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引蛇出洞(下)
作者:三天一小更      更新:2019-09-22 22:38      字数:5748
  次日夜里,暮色低垂。

  常有人言道,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通俗点说,就是有些事只适合在天黑了才能干,是见不得光的。

  虽然不至于杀人放火那么严重,但偷偷摸摸总归还是要的,不然就不得其精髓,就少了点意思,显得不够尊重这件事情。

  ………………

  一个黑影如同鬼魅般在城中来回穿梭着,每到一处宅院前敲响门环交出怀中的书信便潜入黑夜中。

  许多人收到这封神秘的书信后,内心在做着激烈的斗争,其实要是按照李永芳原本的安利劝降信,很多人可能会讨价还价个几天,可如今这个加量版的安利劝降信彻底避免了讨价还价这一麻烦。

  南京的官员平日里哪里有什么事干,平常都是打发被排挤打压的官员们前来养老的,兵部虽然例外,前景却也不如一些京官那般敞亮。

  尤其是如今,朝堂党派林立斗的你死活我的,今天你弄死我,明天就是我弄死你。

  但凡不是系统里的兄弟,都会受到排挤与打压,运气好点的还能掉到地方上或是南京养老喝茶,运气不好的就直接下了岗,许多被党争连累的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前程,甚至会开始考虑努尔哈赤那及时投递过来的橄榄枝。

  而这一切的乱像,都要从万历的第二个十年说起,万历二十一是个京察年,京察是明朝一种特有的制度,每六年一次,每一次京察不把上次的旧账在翻出来算上一遍,那个谁谁谁上次趁着京察公报私仇,那个谁谁谁不是我们某某以党的必须下课。

  总之,每次的京察年都必须闹腾的沸沸扬扬,不搞得鸡飞狗跳绝不算完。

  万历二十一年的春天,朝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万历皇帝抛出了一颗炸弹,一道三王并封的议题,而当时的内阁首辅王锡爵对此事态度保持暧昧。

  但众多不知王锡爵苦心的各部大人们,对于王首辅的态度极为的不满,纷纷把矛头对准了王首辅展开骂战,一时之间是唾沫星子横飞。

  从最早的写奏折骂,逐渐发展到见面开骂,都后来更过分了,竟然上班时间不在自己的岗位待着,跑到了王首辅的办公司开骂,这就太过分了,朝堂那不是菜市场啊,这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一场旷日持久,有备而来的骂战,绝对不是偶然的。

  万历二十一年京察的主持者是吏部尚书孙鑨、左都御史李世达、吏部考功司郎中赵南星。

  京察一开始孙鑨直接就拿自己的外甥吕允昌开刀,很有点大义灭亲的意思。

  而赵南星也是如此,拿自己的亲家王三余开刀,这种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他们真的铁面无私,打算将大义灭亲进行到底。

  这一切只是用来给政敌施放一种强烈的信号,那就是老子疯了连自己都打。

  果然,内阁次辅赵志皋的弟弟被罢免,首辅王锡爵的几名亲信言官也没能通过考察,通通被罢了官,首辅王锡爵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骂战也变成了一人挑一群人。

  该走的走了,没走的还得接着骂,科道言官刘道隆就很能骂,刘道隆上书弹劾吏部的人事任命。

  原先在京察中被罢免的官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杨于廷、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等人在京察后被吏部建议留用。

  刘道隆以此弹劾吏部尚书孙鑨结党营私,因为这些人都是吏部的人,而且其中的虞淳熙还是孙鑨的同乡,这算是怎么回事,搞老乡会啊。

  狭隘的老乡观念是要不得的,于是,一场由吏部引发的针对内阁的暴动就此炸开了锅。

  之后的朝堂又是展开骂战,几方势力敞开了嗓子互相攻击,骂了好几天嗓子都骂干了,最后没办法皇帝也看不下去出面解决,万历皇帝要孙鑨做出解释,孙鑨也给出解释了,但他的解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随后,皇帝下令吏部尚书孙鑨罚俸一年,吏部考功司郎中赵南星官降三级,被贬到了外地。

  赵南星被撤职是吏部没有想到的,吏部尚书孙鑨提出辞职相要挟,各部的官员也纷纷上书力保赵南星。

  万历皇帝第一次感觉朝堂的政治方向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舆论的走向,一件小事情就可以把这些人统统钓出来,万历皇帝知道不能退却,一旦退缩,背后的凶险没人能够预料。

  众人对赵南星的求情并没有得到皇帝的理会,接着又有许多官员开始上书变着法子为赵南星喊冤,说是王锡爵为了庇护私人而处罚赵南星。

  万历皇帝不予理会,直接将这些上书的人统统降级贬谪到外地。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负责此次京察的左都御史李世达又上书抗辩,皇帝干脆直接将赵南星、虞淳熙、杨于廷、袁黄等人全部削职为民,到此为止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才暂时以吏部的失败而告终。

  但这场京察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才刚刚开始,许多人都会随时莫名其妙的丢掉官位,莫名其妙一觉醒来调任外地的文书就批下来了,没有一丝的准备。

  就比如收到书信的诸位大人,他们因为党争站错了队列,被打压至南京,对于朝堂的纷争他们中有不少人已经心灰意冷,以至于开始物色新的老板。

  而白露的这封加强版安利书信对于其中的一部分人来说好比雪中送炭,是做一个碌碌无为整日喝茶聊天的退休官员,还是干一票大的,给新老板留个好印象混个脸熟,好在新岗位上积极进取发光发热达到新的高度,只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民族与个人之间的选择。

  一个时辰后,客房外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一袭黑衣的马亮大口喘着气:“小公爷,这信都送到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剩下叛徒们前来赴会了,今晚但凡是前来客栈里赴会的,都是对大明有异心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宁可抓错也不能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