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酉阳城破
作者:仙有星      更新:2019-10-11 18:57      字数:8200
  “没有是最好,既然是边军的人,就没有怕匈奴的,本来军中大事,不应该拿到宴会上面来讲。但是今天在场的都是行伍中人,讲也无妨了。”

  江集还是坐在首位,淡定如常,哪怕是郭急,暴露出凶狠的一面,也没有让他离开座位,有一股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气质。

  江集虽然身穿布衣,但是一身的儒雅气息融合了上位者的威严,气势比刚才暴怒的郭急还要雄厚几分,两人不应该拿到一起评论,一个是武人,一位是文人,但是论气场来说江集要更胜几分。刚才江集讲话的时候,还只是让人感觉到他是位简单的文人而已,后来,从那封文件拿出来之后,他的气场一下子就变了。杨成景在他的面前,总有一些被压低头的感觉。

  这是一种本能,弱小的生命,总会对强大的生命卑躬屈膝,杨成景现在只是一名校尉,脑海里面对江集的时候会自动的代入到自己的身份里面去,不知不觉的,有了低头的想法。

  不过杨成景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上位者的气息,以前在电视上面看的不要太多,只不过一时之间亲身感受,让他反应不过来而已,作为现代人的身份,对他来说,封建时代的威压,很难起作用,就算是面对皇帝,他的内心之中也没有畏惧,古代人,从小就被灌输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概念,自然而然见到,皇帝会吓得两脚发软。

  但是杨成景没有这样的经历,自然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低头的感觉,只是在第一时间被江集的气场所压倒了。

  杨成景转过身来面向江集,被压低的感觉已经在杨成景的内心中消失了。

  江集坐在首位,自然而然能将眼前的一切能够收入到眼中,眼睛里面一亮,杨成景的变化,他看得再清楚不过了,能够这么快的在他的气场下面反应过来,确实是一个不卑不亢的人才,不过这些只是对于杨成景个人的赏识。

  现在他需要的是将情报慢慢的讲出来。

  十天前,酉阳城內。

  偌大的酉阳城,被汉帝国建造成了一个军事堡垒之后,防御工事是一层叠了一层,翁城,女墙,箭楼,镶城制投石机,循环式的滚木,层高12米的城墙,这一些配置绝对是能让人眼看,就要放弃了攻城的举动,绝对是一座钢铁堡垒无疑,让人一看就会失去掉勇气,然后这些还只是城内的配置而已。

  酉阳城外,左边是濡水河,右边是黑铁山,地势虽然平缓,没有像雄关一样,那么的难以攻克,但是依山傍水,这一点已经让匈奴人费劲了心思。

  城破那一天,大概是上午的时候吧,匈奴人竭尽全力攻打酉阳城,各种攻城武器连番上阵,光是投石机,就摆了不下60架,整个酉阳城外能够打击到的范围全都布满了投石机。

  比起其他的匈奴大军。左蠡王的匈奴大军,实力更加的雄厚,其他军队里面难得一见的,匠工一个都没有,在这里一抓一大把。

  优秀的士兵也是,12万的匈奴军队,整整齐齐的没有一个身上不穿铁戴甲。哪怕最次等的,都是白狼皮甲,更加让人惊叹的是,他们身上所缠绕的气势,非常惊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全由见过血的士兵组成的。在战争里面,见血的士兵跟没见血的士兵完全是两码事。

  哪怕后者是素质再强,也是一把华丽未开封的神器,好看但不致命。

  前者不一样,也许他们的素质比不上后者,但是上过战场的心态,让他们在任何一个时候都能够保持足够的冷静,和面对一切的心态。

  不过这一些,对于酉阳城来说,只不过是小意思而已。

  城高墙坚,多层防御工事,在有依山傍水作为依靠,可以说他们的压力是比任何的据点要小,一面山一面水,就已经保证了他们这里,只留一个面,让匈奴人攻打。

  受力面小了,自然他们就能集中足够的兵力防守,多层的防御工事,层层叠叠,形成的最全面,覆盖式的弓箭打击。

  这里又是整条北疆防线唯一的,没有长城作为依靠的据点,后方所有零散的兵力都集中到这里来,光常驻的兵力就高达3万。

  粮草军备,这一点就更不用考虑了,酉阳城不同于雨烟城一样,是一个临时的防守据点,用完就丢,酉阳城可是一个建造出来的军事堡垒,常年驻兵和粮食供应,根本就不会停歇。

  如果这里没有内奸出现的话,这里可以说是整个北疆防线最轻松的地方。

  说到内奸的时候,江集动了动嘴,没有说话,但是在接下来的讲话的时候,却将这一段跳过去了,直接讲述了城破之后。

  酉阳城破之后,没有了城墙的防护,三万汉军依然拉着将近6万人的匈奴部队下地狱,连续打了三天三夜的巷战。

  城墙,街道,将军府,粮食库,兵器库,市场,水井,校场,城内所有的各个角落里面,都洒满了鲜血,不光是汉人的,还有匈奴人。

  匈奴人抱着决心,必须要拔除酉阳城,在巷战里面,就好像是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将汉军挤出去。

  整个酉阳城,到处都洒满了鲜血,可以称之为一寸土地就有一寸血。

  三天三夜,从将军级别到最小的士卒,都把性命奉献在这一片土地上,没有一个人转身离开。

  匈奴人拔掉了酉阳城,可以说也让他们自己吐了好几斤的血,12万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打残了,剩下一半,虽胜,但也是惨胜。

  但是就算匈奴人的伤亡再重,他们也拔除了酉阳城,等于是他们往南下的道路已经打开了,整整200年了,他们除了能带北疆防线周边的几个小村庄掠夺一点以外每年都是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耻辱,匈奴人的历史也同样悠长,在中原还是战国时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存在,不过在那一个时候,他们的对手是赵国,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度。

  在赵国的手里,他们的民族用血还有泪,记住了一个人,李牧。

  当时的匈奴人已经是草原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了,但是在赵国面前,尤其是当时驻守雁门关的李牧,直接将他们吊起来打,十几万的精骑,一战被扑灭,如日中天的气势一下子就被掐断了脖子,又打回了原形,浑浑噩噩的修养了几十年之后。

  他们面对的又是统一中原的秦国,一样在秦国的手里,没有讨到几分的好处,被蒙家的骑兵一路赶到了漠北。

  只有在汉帝国的初期,他们才从漠北赶回来,开始了他们辉煌的历史,最强盛的时候,几乎占据了整片草原,西域,所有的游牧民族被并入了他们匈奴的行列当中。

  汉帝国只不过是他们想拿就拿,想抢就抢的,钱袋子而已。

  甚至连汉帝国的皇帝,他们都曾经差一点活捉。

  在那一个时期,他们根本就不缺任何物资,缺什么,就南下掠夺一趟就什么都有了。

  祖先的荣耀,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完全的丢失了,汉武帝期间,他们和汉帝国的一场大战,几乎送葬掉了他们所有的筹码,又右贤王的西域丢了,左贤王的王庭都被汉朝一名姓霍的将军踹了。

  在漠北艰难的生息了几十年,才慢慢的缓过劲来,回到大草原之后,又奋斗了十几年,才慢慢的抢回了自己的草原地位,重新组建了自己的王庭,当他们在想南下和汉军一较高下的时候,如钢铁般的北疆防线,彻彻底底的将他们拦截在外。

  南下的道路已经断绝,任何想要绕过去的道路都已经被汉军的钢铁防线,锁堵住了。

  汉帝国名为边军的20万队伍是他们将近200年的对手。

  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了将近200年,双方接下来的仇怨,已经不可能停下了,任何喊着和平的声音,都只能被吊死,双方都一样。

  酉阳城牺牲的三万守军,坚持了三天三夜,还是有价值的,虽然他们没有守住阳城,也没有等来援军。

  但是他们争取到的时间,给后方集结足够的兵力,终于在匈奴人踏进汉境之前,拦截住了。

  在草原上一场大战之后,汉军大败,临时集结的两万士兵溃逃,匈奴人的野战能力,已经很久没有让汉军领会到了。

  单单凭借1万精骑,就足以击垮这一支临时集结的部队,若不是有一位将校领着士卒死死的,挡住匈奴人的脚步,能够撤下来的士兵,大概会不足四位数。

  绕是这样,也失去了将近八千人,一场大的败仗,也让他们失去了和匈奴人野战的信心。

  转而已用消极的防守方式,在边境一带和匈奴人的主力对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