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动手(1)
作者:仙有星      更新:2019-10-19 12:24      字数:9718
  杨成景静静的等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许多的匈奴人都会去休息,这就是刘静明所说的时机。

  在西域的中午,大戈壁上太阳,会非常的耀眼,正常人如果没有任何必要的话,都会选择避开这一段时间,避免身体被太阳晒伤,或者是身体的水分大量流失。

  匈奴人去休息,那也就成了他们的一个日常。

  不过,也不能完全放心。

  大部分的匈奴人休息,不代表就没有人在看管的绿洲。

  匈奴作为曾经草原上的军事帝国,该有的制度可比西域诸国要严密的很多,行军打仗都自己有一套军规在用。

  这也就是为何匈奴人只有七八百万的人口,但却能够跟大汉2000多万人打成平手的原因。

  固然有全民皆兵的制度在约束着他们,保证了他们大部分士兵的基本战斗力,而且既招既能战,但是如果光靠这一个的话,根本就无法统治整个草原。

  要知道在大草原上面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的,可不仅仅是只有匈奴一个,乌丸,鲜卑,羌人,哪一个不是用全民皆兵的制度?

  但是,到了最后却只有匈奴一个游牧民族霸占了整个草原。

  无非就是在全民制度之上,完善了整个军队的制度和成立的政治制度,更是提出了胡这一个概念。

  在其他的游牧民族还没有繁衍出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匈奴人已经走到了最前沿的地方,宗教,语言,文字,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当然,这一些都只是软实力啊,在草原上还是真正的要讲硬实力,匈奴人对于军事管理非常有一套。

  哨兵和斥候,可以说是匈奴人主抓的对象,即使是在西域这样的地带里面,他们也丝毫了没有松懈半分。

  该有的哨兵一个都不会少。

  杨成景默默的抬头,扫了一下四周。

  六个哨兵,杨成景默默的记住他们的位置。

  在拿到马之前,杨成景不能把自己的行踪暴露给那6个哨兵,知道,所以必须记住他们的位置,然后尽量在行动的时候避开他们的视野。

  整个绿洲地势平缓,基本来说没有多少的遮挡物,这一点给杨成景添加了很多的麻烦。

  不过,杨成景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绿洲不大,但是6个哨兵,主要把控的范围还是在绿洲之外,对于绿洲之内,戒备不是非常的严密。

  这就给了杨成景一个很好的机会。

  马群离杨成景的所在的位置,大概中间隔了一条河流,距离他也就60多米。

  这60多米之间除了河流以外,还有一片稀疏的灌树丛,这是杨成景唯一能够藏身的一处地方,不过由于它的高度,杨成景基本来说只能是趴着移动。

  地形已经让杨成景熟记在脑海里,杨成景只要记住了哨兵的位置,就可以行动。

  杨成景握紧了那一把石刀,冲刘静明点了点头。

  手上松开那一个绳索,把它交给刘静明。

  绳索是连着每一个奴隶,如果前后的奴隶发现绳索空出一截的话,就会发现有人消失了,到时候肯定会弄出什么动静。

  所以,刘静明拿到那个绳索之后,立刻缠到自己手上,然后,把自己的面孔朝下,避免被左右的奴隶发现。

  那些奴隶,大部分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根本来说都不可能认识,若不是杨成景和刘静明两人都是汉人,恐怕他们也不会互通姓名,更不会互相认识。

  只要把绳索藏好,那些奴隶就算是看到了,也会把刘静明当做自己绳头的另外一个人,不会发现,其实有一个人消失了。

  杨成景的动作非常快,再把绳索交出去的时候,快速的离开原地,然后进入灌木丛。

  在那些匈奴人都去休息的时候,奴隶也干了同样的事情,都是在休息,正午的太阳正猛烈,而绿洲的树荫底下,就会显得非常的凉爽,再感受一下,绿洲特有的水汽空气。

  整个人就会感觉到非常的舒服,尤其是就在不久的刚才,才吃了半块面饼,肚子里有东西,身体有种被充实的快感,令他们忍不住身体的困意上头。

  所有人都在闭着眼睛休息,就给了杨成景行动的一个机会。

  如果被那些奴隶发现,结果,大概和被匈奴人发现没什么区别。

  杨成景的动作极快,但是发出的声音却是极小,脚踩在绿洲的土地上,只会发出很轻微的声音,这是人体对自身的力量掌控到极限的特征。

  杨成景的每一个脚步,虽快但是落地的力量却均匀的分散在脚掌的每一个地方,这样一来他落地的话,就不会发出多大的声音,避免了他被发现。

  非常迅速的几步跨越了十几米的距离,然后一个快速的虎扑,将自己扑入灌输丛中,整一个过程,只有几秒钟的时间。

  但却是最危险的一步,无论是杨成景想了多少办法,对地形再了解。

  如果不选择硬拼的话,潜行移动,这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从明处转向了暗处,有匈奴人,还有奴隶。

  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发现杨成景,都会导致这一步的失败。

  所以杨成景是抱着很大的风险,再走这一步,如果被发现,那就只能是硬拼的冲出去,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

  不过还好,他成功了。

  在他扑进去灌木丛的瞬间,他走路的那些细微的声音,让不少奴隶不由同时的睁开了眼睛,但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又闭上了。

  非常险,就差一点点杨成景,就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不过,杨成景能够这么顺利的做到这一步,也和匈奴人对他们奴隶不重视,有很大的关联。

  如果把他们这些奴隶当回事的话,只要有一个哨兵,看着他们这些奴隶,杨成景就只有硬拼了一条路能走。

  但是幸好,匈奴人根本就没把他们这些奴隶当回事,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奴隶还不如一条狗,或者是一匹布,一袋面来的重要一些。

  杨成景呆在灌木丛里面,出粗喘着气,绿树的灌木丛不高,但是只要杨成景躺着,那一些匈奴人只要不走到近处,基本来说很难发现他。

  这也就意味着杨成景最关键的一步迈出去了,杨成景在灌木丛里面等了一会之后,外面没有出现任何的动静,就表示了他安全的度过了。

  咽了一口唾沫之后,开始往战马的方向,缓慢而又无声的爬行,如同一头躲藏在草丛里面的捕食动物一样。

  小心,谨慎,不发声,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不过,到了灌树林,算是迈开了第1步,后面的话,刘静明所提供的那一些信息就开始变得有用了。

  两人的分工,刘静明主要是掩护杨成景的行动,当然,其实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伪装杨成景,依然是呆在奴隶圈子里面。

  只要是绳索,没有被其他的奴隶发现,少了一个人,这就算是成功了,非常的简单。

  因为刘静明现在的身份来说只是一个世家子弟,虽然在西域里面生活了一段时间,摆脱了手无缚鸡之力的特征。

  但是凭借赤手空拳想让他去对付凶狠的匈奴人的话,那还是算了,还是老老实实的等杨成景抢了战马之后过来救他。

  这样的话来的更可靠一些。

  在这里的话,顺便提一下。

  刘静明为什么不担心?杨成景抢了战马之后,直接溜了,不过来救他。

  那是因为从他们这边出绿洲,是最好的一个方向。

  他们这群奴隶所在的位置是在整个绿洲的东边在他们那里,根本就没有匈奴能围着。

  也许有匈奴人的哨兵在看着东边的野外,但是没有人在那里把守,杨成景从他那里穿过,是最好的路线,从其他的地方,很有可能会被人拦截下来。

  所以只要杨成景不会傻到去硬拼那些匈奴人的话,绝对会乖乖的从他那里经过。

  至于在那个时候会不会带他出去,就很难说的,不过这是一个赌注。

  杨成景愿意赌他的第一步,是否顺利,那刘静明也愿意赌杨成景的这一个人,会言而有信的把他带上。

  如果说其他的,刘静明也许还不敢有多大的保证,但是以他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来看,杨成景不是那一种小人,应该会信守承诺才对。

  确实,杨成景确实是对刘静明,这一个人非常的看重,如果在有可能把他救出去的情况下,杨成景完全不会介意拉他一把。

  前提条件下是有可能,而且不涉及自己的危险。

  如果涉及到自己的生命危险,杨成景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他,尽管他会是以后的璀璨将星之一。

  但是如果前提条件下自己活不下来的话,那这些又跟他有什么关系?

  很快,灌树丛就被杨成景,爬个对穿。

  人躲在灌树丛里面,再一次的打探一下四周,没有任何的情况变化之后,正准备开始行动。

  手里握紧的那一把石刀,依然是没有任何的松懈,这是杨成景最后的武器,也是拼死一搏的最后底线。

  虽然杨成景很谨慎,尽可能的不要暴露自己的行踪,但是万一暴露了,那就只能是杀出一条血路出去。

  这是最后的打算,但是杨成景就必须做好这一个准备。

  这是他从军50多年以来最宝贵的经验,未胜先算败,凡事把最坏的打算先考虑清楚,在行事,绝对不会错的。