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二章沈阳失陷
作者:三天一小更      更新:2019-09-22 22:43      字数:6368
  从天津到辽东并不算远,天津已经是天子脚下,从永乐靖难之后,英明神武的永乐皇帝便将国都从南京迁到了北平。

  而北平已经相当于边境,出京师数百里之外便是大明的九边重镇,辽东、宣府、大同、蓟州等便成了大明的国门,从此便有了天子守国门的说法。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大明历代皇帝与臣民用生命守护出来的事实,直到大明灭亡的最后一刻,宁死不屈的崇祯皇帝也从未屈服,宁远吊死在煤山,也不愿向敌人臣服。

  白露站在船头眺望,远远便能看见宁远城那模糊的岸头,船队在海上航行了三日,总算到了宁远,白露此刻的心情复杂无比,不久后她就要见到那位打遍辽东无敌手的努尔哈赤兄。

  船队靠岸后,根据江湖寻人法则,一般是要分散打听石师傅的消息的,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白老大似乎有未卜先知一样,一口咬定石师傅就在沈阳城里,命令大部队朝着沈阳城挺近。

  大伙都是在道上混得,自然也听到一些沈阳城正在打仗的风声,现在去沈阳城寻人实在有点冒险,但没办法,白老大都发话了,大伙来都来了,难道临阵退缩,面子不要了吗。

  一介女流尚且如此,为了恩师的安危身陷险地,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大老爷们,当初在关二爷面前发过毒誓要跟白老大上刀山下火海。

  岂能在这种关头连一个弱女子都比不过。

  尽管白老大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质女流,但他们可是大老爷们,曾经都在道上混过,现在依旧还在道上混。

  出来混最重要的便是面子了,连一个女子都不如,这要是传出去了,将来跳槽了还有哪个帮派肯接纳他们。

  那以后还如何在江湖上混,是会被江湖朋友所耻笑的。

  大伙只能跟着白露一条道走到黑了,明知山有虎,也得向着虎山行。

  ……………………

  ……………………

  沈阳城下,努尔哈赤正骑着马,虎视眈眈的看着这座坚不可摧的城市,在他的身后,是后金的八旗军。

  努尔哈赤紧紧的盯着这座城门紧闭的城池,这座城池他早前就来过几次,只不过那时是熊廷弼再此驻守,对于他的来访熊廷弼总是一点礼貌也不讲,每次都拿出了弓弩、大炮来招待自己,搞得他是狼狈不堪,不能再进一步,只能远远的看着这座城池咬牙切齿。

  而现在熊廷弼走了,此时的城头上虽然也站着许多手持火铳、弓箭严阵以待的士兵,看似依旧难以攻克。

  但他眼中却十分的自信,因为他知道,只要他一声令下,那些站在城头的士兵们是不会朝着他发射火铳和大炮的,城头上也不会有该死的滚木礌石往下掉。

  眼前的这座城池,可以说已经是他的囊中物了。

  他的自信来源于一个月前,早在一月前,他听说那个脾气暴躁的熊蛮子熊大人被勒令下岗后,他便打起了沈阳城的心思。

  因为他听说来接替熊大人的,是一个叫做袁应泰的人,他并不了解袁应泰,可他的孙女婿李永芳作为后金作为突出的情报工作人员,他的手上掌握着大量明朝官员的个人信息。

  从他的孙女婿兼汉奸李永芳那里得知,这个袁应泰是个好官,是个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好官,在任期间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获得朝野的一致好评。

  可这位好官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他不懂得打仗,在残酷的战场上这位袁大人是个新手,作为一个新手,总是要交学费的。

  于是,努尔哈赤与他的孙女婿李永芳一番商量后,便开始积极筹划内奸工作,准备给袁大人上一堂兵不厌诈的军事课。

  当然,这堂课绝对不是白上的,是要收费的,费用那是相当的高,一座城池。

  自打从袁应泰袁大人上任起,沈阳城外便开始游荡着许多无家可归的难民,其中大部分都是努尔哈赤派来的群众演员。

  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早就熊大人在任时就在城外游荡,熊大人没有放他们进城。

  而袁大人干了十几年的父母官,一向爱民如子的好官,见到如此景象自是不忍,一时心软大发慈悲将这些难民都放进了城市,算是收编难民再就业。

  城外的难民见城门大开,很高兴的入了城,见到宅心仁厚的袁大人难民们十分的感动,便对着皇天后土立下誓言,答应永远效忠袁大人,至死不渝。

  但无数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发誓这种鬼东西是不可靠的。

  这不,那些刚收编不久的蒙古兄弟们,此时正站在城头上手持弓箭,使着眼色跟城下的八旗军进行着暗语交流。

  努尔哈赤挥舞着手中的红旗,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攻城!”

  站在城头上的蒙古士兵们,收到了指令,二话不说便倒戈相向,将弓箭对准了城内的守军射去。

  沈阳城内乱成了一片,城头的火铳与弓箭已经无法朝着正在攻城的八旗军招呼。

  努尔哈赤接着这个机会,率领着他的冲锋队往城脚直奔而去,到了城脚下便架起云梯,冲锋的士兵们就往上没命地攀爬,仿佛像是一群黑压压的蚂蚁,城头上方仿佛有着诱人的蜜糖一般。

  袁应泰率领城中的守军拼死苦战,既要守住城门不让努尔哈赤破门而入,又要对付刚刚反水的蒙古难民们,实在是独木难支。

  城头上的明军更是陷入了苦战,既要掀翻不时搭在城头的云梯,又要防着反水的蒙古难民们往自个的背后捅黑刀,明军士兵是越战越少,没一会儿,城头上的明军全部战死。

  城头已经被反水的蒙古士兵占领,努尔哈赤的八旗军顺着云梯登上了城头,进入了沈阳城。

  沈阳城内到处是砍杀声,明军死伤惨重,战况渐渐吃紧,明军的守备已经露出疲态,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战至最后一刻力竭而死。

  眼看败势已定,袁应泰悲叹一声,只恨自己看走了眼,将那些无家可归的蒙古难民放入城中,才酿成了这场大祸。

  但事已至此,袁应泰后悔也无法挽救这一切,现在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保留实力,退守辽阳城。

  打定了主意的袁应泰率领着剩余的残部撤退,退回了辽阳城。

  二日后,白露一行人急匆匆的赶到沈阳城,此时沈阳城已经陷落,白露便知道自己来迟了一步,她当即又下达了第二个命令,出发去辽阳。

  说完,白露就扬起马鞭,策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