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匈奴劫猎
作者:仙有星      更新:2019-10-11 18:58      字数:8952
  如果从昨天夜里开始算起,杨成景他们现在应该是已经进驻了酉阳城的地界。

  但是所看到的所有事物,战场上的劣势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到处的都是匈奴人,到处都是被杀害的平民,火焰和浓烟也一样到处都是。

  “校尉,匈奴已经击退。”

  杨夷浑身是血,向杨成景禀报。

  但是杨成景的视线没有落到杨夷的身上,作为他的亲兵队长,杨夷的本事,还不是几百个匈奴士兵能够对付得了的。

  加上一边还有丁克,他们帮忙,会在几百个匈奴人手上受伤,这一点杨成景还是不相信的。

  杨成景的眼光绕过了杨夷,看向他身后的远处场景,一个很小型的村庄,已经半边被火焰笼罩了。

  村口的位置,堆了不少的土堆和粗制的拒马,是原来村庄为了抵御匈奴人构建的防线。

  现在,躺满了各种尸体,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但是他们的身份都是这一个村庄的村民。

  就在杨成景他们还没到来之前,这一些村民挥舞着手中的农具或者是锄头,和匈奴人拼命。

  用他们自己的性命和凶狠的侵略者做斗争,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

  就连是边军,在野外和匈奴人交手,也不敢说能够轻易的胜过。

  如果不是杨成景在远处看到浓烟,加速赶过来,要是再晚来一步,这些人,一个都活不了。

  战场上,有了丁克和杨夷的背刺一刀,匈奴人果断放弃战斗,撤出战场,向远处逃窜。

  “哎。”杨成景叹了一口气。

  刚才匈奴人接敌的那一幕,杨成景也看在眼里,匈奴人仅仅只有几百个士兵,杨成景想要打败他们完全不负吹灰之力,但是想要把他们歼灭在这里,却是做不到。

  匈奴人个个骑马,一看是汉军的大部队过来,立马撒腿就跑,杨成景倒是想追,可惜追上的可能太小了,丁克的骑兵,短距离之内倒是能够咬住匈奴人的骑兵不放,但是长距离跑起来,他们可能就跟不上速度了。

  匈奴的骑兵,身上的着装是最为轻便的,而汉军的装备多,速度慢,如果匈奴人铁了心要跑,杨成景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

  想到这里,杨成景只能再叹一声气。

  “多谢大人的救命之恩。”

  “老丈,起来。”

  杨成景上前来到村口,火焰已经包住了整个村庄,所有的幸存者,都已经被救出来了,数量还不到五十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人,还有儿童,青壮大概都已经死在了村口上了,就连妇女,杨成景都看不到几个人,全死得差不多了。

  杨成景刚过来,刚才还在哭得最厉害的老人。见杨成景被多数的军官所包围,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官,一个扑通,直接跪倒在他的面前,嘴里大喊着感谢。

  杨成景当场就懵了,一个愣神让这一名老头又跪又拜了,反应过来,才立马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这匈奴人南下的消息,应该已经传遍了整个幽州,为何老丈还在此地。”

  杨成景将他拉起来之后,就询问他。

  酉阳城被攻破的消息已经快一个月了,就算村庄地势太偏僻,消息再落后都应该得到了,迁移的指令。

  而且,杨成景这一路上又不是没见过逃难的村民,为了躲避兵灾,拼命得往南边跑,像村庄这种还没有有迁移的,还真是少见。

  杨成景一问到这里,这名老头瞬间就羞红了脸,又是满脸的自责和愧疚。

  犹犹豫豫的说出了原因。

  这一个村庄,已经接近200多年没有遭受到匈奴人的攻击了,所有人都养成了一个惯性的思维,只要边军还在,那他们就不用搬离这里。

  老人多数都顾念旧土,不肯迁走,他作为村长,也是一个老人,自然也偏向于不迁走的想法。

  村里的大部分人都不同意搬走,然后他就私自下了决定,不迁走,结果因为他这一个决定,让村子里的所有青壮全部死于兵祸。

  杨成景问的问题,可以说是让他后悔莫及,哭天喊地的。

  如果一个村庄,连青壮都牺牲了,那估计离灭亡也快差不多了,青壮是古代的生产主力,没有了青藏等于是他们就算有田地也没有办法耕种。

  看着老人哭天喊地的样子,杨成景也没有办法,这个算是自己造下的孽吧。

  明明,匈奴人南下的消息已经通知了,还呆在酉阳地界,这不是找死吗,要是像那些靠近酉阳城的村子,那是没时间没机会跑,只能是让匈奴人劫猎,像他们这种生活在酉阳城边境的村子,想跑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居然还不好好珍惜。

  但是死去的人已经走了,活的人还要继续,一个村子大部分都是一个姓氏一个祖先,要是不想断子绝孙,往南下走,他们才有活的生路,再留下来,杨成景也不敢说下次还有机会救到他们,不过,见他们的样子也是不敢了,匈奴人的凶残,可以说深深得刻在他们的脑海里。

  “老丈,除了我们,你还有没有在哪个地方看到过汉军。”

  “不知道,没有见过,自从知道匈奴人南下的消息之后,我们就待在村庄里面躲起来了,外界的消息,我们一点也不清楚。”

  老张可怜兮兮的回答了杨成景的问题。

  这已经是两天了,杨成景问了不少的人,都没有见到汉军的主力,就好像失踪了一样,但是,到底是失踪,还是。。。。。

  看着剩下的幸存者,都是些老人和小孩,再加上整个村庄都已经被烧毁了,就算还有其他的东西也不可能在大火里面再带出来,没有吃的,想要走远,根本不可能。

  小孩也都是刚刚完成了成为猪脚的首要条件,自幼父母双亡,每一个都哭着喊爹娘,看了让杨成景,心里也挺难受的,他也是一个孤儿,如果活下来的是青壮,杨成景问完事情,理都不理一下,直接离开,但是,现在。。。。。。

  杨成景想了想,看向了杨夷,说到。

  “杨夷,把我们的军粮分出一半出来,给这位老丈。”

  “可是,我们的干粮已经不够一天了。”

  杨夷说的事情,杨成景自然也是知道的,他们带着8天的干粮,赶了7天的路程。

  如果在今天还找不到汉军的主力,那他们就要饿肚子了。

  倒不是,杨成景他们不想多带一点干粮,而是负重的问题,8天的干粮,已经是马匹能够负重的极限了,要知道还要承载一个人,再加上一身的装备。

  对马的负担是很大的。

  汉军之所以,在野外打不过匈奴人的很大原因,也有行军,速度慢,补给线路长的缘故。

  如果,让汉军把所有装备带齐,和匈奴人面对面的硬刚一把,汉军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只是匈奴人已经学精了,知道和汉军面对面,硬刚不划算。

  上一个,和大汉的将军,在野外大军团硬刚的右蠡王,尸体早就凉透了,要是不够,就再往前,还有大汉双壁版本的卫青,带齐装备的卫青,是如何在野外教匈奴人怎么做人的。

  现在的匈奴人,都是从运动中消磨汉军的体力和精力,用拖延的方式来打垮汉军,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太祖,游击战的精髓。

  正因为如此,野战才越来越难打,没有足够的骑兵,野战只能是让敌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吃了几次亏之后,才建立起了北疆防线,从防线的隔绝了匈奴人来去自如。

  “听从命令。”

  杨成景面无表情的说话,在这一个时代,让士兵们交出自己的军粮,确实是一件很难以理解的事情。

  尤其是当军粮所剩无几的时候。

  古代当兵,能够真正的严守军令,对民秋毫不犯的非常少,更多的是,还有一些杀良冒功的存在。

  即使是像汉朝边军,几乎是以守护北疆为己任的边军,他们的存在可以说是从这些老百姓出来的,还不是真正的职业兵种,可以说有半只脚还在农田的地里,都没有办法理解杨成景。

  军户=军屯,并非是=明朝的军户制度,汉朝的边军都是因为粮草的关系,军屯的制度是一直在边军盛行,导致边军的出身,都是农民转变的。

  杨成景也觉得自己非常的伪善,自己可以毫无保留的举起屠刀,但又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心怀慈悲。

  看着这些,在战场上面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幸存者,杨成景知道,如果他不救济他们的话,他们绝对走不远,光靠几个老人和小孩,怎么可能走得长远。

  杨成景把声音压下来之后,杨夷才艰难的点了点头,嗯,已经用这种口气说话的杨成景,说明他的主意已经决定了。

  尽管相处的时间不是太长,杨夷也是这一次,北疆抗击才跟着杨成景,但是已经摸透了杨成景大部分的性格。

  平时比较随和,但是一旦下定了决定,就不容许任何人去改变,算是一个很霸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