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柯蒂斯的求学生涯
作者:开玩笑      更新:2019-10-11 09:07      字数:3612
  白君文就这样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这里的学风很开明,作为一所艺术院校,虽然也有与其他文理工科学校类似的学分制度,但是无论学员还是老师,对于纯粹数据和分数方面的态度都是比较随性的,正所谓“艺术家都是疯子”,在这里,公开课给人的感觉就是随意进出的菜市场,许多学生在学期初期报名了某些科目,而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发生转移,往往会缺席自己应该去的课堂,而去选择那些完全不能带来学分的课程——对此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

  能进柯蒂斯的都是真正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绝大部分在自己的少年时期都有“天才”之名,无论他们想往哪个方向走,只要他们是在好好的走,不是在消磨时光,就没有人会去干涉,老师们也绝不会因为学生不是自己的学生而不愿意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自由学习的殿堂,各种灵感的碰撞,或许这才是这些世界,本身就可以算是打基础的启蒙音乐。这部曲集近乎是对梦境世界的音乐模式做了一个系统化的归纳,这些曲子中包罗万象,各种流派各种技巧各种情感都有所涉猎,分寸上却又恰到好处,它正是最完美的练习曲目。

  哈切夫斯基确实很伟大,是并不逊色于巴赫的音乐巨匠,但是他的伟大主要集中在他生涯后半段的各种奏鸣曲和交响乐,至于这些练习曲只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常态。而在现实世界的音乐界,确实还没有人创造出《巴赫曲集》这样划时代的东西,施耐德这辈子一直想弄的就是这么个东西,如果真的搞出来大概应该叫做《施耐德十二平均律曲集》,只可惜他还没弄出来,就看见了《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颇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感。

  试问,一个靠乡村打油诗入门的诗人,和一个靠《唐诗三百首》入门的诗人,他们做出来的诗,在意境上能一样吗?当你一边念着“远看泰山黑乎乎,上边细来下面粗”一边忍不住发笑时,我却在感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动人意境,这根本是在起跑线上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而白君文佩服的地方在于,霍华德导师居然通过长达几个月的漫长研究,搞清楚了这些极其隐晦极其细微的差别,到最后,他甚至于凭空推论出自己有一套优秀的打基础练习曲目。

  “您真不愧是钢琴演奏方面的大师啊!”白君文由衷的赞叹着,然后,把他的《巴赫》拿了出来。

  霍华德:“fuck!fuck!fuck!fuck!fuck you!!!”

  ……

  霍华德看到《巴赫》之后的风中凌乱自不必细说,有必要提一句的是另外一位超级大佬:克里斯蒂安。

  在入学测试最后离开的时候,院长大人曾经试探着问白君文有没有兴趣感受一下歌剧创作的魅力,然后……白君文确实有一定的兴趣。

  歌剧是全然不同于乐理或者钢琴的另一种形式,它更多元化复杂化,但是毫无疑问,歌剧在音乐领域的地位也很高,而真正让白君文有兴趣去感受一下的原因在于:他早在李思颖的口中得知,欧洲十八世纪最著名的歌剧巨匠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在梦境中的第一个朋友:莫扎特。

  他想要对这个莫扎特做出过赫赫贡献的全新领域有所了解,于是,在两位导师的高压之余,他还抽空跟着克里斯蒂安断断续续的学习歌剧。

  他的时间就像海绵,只要用力挤,总能挤出水来。

  “凭你的创作才华,我想,在未来即便是写出震惊世界的歌剧名篇也是很有机会的。”克里斯蒂安很隐晦的试图挖角:“要不要考虑转个系?”

  白君文哑然失笑,只能婉拒,但是在学习态度上却丝毫不亚于自己的两门主科目。

  柯蒂斯学院的学习生涯因为平静而显得匆匆,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日子平淡如水,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在每天晚上入梦之后,白君文另一段精彩的人生才刚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