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辽阳保卫战(上)
作者:三天一小更      更新:2019-10-18 23:49      字数:7116
  这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情,是魏公公连夜召集他的狗头军师们共同商议出来的。

  天启皇帝听了姚宗文的话有些犹豫,想了想,没有多少业务经验的他不敢就此拍板定主意,天启皇帝抬眼看了看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希望这位王太监能给自己拿个章程。

  王太监那是参加过魏忠贤参谋长召开的狗头军师大会,自然是懂得魏公公的意思,熊廷弼这个辽东经略是跑不了了,只不过,现在朝廷里大家都不怎么买魏公公的账,仅有的一些小弟,也都是如姚宗文等辈,是暗地里投靠的。

  还没出道前,那是要低调在低调,这种大事说了那以后是要背锅的,这种事不应该自己亲自上,为了日后能更好的打击东林党,他把这个皮球传给了内阁大臣,此时的内阁大臣是东林党人刘一燝。

  只要刘一燝拿定了主意,到时候要是辽阳出了事,刘一燝难免要负领导责任,那可就罪过大了,先丢沈阳是东林党人袁应泰干的,在丢辽阳,熊廷弼可是你刘一燝说没问题的,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自己还能给皇帝大人留下一个办事细心的好印象,说明司礼监可不是唱独角戏的,是和内阁是一起搭班子唱戏的。

  王体乾按照事先排演好的一样,谦恭的弯下了腰,对着天启皇帝轻声耳语:“陛下!姚大人说得是,辽东不可一日无经略,既然袁应泰已经被撤职,应当在派遣一人为辽东经略,至于该派何人,陛下不妨问问几位内阁大臣的意思……”

  天启皇帝听后,不由得高看了王太监一眼,乳娘与魏管家的眼光果然独到,这个王体乾是个人才,办事如此谨慎,比起那班子只会上书烦自己的大臣们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他把权力交给那些饱读诗书有才学的大臣们,不就是为了过几年舒坦日子,现在呢,舒坦日子没过上,还把祖宗留下的地盘都给丢了,他想要惩治一下当事人,还被人以辞职想要挟,动弹不得,这个皇帝当的可真窝囊。

  再反观这班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太监,他们从来不会板着脸有理有据的妨碍自己钻研木工事业,不会上书说皇帝不能学门手艺活之类的话,他们还经常鼓励自己,让自己对成为一个手艺人有着极大的信心……

  自己一开始还不放心他们的水平,担心他们文化有限,干不好自己交代的工作。

  可是现在看来,这班太监为人老实忠厚不说,干工作的水平那也是相当高的,既然懂得未雨绸缪,可见是用心去办自己交代给他们的事情。

  而且他们对自己绝对忠心,因为没有子嗣后代,自己也不用担心他们谋反,把权利交给这样的一群人,天启皇帝是放心的。

  天启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着朝堂上站在最前面的一排大臣们喊道:“刘学士何在。”

  刘一燝闻言,拖着手中的牙牌,缓缓地从队列中站了出来:“臣在。”

  “刘学士,你是先帝留给朕的股肱大臣,熊廷弼任辽东经略,你觉得如何。”

  刘一燝历经四朝,经历过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可谓是见惯了风浪,浙党首领方从哲走后他成为了内阁首辅。

  他也是东林党人,今日为了保住袁应泰已经惹得皇帝大人不快了,现在这个烫手的山芋又落到了他的手中,要是办不好此事,那是很麻烦的。

  可他是内阁大臣,又是首辅,这个山芋虽然烫手,却是非接不可。

  熊廷弼虽不是东林党人,但刘一燝也十分欣赏熊廷弼,东林党的杨涟兄弟时常在自己的耳边提起熊廷弼的才干,他也有意拉熊廷弼一把,可此时拉熊廷弼一把,无疑是让他成为争斗的牺牲品……

  但是事到如今,这个黑锅总得有人要去背,眼下朝廷里能背得起这口大黑锅的,也就是熊廷弼了,谁让当年他在辽东那么能干,浙党的姚宗文都把熊廷弼架在火上烤了,自己就算是欣赏熊廷弼,也只能是含着泪往里面添柴火了。

  死马当活马医了,刘一燝拿定了主意,沉声说道:“陛下!老臣以为熊廷弼能担此大任。”

  “来人,速宣熊廷弼入宫。”

  ………………

  此时黎明刚刚破晓,阳光越过云层洒向辽阳城的战场之上,明军与后金军激战正酣,双方从天黑打到了天亮,一拨拨人倒下,又一拨拨的人补上。

  广顺门前成了主战场,随着后金二贝勒阿敏与四贝勒皇太极的加入,明军虽然气势汹汹,满腔的报仇之心,却也架不住对方人多,渐渐落了下风。

  后金士兵也趁势攻入了城中,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他们入的只是广顺门的瓮城,所谓瓮城,就是在城门外修筑的一个小城,这个小城与城门相互连接,与城墙连为一体,要入城只能从瓮城进来,要么能飞檐走壁,要么能把城墙轰处洞,否则只能是老老实实的从瓮城的入口进去,在从城门进入。

  进入瓮城的后金军很快就体验到了被人从脑后拍砖的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因为有人在自己的脑后拍砖,而是四面八方都可以拍砖……

  瓮城之所以称为瓮城,主要是目的就是为了瓮中捉鳖,由于瓮城内四面都是高墙,连个搭手的地方都没有,只要敌军一旦入城,城内守军便可居高临下的对着敌军放箭。

  由于瓮城与城墙相连,站在城头上的守军便可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对着敌军放暗箭扔砖头。

  后金士兵只能是叫苦不迭,挡得了前面防不了后面,顾得了左边管不了右边,实在是防不胜防。

  明军士兵毫不客气的对着进入瓮城的后金士兵发动了第一轮箭雨,漫天的箭雨划过天空,发出嗖嗖的破空之声,最终在无数冲入瓮城的后金士兵身上扎下了根。

  一时之间是人仰马翻,战马嘶鸣,后金士兵接二连三的落下马来,久经沙场的莽古尔泰等人当下就面色一变,敏捷的将身子一矮,一只脚从马镫上抬起,双手死死的抱住马脖子,将自己藏身于马腹的一侧。

  莽古尔泰的后金士兵们也都是饱经战阵之士,一刹那就反应了过来,自然懂得如何应付这种情况,冲锋的骑兵纷纷学着莽古尔泰将身子放低,隐于马腹,后面赶上来的盾牌兵则迅速的朝着骑兵的两方靠拢,挡住了明军的箭雨。

  后金士兵体现出了良好的战斗素质,虽然不断有人被弓箭射中,但他们的阵型却始终如一,高举着手中的盾牌,静静等待着反攻的时刻。

  虽然明军的箭雨一轮又一轮的射来,藏在马腹下的莽古尔泰等人很清楚,由于要分散守城,广顺门的明军人数并不多,等着几轮箭雨过后,那就是他们反攻的时候。

  为了缓解广顺门的压力,从悲痛中缓过神来的白露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调集人马前往广顺门作战,必须要冲垮敌军的阵型,城头上的箭矢才能在用完之前有效的打击敌人。

  但也因为城中的兵马都调集到了广顺门作战,城中守军就那么多,广顺门的守军多了,其余各门的守军便减了不少,这一细微的调动,也让在西面肃清门等待多时的努尔哈赤敏锐的嗅到了战机。

  虽然他也不知投降献城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但他对拿下辽阳城依然有着信心。

  之前趁着夜色,努尔哈赤也不好判断明军的兵力布防,现在天色大亮,随着明军士兵不断的奔赴广顺门参战,辽阳城其余各门的守备薄弱也就都暴露了出来。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下令,让一直躲在牛皮车后面的楯兵部队发动总攻,势必破坏明军城前的护城河。

  牛角号再次响起,后金军的士兵抄起了家伙,开始了他们的拆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