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29
作者:觉三千里      更新:2020-12-19 07:53      字数:1201
  包拯担忧道:“从未见公孙先生如此,想必真是累着了。这些日子来辛苦公孙先生了,让先生好好休息一会儿吧。”

  公孙策带着那卷黄色绢帛回了屋内,将门窗紧锁,又扯了布帘将门窗都遮住,这才点燃一盏油灯,放在桌前,将绢帛整个铺开。

  绢帛有两丈长,上面是些模糊的字迹,如鬼画符一般,叫人看不清楚。

  公孙策将自己屋角的脸盆端来,盆内正好有些清水。

  他是个清贫人家出身的书生,但和其他十年寒窗铁砚磨穿的书生们不一样,他很乐意钻研一些离经叛道的知识。

  他在瓦肆里给人代写书信赚钱时,也曾经好奇过对面变戏法的神婆是怎么让白纸显字、又是怎么从油锅里捞钱的。

  写信赚了钱,他也不去买笔墨纸砚,而是拿着这钱去贿赂那神婆,请她教自己这些戏法的奥妙。

  神婆见他是个读书人,想来不会和自己抢饭吃,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终于告诉了他诀窍。

  说来好笑,看起来玄之又玄的戏法,其实原理这样简单。

  公孙策将绢帛泡在水里,又在水里加了些其他的东西。不一会儿,那些鬼画符就变成了可读的字迹。

  第一句话是,赵受命,兴于宋……

  公孙策将绢帛从水里捞出来,把上面的水拧干净。

  竟然真的是……

  这就是从前的那个,还是他后来仿造的……

  如果是从前的那个……

  襄阳王怎么敢!

  有时候公孙策非常痛恨自己敏锐的直觉。

  白玉堂从冲霄楼里带出了一卷黄色绢帛,上面都是些鬼画符。别人都觉得没什么,偏偏他就有了这样的预感。

  偏偏这预感还是正确的。

  他将布帘撤了下来,打开门,对一个路过的衙役道:“劳驾,请包大人过来一趟,就说我有话要跟他说。”

  衙役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包拯来了。

  见公孙策坐在屋内,面色不好,包拯担忧地道:“先生果然病了,不如还是请一位郎中……”

  公孙策摆了摆手:“大人,你还记不记得大中祥符年间的天书封禅?”

  包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问这个,但还是点头:“记得。先帝得神人赐书,于是广修道场,耗民力无数。太后娘娘早已将天书陪葬皇陵,先生为何提起此事?”

  公孙策指了指被他摊开在桌上的绢帛:“看看那个。”

  包拯探头过去,见绢帛上有字,于是读道:“赵受命,兴于宋,付于冲。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他猛地抬起了头:“这是……”

  公孙策道:“这就是最初的那份天书。”

  大中祥符元年,先帝忽然从睡梦中惊醒,声称自己得到了天人授书。后果然在承天门南角找到了一卷黄色的绢帛,上面有些歌功颂德之语。就是所谓的天书。

  最初这份天书不可辨认,还是做了一番道场之后才显现出文字。

  这份天书之后,陆陆续续又有数份天书祥瑞降世。

  为了配合这些天书,先帝大行封禅之举,不仅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还劳民伤财,激起民怨。

  是以太后刘娥在先帝驾崩后当即将天书与先帝同葬了。

  包拯低声道:“襄阳王……”

  公孙策道:“要么是襄阳王伪造了一份天书出来,自称正统;要么是襄阳王……”

  他含糊道:“总之……这东西送不送回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