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87
作者:觉三千里      更新:2020-12-19 07:47      字数:1062
  两边都靠不上,看起来仕途是无望了。

  晏殊也不是没有脾气,你们不愿意重用我,我还不愿意陪你们玩了呢。

  破罐子破摔,再见了您内!

  于是就有了玉清宫前的一幕。

  赵受益明白他的想法,所以才更头疼。

  这种明显黑化了的臣子要怎么拉回来啊?

  第34章草民,晏殊

  宋朝优待文人,尤其优待有功名在身、身居高位的顶级文人。

  譬如晏殊。

  但宋朝同样尊崇君主,君主的权威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宰相不能再与皇帝坐而论道,御史也失去了谏议皇帝的权力,只能卯足了劲儿监察百官。对于胆敢冒犯天子权威的人,是一定要严肃处理的。

  譬如晏殊。

  当着皇帝的面抡起胳膊打人,无论被打的人是谁,都是妥妥的大不敬,是重罪。

  处在这两种极端之下,如何处理晏殊倒成了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

  按照以往的流程,应该是先由御史弹劾晏殊的罪状,再由皇帝裁决如何处置此人,经二府审定,明发圣旨,决定此人是杀是贬,如果要贬,贬到哪里去。

  像是枢密副使这样的高官,直接杀了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晏殊还是有名的才子。

  一般就是贬,但这种贬还不是直接降低官品,官品一般不变,只是剥夺此人身上兼着的差事,再给他加一个虚职,然后叫他“出知某州”。

  就是把你外放了,远离权力中枢,有多远滚多远。

  比如晏殊,按照常理,他本应被剥夺枢密副使的差遣,被安上六部里某部侍郎的官职,出知某个州。

  如今宋朝官制十分混乱,某人究竟是个什么官不看他的官职,而看他的差事。比如某人的官职是礼部侍郎,但上面给他的差事是管户部的事情,那他就跟礼部一点关系都没有,礼部的事情由另外一个接手。

  这个接手礼部事宜的人,很可能他的官职是刑部侍郎。

  长此以往,六部官职就成为了闲职虚名。

  卷入政治斗争不幸被外放的高官们一般都会分得一个侍郎头衔。

  如果外放前地位特别高的话,甚至有可能分到尚书。

  然后某部尚书就可以去兼职担任某州知州了。

  但晏殊目前的情况还和常理不太一样。

  他是在玉清宫打的人,玉清宫是皇家的地盘,当时又是在皇帝太后的跟前。

  他刚打完人,禁军就把他给拿下,打入天牢了。

  查明他没有行刺皇帝太后的意思,就将他放了出来,软禁在家中。

  现在朝廷议论纠结的是,如果依照惯例将晏殊外放,是否太过便宜他了。

  当着皇帝的面打伤了人,一个外放就完事了?

  那让之前那些不过犯了一点小错就被外放的官员何以自处?

  以后的京官要是也犯了一点小错,你也将他外放吗?

  可若是不将晏殊外放,那要怎么处置他?

  杀了他?

  ……是否又用刑过重了,毕竟也是个士大夫呢。

  ……还是个大才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