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_449
作者:孟冬十五      更新:2020-12-15 19:03      字数:1250
  不难看出,两个小的对他也十分亲近,相处起来甚至比在司家小院时更放得开。

  因为,在崔木头眼里只有小狗子和小木头,没有更聪明的小崽,更懂事的槐树,或者力气更大、干活更多的冬枣。

  司南不由放下了心,两个小子在这里可能比跟着他过得更好。尽管心里还是有点酸酸的。

  香案和供品都准备好了,小木头和小狗子对着祖师父的木像磕了头,又给崔木头敬了茶,喊了师父,就算正式拜师了。

  听到那声稚嫩的“师父”,崔木头眼圈都红了。

  他爹娘走得早,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后来被村里的老木匠收留,学起了手艺。

  原想着以他孤僻的性子,会像老木匠一样孤独终老,没想到还能碰见两个小徒弟。

  崔木头在心里悄悄地把两个小家伙当成了家人,想着一定要毫不藏私地把手艺教给他们。

  村民们都说是缘分,大的叫崔木头,小的叫小木头,都做了木匠,还成了师徒。

  至于小狗子,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要能跟小木头在一起就好啦!

  为了招待司南和唐玄——主要是唐玄这个“新媳妇”——村里的婶子嫂嫂们合力做了大锅饭,平日里舍不得放的肉和油,这次一点都没省着,放了满满一大锅。

  说不上多美味,贵在热闹。

  唐玄学着司南的样子,一手端着装满烩菜的大碗,一手拿着馒头,坐在井沿儿上呼噜呼噜吃。

  其实有桌子,只是人太多,司南没让用,就跟村民们一样找个地坐下,边吃边唠嗑。

  从前在乡下跟着爷爷奶奶过时,就是这样的。

  唐玄身上还是带着与生俱来的矜贵气,却为了司南努力融入。

  村民们看在眼里,终于信了崔实的话,可以放心了。

  回去的时候,唐玄骑着三轮车,司南坐在车斗里,一路絮絮叨叨,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其实,是高兴的。

  在现代时他就幻想过,有一天找到了男朋友,决定一起过日子,就带着他回老家,去爷爷奶奶的坟上磕个头,告诉二老,他有伴了。

  这个愿望在现代没有实现,到了这里遇着了。

  司南真就带着唐玄去了趟司家老两口的坟上,烧了纸钱,放了供品,磕了头,悄悄对老两口说,让他们给那边的爷爷奶奶捎个信。

  司南眼圈有点红,不想让人看到,借口说清理杂草跑到了另一边。

  回头看时,瞧见唐玄小声说着什么,表情十分郑重。

  司南问,他却不肯说。

  司南以此为借口,回去的路上罚他骑车载着自己。

  唐玄只嫌这条路不够长,可以多骑一会儿,再多骑一会儿。

  到这里,其实就已经挺圆满了。

  司南没想到,他选的这个男人还能给他更多惊喜。

  新媳妇收了见面礼,按规矩应该亲手给长辈做双新鞋,为的是让长辈知道,自己做的一手好针线。

  唐玄这个“新媳妇”着实特殊,村民们根本没指望着他做鞋。

  唐玄确实不会。

  不过,他有钱啊!

  转天,就有数名人高马大的护院驾着平板车,拉着几个大箱子进了村。

  村里总共五十八户,算上荒山上新收的流民,男女老少八百多人,一人发了两双大棉鞋。

  鞋面是用耐磨的粗布做的,里子用的柔软的绸布,夹层絮着上好的丝绵,鞋帮高过脚踝,鞋底厚实,即便冬天穿出去踩雪都不怕冷。

  当然,没人舍得踩雪。

  确切说,穿都舍不得穿,恨不得支个香案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