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_592
作者:孟冬十五      更新:2020-12-15 19:10      字数:1384
  瞧见司南盯着跑马场看,园丁大叔颇不好意思,暗搓搓杵了杵厨子大叔。

  厨子大叔是几个人里最能说会道的一个,不好意思地解释:“郡王从小在宫里住,用不着这个,荒着也是荒着,就种了些瓜豆……那什么,刚好娃娃们搬过来了,合该把马场腾出来,一早一晚的练练骑射。”

  园丁大叔也连忙点点头,“还有其他要改的,你吱一声,咱家人多,三两下就能收拾好。”

  ——总之,小南哥儿千万别嫌弃他家过得糙啊!可不能连累得小主子丢了媳妇!

  司南笑笑,诚恳又爽快,“我觉得挺好,自己种的吃着才放心。崽子们不用在家里练骑射,郡王不是在城郊买了个跑马场吗?隔两日带他们过去撒撒欢就成。”

  他指了指旁边空着的马厩,“我看到拉车的马都在角门外养着,这里与其空着,不如养些羊。听郡王说,叔叔们吃惯了西北的长毛羊肉,长途跋涉的买终究不新鲜,不如养几只种羊,明年就能生出一群。”

  “还有内院,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多种些果树。家里吃不完可以卖到火锅店,店里一年四季都会给客人们供给免费果汁,用自家的果子更划算。”

  “不,不用买,直接供给店里就好。”园丁大叔瞧着他不仅不嫌弃,还提出更多过日子的法子,欣喜得直咧嘴。

  小主子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湖里呢?是不是该养些鱼?去年听了你的话种了些菱角,许是种得晚了,没长多少。今年早早地埋了几筐藕,不知道能不能长成。”

  “我瞧着长得挺好,开了满湖粉白的花,好看得很。”司南夸道。

  说到那个弯弯的湖,他突然有了主意。

  那是个人工湖,湖水浅,湖面狭长,沿湖两岸土层厚,没种树,只长着些杂草。

  若是沿湖垫起土基,种上桑树,湖里养鱼,再几间蚕房,就是妥妥的“桑基鱼塘”啊!

  司南上学时写过一篇学期论文,非常清楚,虽然从汉代开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有了颇具规模的养蚕、丝织活动,但是和养鱼没有关系。

  直到明朝嘉元年间,浙江、福建的个别地区才有了“桑基鱼塘”的雏形。

  单靠嘴上干巴巴地说,担心长辈们听不懂,司南干脆拿了张纸,边说边画。

  “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桑葚可食,再请些擅长剿丝的女工,这样一来,鱼、桑、丝皆得。”

  一箭三雕。

  长辈们只觉得好,真好。

  这啥啥桑鱼好,小南哥儿更好,脑瓜聪明,主意多,就是好。

  唐玄想得更多。

  随着司南的讲述,他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最后,干脆把图纸拿起来,折一折,收进怀里,“我拿去给官家看看。”

  司南并不意外。

  与小小的郡王府相比,江南和东南的广袤土地水源发达,河流遍布,空气温暖湿润,更适合养鱼种桑。

  若能搞好,对当地百姓、对朝廷税收、对边境贸易的好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唐玄笑道:“安心,不白拿,会向官家讨赏。”

  “不用不用,这也不是我想出来的。”司南假装客气。

  唐玄一本正经点点头,“成,那就不讨了。”

  司南:……

  唐玄朗笑一声,翻身上马。

  司南捡了个土块,丢到他背上。

  唐玄拍拍马屁股,马蹄掀起,扬了司南一脸灰。

  在长辈们面前,两个人都变成了小学生。

  中午,唐玄和孩子们都没回来,家里最小的“孩子”就是司南。

  厨子大叔做了好多好吃的,一骨脑端到他面前,还特意给他捏了几个豆沙馅的花饽饽,哄孩子似的。

  司南突然体会到搬到郡王府的好处——在司家,他是一家之长,处处为孩子们操心;在这里,有长辈们关照着,他只要敞开肚皮吃、放开手脚玩就好。

  自有人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