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魏公公上台
作者:三天一小更      更新:2019-09-22 22:42      字数:9426
  经过飞狐帮的半月整顿,天津城的地下势力已然换了一副面孔,在白帮主的细心教导与宣传下,飞狐帮的弟子们渐渐地懂得了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

  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飞狐袍的江湖人士,手里拿着一本课外读物,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互相探讨,看的是津津有味。

  飞狐帮的弟子们如此刻苦用功,可不是为了想要报考大明公务员为备考,他们如此积极的动力源自于飞狐帮每月一次的月考。

  为了在月考中取得好成绩,他们自然得很是下一番功夫才行。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他们这些职业文盲而言不在是一句听不懂的空话。

  那可是白帮主许诺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了培养高素质文武兼备的飞狐帮成员,白露可是下了血本,特意请了一批知识分子教帮中这些职业文盲读书写字。

  这些个埋头做学问的读书人,一开始是不肯接受飞狐帮的邀请,来飞狐帮教书讲课与飞狐帮这些职业大老粗共同学习进步。

  白帮主亲自打了他们好久,哦不,是以德服人,白露凭借着自己圣洁的光环感化了他们好久。

  白露就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让这些个读书人明白自己是在做一个功利千秋的大事业……

  最终,他们被白露高尚的品德所感动,他们哆哆嗦嗦,红着眼眶,紧紧的抓着白露手中的戒尺不肯撒手,央求着白露给他们一个就业的机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些迷途的读书人能够及时醒悟浪子回头,白露自然是很高兴的,也就给了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飞狐帮弟子们手中的书籍乃是飞狐帮配发的江湖素质和谐手册,上面详细的写了一些飞狐帮成员在行走江湖时应该遵守的规矩。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飞狐帮这种朝着武林一百强的发展的潜力门派,自然是要有自己的规矩的。

  每月一次的文化考试中,成绩优异者,除了有二十两银子的奖励外,更有机会被白帮主挑中成为白帮主的贴身警卫员,能与白帮主保持在十米开外的距离,呼吸着最接近的空气。

  这可是不得了的,要知道吞吐的每一口空气,很有可能就是白帮主刚刚呼出的,这可是帮中无数好色之徒,当初入帮之时的梦想。

  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警卫员之后,与白帮主的见面的机会自然是少不了,所谓的日久生情,混个脸熟,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是很好的发展前景。

  …………………………

  而天津指挥使司衙门却并不平静,自打信任的刘景通刘大人上任后,指挥使司衙门内的争斗便愈发激烈起来。

  刘景通大人是吏部尚书赵南星所举荐的,此时朝中东林党正当红,把持着朝廷的言论走向,因此刘大人虽是初来乍到,却一点也不跟程、吴两位大人客气。

  这让程、吴二位大人很是不满,以前浙党掌权之时,前任浙党举荐的指挥使王斌都还尚且给他们几分薄面,自己吃肉还会给两位大人留口汤,日子还能凑合着过。

  如今这个新来的,既然不拿村长当干部,真是岂有此理。

  一开始这两位大人还是想着跟刘大人拉拉家常,认个兄弟,谁知道,这位京城里来的刘大人是软硬不吃,看不起他们两位粗人,认为他们没有文化,不配与谦谦君子自诩的东林君子为伍。

  一点面子也不给他们,占着有赵尚书撑腰,根本不拿他们当回事,两位大人没办法,只能托人往京城里送礼,找刘大人的领导赵尚书诉诉苦,一箱箱的礼品往赵南星赵尚书的府里抬。

  希望能加入东林党这个队伍中,与刘大人搞好同事关系,有钱大家一起赚,有祸咱大家一起闯。

  可没想到,这位赵尚书非但不买他们的账,还参了他们一本,将两位大人的礼品全部退了回来,搞得两位大人很是难堪。

  两位大人眼见乌纱不保,是急的团团转,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拜码头还能拜出这种效果出来。

  正好,在这个时候,两位大人听说最近朝中有位魏公公在圣上面前挺吃得开,是个能说得上话的人。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两位大人拿出了这些年在任上搜刮的油水,全部送给了魏忠贤魏公公,希望魏公公能在皇帝面前为他们多多美言几句,表彰一下他们的丰功伟绩……

  此时的魏忠贤魏公公已经干掉了情敌魏朝,接替了魏朝的位置,成为宫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这种小事在魏公公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魏公公便收了两位大人的好处,拍着胸脯给两位大人打了包票:“放心,这事就包在咱家身上,你们就放心回去睡觉吧。”

  魏公公刚上道,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还不敢光明正大的收钱不办事,就把事情告诉给了他的姘头客氏。

  客氏是皇帝大人的乳娘,乳娘出马是一个顶俩,皇帝大人还要忙着做木匠活,连连应了客氏,压根都没问缘由,至此,两位大人的撤职文书也就被压了下来。

  但不巧的是,这事被司礼监批改文书的王安给看见了,王安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与东林党的汪文言算是铁哥们,还有生意往来。

  曾经与东林党有过共同的革命友谊,也算是半个东林党人了,见到赵尚书的文书被留中不发,便询问此事,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魏公公收了人家的钱替人家说好话。

  王安当下就叫来了魏忠贤,对魏忠贤进行了普法教育,严厉的告诉魏公公收红包是不对的。

  魏公公挨了训,心中虽然恼火,但他明白现在还不是摊牌的时候,他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将他收的红包拿了出来,交给了上级领导处理,他的上级领导也就是王安。

  王安见魏公公如此识相也就没再追究此事,临走时还叮嘱魏公公下不为例,魏公公一脸笑嘻嘻的表示绝对没有下次,就算有,也要先汇报领导,王安很满意的走了。

  王安走后魏公公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他磨破了嘴皮子赚来的第一桶金就这样被王安笑纳了,为此他是愁眉不展。

  在用晚膳的时候,客氏见平日里一顿能扒拉好几碗的魏公公,似乎对今晚的山珍海味很不满意,饭菜是一口都没动。

  客氏体贴的询问了魏公公,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米饭太硬了,连忙让人重新蒸一份,要蒸的软一些……

  魏公公放下了筷子,叹了口气,将头埋进客氏的怀中,将自己被王安欺负的委屈都吐了出来,委屈的魏公公如同一只鹌鹑般,躲在客氏的怀中……

  客氏见自己的男人被人欺负,拍了拍魏公公的后背安慰着魏公公:”冤家,这事奴家替你做主了,你就别委屈了,好好吃饭。“

  魏公公感受到了来自客氏的爱,重新拾起筷子,化悲痛为饭量……

  报仇的机会很快就到了,由于王安王公公工作表现出色,前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已经退休,司礼监又不可一日无掌印,王公公便成为下一任掌印太监的内定人选。

  按照宫里的规矩,在就任掌印太监的时候都要推脱一番客气客气,以达到谦虚礼让的效果。

  王安也按照古往今来的规矩,对此是连连推辞,说自己已经老了,怎么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希望皇帝大人重新考虑之类的话。

  若是平常,皇帝大人便会接着演下去,夸赞一番王公公的工作能力优异,朕离不开王公公,这个工作只有王公公能胜任,然后王公公顺利上位。

  然而当王安礼让后,却是真的让出去了,因为王安谦虚客气的那道礼让文书,客氏也看见了,客氏当时就给天启皇帝讲述了尊老爱幼是大明的传统美德。

  希望皇帝大人不要为难王公公,既然王公公已经年老体衰希望早日退休,就成全了王公公,不要让王公公在继续操劳了,让王公公提早退休,当然,该补发的退休金一分都不少。

  皇帝大人思索片刻,好像是这么回事,既然王安自己不想干了,那他还强留人家干,实在是有点不厚道了,于是一道御旨让王安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没了王安,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便空了下来,皇帝大人皱起了眉头,他还有很多的木匠活要做,司礼监那边没个可靠的人盯着,他怎么能安心的干木匠活,总不能让他自己处理公务吧,那他的木匠事业怎么办……

  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好在客氏是知道天启皇帝为何而忧,她不亏是皇帝的体己人,一个表情便洞悉一切。

  客氏连忙将魏忠贤推荐给了皇帝,并将魏忠贤与王安一顿比较,得出以下的优点,魏公公年纪比王公公轻,身体也比王公公好,不会经常请假迟到。

  而且魏公公又是客氏的相好,难道皇帝大人还信不过自己吗?如此看来魏公公确实是忠实可靠。

  客氏此举既成全了皇帝大人尊老爱幼的美梦,还不耽误皇帝大人做木匠活,可谓是一举两得,大圆满大圆满。

  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便由此被身宽体胖的魏公公接手了。

  当日,王安早早的换好了衣服,收拾的整整齐齐在司礼监里等待着升迁文书的到来。

  当魏忠贤手捧着圣旨,穿戴整齐的走进了司礼监,王安一愣,还以为魏忠贤走错了办公室,想要上去问问魏忠贤是不是有事找自己。

  这个时候魏忠贤便拿出了圣旨,要王安跪下听旨,王安便觉得有些不对劲。

  魏公公读完了皇帝大人的旨意,王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辛辛苦苦熬了几十年资历,好不容易熬到了头,既然就这样被人摆了一道,失去了属于他的一切……

  王安颤抖的接过圣旨,离开了司礼监,至此之后,魏忠贤登上了司礼监掌印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