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批阅奏折
作者:瘦成一个胖子      更新:2019-11-25 14:35      字数:7790
  陆明与卫青在御书房谈了1个时辰,简而言之,陆明说了这么久都是在劝卫青与平阳公主和好,说平阳公主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在乎和喜欢卫青,若是个陌生人,平阳公主根本不会这么生气。

  “可是如今这僵局我改怎么做?”卫青苦恼的道。

  “我先给你联盟将领的印信吧,你带着本部人马去高城驻守,物资我会让丞相荀彧协调供应的。”陆明道:“公主那边,我明天与你姐姐去一趟,然后调霍去病驻守平阳,有我在,平阳乱不起来。”

  卫青点点头,他现在也没办法了,除了陆明这边能指望,还真没地方去。

  “好了,下去休息吧。”

  卫青下去后,陆明又开始处理朝廷的奏折。

  廷尉府奏折:提议修订律法,删除一些过时的法律。

  陆明批复:准奏。

  张梁奏折:请求从黄巾军弟子中抽调人手来帮忙分担军务,沈国、荀国、梁城、平阳最好都要大明的将领驻守,理由是无尽世界虽然名为游戏,但是陆明作为蓝星天帝,他亲自掌管的游戏世界不能弱于其他玩家。

  “来人,传张梁。”陆明道。

  很快,张梁便来了。

  陆明详细的听了张梁的想法,张梁的意思就是从黄巾军将领中招募一些人,这样一来他也有可信赖的人可以用,比如可以分别派遣他们担任各地城池的防务。

  陆明想了下,便同意了,而后与张梁确定了一下人选以及他们所驻守的城池。

  沈国:马元义、张曼成

  荀城:赵弘、韩忠

  平阳:孙夏、孙仲

  梁城:波才、彭脱

  高城:吴霸、刘辟

  另外命何仪、黄邵、何曼去孙坚账下听令;卜巳、张伯、梁仲宁去关羽账下听令;唐周、王度、张牛角去霍去病账下听令;孙轻、王当、杜长去赵青账下听令。

  陆明决定后,就传旨给大明兵部天官孙坚,孙坚很快对这些人下达了调令:要求他们明天前去报道,相关人员也都纷纷领命。

  只是领命是领命了,但是众人却齐聚张角那里,他们此前大多是在张角的白虎军账下听用。

  “陛下这样做是不是想分化我们黄巾军?”张曼成问道。

  “我看就是。”孙夏道:“陛下是看我们黄巾军大部分都进了白虎军,所以将我们都调走。”

  其他人也都纷纷发表意见,张角等他们说完了才道:“行了,你们都别瞎猜,这个调令是张梁提议的,他在无尽世界没有人手用,你们过去都在张梁账下听令,都有驻守的城池,在这里我要叮嘱你们几句,去了那边毕竟是在陛下眼皮子地下,因此要严格遵守军规,不能扰民、抢劫、不能去青楼之地,要不然你们的错误都会被有些人打上黄巾军的标签,也别指望张梁将军包庇你们,他只会更加严格的要求你们,在那边当值据三弟所说,若遇战事,杀敌数量这些都会自动记录的,若得到陛下赏识,说不定将来老夫也要依仗你们。”

  波才道:“我听说二将军的职务也要调整?”

  张角点点头,“张宝调任青龙军,主管青龙军非战斗事务。”

  无尽世界中,陆明继续看奏折。

  胡佳芯奏折:随着平阳县的线上线下的贸易增多,更多的个人商家加入其中,货物运输压力越来越大,建议在大明、东洲引入快递服务。

  陆明批复:批准!命大明市场部潘金莲协办此事。

  班超奏折:臣闻听吴县与米县除了青龙寨与卧虎寨之外,还有永恒国度与王者天下两个小诸侯国,臣愿意出使这两个国家,以商贸便利等拉拢其加入我们的阵营。

  “来人,招班超。”

  很快班超来了,行礼道:“臣班超见过陛下。”

  “爱卿免礼,赐座。”陆明等班超坐下,道:“出使我原则上同意,只是我看了地图,王者天下与永恒国度都隔着两大山寨,我担心路上会有危险。”

  “陛下的意思是?”班超询问。

  “先派人与卧虎与青龙寨沟通,严明我们重视商贸防御性政策,如果他们有意我们可以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陆明道:“建立外交关系后,我们的百姓进入他们的地盘都需要通过他们在我们鸿胪寺使团批文才能进入,同时他们要保证我们百姓的安全。”

  班超眼前一亮,大笑道:“这个办法好,那些山寨一直不被各个诸侯国所承认,我们此举无疑是承认他们,这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更何况我们的商会线上线下交易非常便利,唯一的阻碍是逃亡青龙寨的王伦与高俅两人可能会捣乱。”

  “所以爱卿可以先去卧虎寨,卧虎寨一向与荀城交好,虽然也打劫,但是也不乱杀,等我们将卧虎寨拉拢过来了,青龙寨翻脸我们也不怕。”陆明笑着道。

  “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办。”班超道。

  班超离开,陆明继续处理奏折。

  荀彧:近日有诸多学派都造访我汉明,希望在这里传播他们的学派,臣筛选了一些名单供陛下参考。

  儒家:培养候补官员,但也容易滋生贪官污吏。

  墨家:培养攻城器械人才,但需要符合墨家非攻理念。

  兵家:培养军事人才,但若赏罚不明也会造成人才流失。

  法家:培养律法人才,但如果君主顽固法纪也会被拒绝效忠。

  “来人,招丞相。”

  很快荀彧来了,照例赐座,荀彧坐下后,陆明道:“爱卿,关于你说的引入儒家、墨家、兵家、法家等学派朕原则上同意,但是呢,朕觉得我们要参与到他们的学院管理中去。”

  “如何个参与?”荀彧问道。

  “朕想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学院,将儒家、墨家、兵家、法家按照他们的专业不同进行院系划分,同时呢,制定一些标准,比如儒家的是主要讲学问的,但是学问也分类别,比如有学生未来志愿做教书先生,那就专门针对未来教书先生来制定教学内容,比如有学生未来致力于官场,那就教授管理方面的知识,总而言之,我们要因材施教。”

  “如果他们不同意呢。”荀彧问道。

  “不同意?那就不准,在我们的势力完全不接受我们的约束,这有什么意义。”陆明道:“朕觉得好好沟通应该是可以的,我们只是希望因材施教培育出更专业的人才,为此我们可以适当补贴他们,甚至给他们发工资都可以。”

  “臣明白了。”荀彧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