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嫁祸于人(下)
作者:三天一小更      更新:2019-09-22 22:42      字数:6050
  从东厂及时的出现后,刘景通明白了,这是陷害,赤裸裸的陷害啊,此事的主谋应该便是那位东厂的厂公。

  他有东林大学的背景,如此陷害他,便能给推荐他的东林党摸黑,同时又能供养魏公公为民做主的美名。

  自打魏公公上位后,明里暗里的向东林大学的头头脑脑们打招呼,希望能够混一张东林大学的毕业证书。

  可东林大学的各位头头脑脑们一看完魏公公个人简历后,二话不说,一点机会也不给,连入学考试都没考,直接拒绝了他。

  开什么玩笑,东林大学的毕业证书是那么好混的吗,没有十年的寒川苦读,也好意思说自己是毕业于东林大学这种名校的。

  魏公公连三字经认不全,要是让他走后门考取了东林大学的毕业证书。

  万一魏公公出去炫耀让人知道了,那东林大学与一般的野鸡大学还有什么区别,因此,为了东林大学的百年口碑,各位校领导是一点面子不给,让魏公公带上他的报名费,是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东林党从来不要差等生,特别是连字都不认识的差等生。

  魏公公吃了闭门羹后,自然怀恨在心的,恰好,在东林大学求学失败的程千秋与吴标,又投到了魏公公的门下,此事定是魏公公暗中指使程千秋与吴标。

  刘景通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他的天津左护指挥使算是干到头了。

  ……………………………………………………………………

  事情与白露预想的一样,此事传回京城后,刘大人便丢了官职,被革职查办。

  此事经过东厂番子刻意的宣传,京城上下已经是人尽皆知,番子们如此的用心宣传,主要也是为了传扬魏公公为民请命的美名。

  虽然刘景通是冤枉的,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在场的百姓都亲眼看见,看见刘大人欺负人家孤儿寡妇,看见刘大人大发官威调动了天津卫,要不是正义的东厂番子们及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人言可畏,刘景通是跳进黄河也解释不清了,原本嫉恶如仇的魏公公,还想亲自过一把审讯的瘾,想把刘景通押入诏狱……

  好在东林党的赵南星赵尚书收到了风声,虽然这事有些棘手,但好在此时的内阁大臣还都是东林大学背景的,刘景通刘大人也是从东林大学毕业的,大家同是校友。

  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校友有难,自然是要拉一把,内阁大臣刘一璟出面,魏公公的如意算盘才落了空,刘景通大人算是捡回半条命。

  刘景通被革职后,天津左卫指挥使这个肥差便空了出来,关心国事的魏公公,开始忙于为国选才,经过海选,时任左都督的田尔耕被魏公公看上了。

  这位田尔耕兄弟,能够从魏公公众多的徒子徒孙中脱颖而出还得多亏了魏公公的侄子魏良卿,魏良卿与田尔耕私交甚好。

  有魏良卿帮田尔耕说好话,田尔耕才能杀出决赛圈被魏公公看上。

  当然,参与海选的除了魏公公的众多徒子徒孙外,还有许多东林党举荐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在第一轮时便全部被魏公公淘汰了。

  前任刘景通就毕业于东林大学,此事无疑给东林大学抹了黑,想要在杀进决赛圈实在是很难。

  魏公公敢淘汰,也是问过皇帝大人的意思,毕竟魏公公才刚上道,还是很尊敬领导的。

  魏公公身为天子近臣,没事就往皇帝身边跑,不时的打个小报告,他将刘景通的罪行添油加醋的讲给了天启皇帝听,其中重点的描述了刘大人的东林大学背景,又将推荐刘大人的赵南星东林大学背景告知天启皇帝,经过魏公公的一番洗脑,皇帝大人便觉得东林大学十分的不靠谱。

  而魏公公就不同了,乳娘客氏经常在自己耳边说魏公公如何老实,如何忠心,再加上魏公公最近名声大振,皇帝大人在做木匠工程的时候也听说了关于魏公公为民请命的传言。

  如此一来,魏公公可谓是红得发紫,皇帝大人对于魏公公很是放心,魏公公像皇帝大人举荐人才时,皇帝大人随便应付了一句“你办事我放心”这样的话,便忙着去做他的木匠了。

  这出戏,随着刘景通的落马,田尔耕的上任,便落下了帷幕。

  ……………………………………………………

  天津指挥使司衙门里收到消息的程千秋与吴标对此是连连感叹。

  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这位干娘实在是神通广大。

  由此两人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宁可得罪小人,也不要得罪女人,又是像他们干娘这种红颜祸水…

  除了这出大戏外,这些日子他们还收到了不少的小道消息。

  都是些有关于玉面飞狐与魏公公关系的小道消息。

  得到小道消息的两位大人,先是对着小道消息一通研究,在对照着飞狐帮内部流传出来的《玉面飞狐秘传》一比对,结果发现,小道消息未必就不可靠。

  以玉面飞狐如今的势力,已经达到了奔小康的水平,根本无需乱认一个宦官为爹,让自己的江湖生涯染上污点,再者,人家玉面飞狐压根就没打算认,是魏公公接二连三的来信吩咐,不能为难玉面飞狐。

  因此,他们确信了,玉面飞狐就是魏公公私生女的身份,唯一令两人不解的是,以魏公公的基因,是如何生的出如此姿色的美人的,难道是用了什么房中秘术不成……

  两位大人对此秘术自然是十分感兴趣的,只不过两位大人可没有胆子向魏公公讨教这种问题。

  虽然有些遗憾,但两位大人的心里总算是有了底,这如同吃了定心丸一样,有了这个小道消息,他们那几声干娘就没白喊,出了事只要拉上魏公公的私生女,就不怕魏公公不保着他们。

  关系搞清楚了,两位大人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们在各自的小本本上记上了一笔,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捡到一张护身符。

  就好比贪污犯总是爱记账是一个道理,不是因为喜欢写日记。

  这些本就是不光彩的事情,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防止有一天事发被同伙灭口,要完蛋大家一起完蛋,要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不管怎么说,总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两位大人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