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辽人南下
作者:仙有星      更新:2019-10-11 18:59      字数:8442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个时代里面,是防止辽人入侵的军事堡垒,雁门关,正是杨业所镇守的代州的一个要道,呼延阮是杨业的亲兵队长,更是他名下的副将,享有从六品的官职,所以杨成景称他一声将军,完全不为过,而且还很称职。

  说了半天,但是杨成景还不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从自己醒过来,到现在一路上的急行,也没有跟自己说点什么。

  呼延阮在杨成景观看雁门关的这一段时间,已经跟城门的守卫打了个招呼,让他们出关。

  雁门关是属于内长城,关内是属于宋朝的边界,但是关外只能说是曾经的汉土,在五代十国的时候,距离雁门关,那一块土地已经划分给了,契丹人,也就是现在的辽国。

  雁门关的雄关,主要是对外,对内的话,地势稍微比较平坦,而且还有一个开阔的平地,杨成景等人正是在这里,短时间的停歇。

  等到呼延阮交接完公务之后,才急匆匆的走回来。

  “按照原来分队的那样,以五人一队,向关外打探辽人的踪迹。”

  呼延阮的一声令下,所有亲兵称了一声,“得命。”

  纷纷上马,以五人一队,向关外的不同方向分散,杨成景呆了,他可是什么都不知道,见他旁边的人快速的减少,似乎所有人已经定好了自己的小队,纷纷各自行动,但是杨成景还傻站在原地。

  不过,杨成景倒是看出来了一点什么东西,倒不是从这些亲兵的身上看出来的,而是雁门关的守备,到处都有士兵在进行严密的巡逻,城墙上更是在不断的搬运一些守城的器械,比如滚木和擂石,在不远处停歇的一队马车里面,杨成景可以看到成堆的麻袋装着东西,运输到雁门关来。

  虽然麻袋隔绝了杨成景的视线,但是在马车上有一堆少许的白色颗粒堆积物,隔得比较远,杨成景没有办法,细细的观看,不过,杨成景猜应该是粮食。

  没有办法,在古代里,白色的颗粒状,杨成景只能是联想到粮草也就是大米。

  整个雁门关,平时的守军应该不多,需要这么多的粮草,大概是大战将近了吧。

  宋国在北方,前期就一个敌人,就是辽国,现在看来,大概是辽人南下了。

  杨成景站在原地没有发呆多久,就被人叫住了。

  “成景,你跟我走,你跟我一队。”

  杨成景似乎感觉到有人在叫他,看过去之后才发现是他的亲兵队长呼延阮。

  呼延阮已经翻身上马,骑着马从他的旁边经过了,身边还跟着其他三位亲兵,看样子,就连他自己也要出雁门关。

  “别发呆了,你跟我一小队,再等下去,天黑都回不来了。”

  呼延阮见杨成景,没有任何动作,以为他没有听清楚,又催促了一声。

  杨成景倒是听明白了,只是他犹豫了一下而已,现在的他,完全摸不清楚,情况是怎么回事。

  突然之间就跟他们走,杨成景感觉,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不过在呼延阮的第二声催促之后,杨成景还是本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

  骑马跟着上去,幸好杨成景在乌托邦的时候兑换了骑术,不然,这任务的一开始就直接出洋相了,连马都不会骑。

  杨成景他们这一小队大概是最后出发的,出了雁门关之后,地势是居高临下,杨成景可以看得到其他的小队是往不同的方向去。

  “走,这边。”呼延阮指了一个方向,就一马当先,跑在了最前头,随后的几个亲兵,都没有说话,很顺从的跟了上去,杨成景也不例外。

  这么一走,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杨成景等人,都是摸着黑在赶路,雁门关的城楼,点了一个巨大的火炬给他们引路,这才让他们顺利的返回。

  夜晚清点人数的时候,500人,一个不差。

  杨成景也算是知道了,这么做的缘由和目的,如同他想的一样,辽人南下了,而且是十万大军南下,从最遥远的暗探来报,目标正是他们的雁门关和代州,这一个消息让整个雁门关和代州都陷入了战争的预先准备,同时,朝廷的援兵也已经在路上了。

  他们这些杨家的亲兵,是整个代州城最精锐的士兵,也是目前杨业能够拿得出手的底牌,全部被当做斥候兵来使用,必须打探到辽人大军的踪迹。

  杨成景所得知的这一些事情,已经算不上什么军事秘密了,在整个雁门关,乃至整个代州的所有将校,都已经知晓的消息。

  不过,知道这些消息之后,杨成景倒是解锁了他的任务。

  “叮,获取辽人南下的信息,支线任务一解锁。”

  “叮,支线任务一,探索辽人南下大军的踪迹,难度:e级,”

  不过也只有这么一条,而且还是支线任务,对于主线的任务始终是没有出现解锁的踪迹。

  夜晚的时候,雁门关给他们这些亲兵送来,200挺帐篷,就在雁门关前面的这一块平地上支起的帐篷。

  伙食方面,杨成景倒觉得不错,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是吃的也不是,只有硬邦邦的咸味干粮。

  几个有一点鼓起的白面馒头,一大碗肉腥味十足的热汤,虽然味道也不怎么样,但是起码能够管饱,而且一口热汤下肚,浑身还是暖暖的。

  白天出去探路,晚上就在雁门关下面歇脚,这样的日子,也没有过得太长久,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就出现了新的变化。

  回来的人数不再是满满的五百人,少了一个活人,带回来了4具死尸,一具是跟他们同样着装的亲兵,身上插着一杆枪的枪头,看他的表情似乎是很吃惊的样子,仿佛敌人一下子就出现在他眼前,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杀死了,刺入他身体的那一杆枪,枪身已经被砍断了,只留着一个枪头,本以为还能坚持到雁门关回来,救活他,可是在半路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至于枪头,就一直留在人体的上面。

  对于那一些突袭他们的敌人,干掉了三个,跑了两个,死掉了那三句尸体,都是以胡人的装扮。

  不过从那些胡人逃窜的方向,这一只亲兵的小队,往外探索了很远,也没有发现辽人的大军的踪迹,显然只是辽国大军,先锋的一些斥候而已。

  辽人的尸体出现了雁门关,出现了杨成景很诧异的一幕。

  雁门关的守军,看到尸体之后,都露出了恐惧的眼神,脸上更是表现出了一丝害怕的模样。

  说真的,这很让杨成景很诧异,因为那一副表情他也很熟悉,并不是害怕死尸,而是那一具死掉了尸体的身份。

  不光是如此,露出害怕的模样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大群人,雁门关的守军,足足有5000人,但是露出害怕的表情的,将近有4000人,这很让杨成景不懂。

  杨成景也是问了呼延阮才知道。

  “这一些士兵跟我们不一样,都是家里穷,为了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才送他们过来当兵的。”

  呼延阮看上去是一个大老粗,其实内在却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而且,杨成景也是这几天都在深入的接触才摸索出来,原来他的身份,算得上大宋的将门世家,呼延家,为什么总是算得上,一般说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属于庶出的,母亲是一名侍女,而父亲却是一名大玩家,根本不想给他母亲一个名额。

  虽然他有呼延的姓氏,但是实际上,他跟呼延家关系并不密切,至于把他送到杨业麾下,倒是有呼延家出了一把力,但是目的是为了不再看到他这一个庶出子弟。

  但是不管怎么说,到底是将门出身,见得多也称得上识广,对于杨成景问出的士兵害怕的问题,呼延阮大概知道一些。

  “那也不应该害怕,我们这些亲兵哪个不是家里穷,才来当兵的。”

  “都说了不一样,你们这些直接进了杨府当了亲兵,吃穿用度全部都是由杨府来承担的,但是要的只是你们刻苦训练而已,而他们呢?”

  呼延阮说着把眼光看向了雁门关,城楼的方向还有巨大的火炬在照亮着前后,眼神看过去还能看到一些士兵的巡逻。

  “当兵是当,但是所有的吃穿用度,必须由他们自己承担,朝廷给他们提供田地,武器,铠甲。想要吃的好,穿的好,都得看地里的产出怎么样,如果不行的话,即使是当兵那也会挨饿,碰到哪一个荒年,那饿死的士兵也有很多,加上他们平时还需要训练和轮流守关,根本就没有个人的多少时间能够去种田,没有办法,拿出时间去种田,产出肯定是差,人都没有办法吃饱,那就更不要提起其它的,”

  “而且,更惨的是,他们大部分领到了田地,都是在关外,辽人只要时不时南下打一下草谷,对他们来说等于是一年的辛苦不要,白送给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