坏水。

  果然,司南露出一个坏笑,“所谓‘合家欢’呢,就是‘全家动手,一起来做’。”

  二郎:……

  他就知道!

  今天天气好,心情也好。

  司南想搞个新花样。

  先分配任务,冬枣搬砖,槐树拉土,二郎和泥,其余孩子跟着司南熬米汤、撸毛皮,做古代版“黏合剂”。

  司南想做一个面包窑,熊猫头的那种,小时候爷爷给他做过一个。每次他想吃面包了,奶奶就用面包窑给他烤。

  村里的老人家很少去超市买高筋面粉,就用普通小麦磨了面,用水泡出面筋,加蛋清、糖,增加蛋白质含量,充分发酵,做出来的面包口感微酸,有种别样的风味。

  司南突然想吃了。

  也想让唐玄尝尝。

  崽子们快乐地和泥的时候,司南就把面团发上了。

  宋代还没有提纯过的碱,只在冬天的时候,盐湖里会析出少量碱结晶。司南让唐玄帮忙找了一些,稍稍加工一下做成食用碱,想吃碱面馒头的时候就会用。

  这个时代也没有发酵粉,好在可以用老面团和糖做引子,早上把面和出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晚上就能用。

  若是着急,就烧锅温水,大概到六七十度,把面盆温在里面,两三个小时就能发好。

  到时候面包窑刚好晾干,唐玄也就回来了。

  孩子们还在快乐地和泥巴,司南去街上买了几串花枝,想给唐玄一个惊喜。

  还没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人喊狗叫,好不热闹。

  邻居们坐在巷口,一边聊天一边做着针线活,瞧见他过来,纷纷打招呼。

  “南哥儿买花了?”

  “二郎回来了?”

  “又要做好吃的吧?”

  司南笑得和气,“是呢,打算做样新吃食,若味道还成,就让二郎给婶子们送去。”

  妇人们也不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